主持人语:力或吞噬
——城市的凝视

2019-11-13 03:49陈培浩王威廉
鸭绿江 2019年13期
关键词:内视图景余生

陈培浩 王威廉

不能说城市创造了凝视,但很显然,现代城市用科技和文化加固了凝视,繁殖着凝视,并乐意将自身纳入凝视当中。不妨说,没有凝视,便没有城市的灵魂。这是城市的巨大奥秘之一。洞悉这个秘密,或许就掌握了城市书写的内在通道。本期推荐的小说家小珂就是凝视这一当代城市内在奥秘的掌握者。

《余生的第一天》开头便有种画外音的感觉,阅读的双眼后边升腾起了五光十色的符号,然后,有个声音告诉你,这座城市有个神奇而隐秘的按钮,只有按准了,那些声音和画面才能活动。这分明是摄影机之笔。这种形式自然不算新奇,但你知道,这就是小说想要达到的效果,在随后的阅读中果然印证了你的感受。这样的片段来自余生的创作,正如余生置身在上帝的创作中一样。于是,那些毛茸茸的细节不再只是视觉的呈现,而是有了温暖的寄托。凝视与内视便在不知不觉中合二为一了。

我们在小说中感受到了孩童般的视觉饥渴,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焕发着创世的陌生光泽。小珂说:“我们人类有涨潮落潮般的一天,天空也有,马路也有,地铁也有,高楼也有……这些丰富的色彩、声音、味道、触感组成了城市里的一天,这数以亿计的因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副美得不真实的图景,而这繁杂的工程到底是谁在控制着呢。我不得不想到了一个‘上帝’的形象,这是一位创造者,于是就写出了开头。”

将这样丰富的图景无限放大,人终于像是某个巨大脏器里的细胞一样出现了,那是个特写的人,站在黑洞洞的楼道深处,以一个剪影的方式开始了他的命运。他和她的关系,是“城市中很具典型的一种关系模式:迷离,模糊,疏离,不清不楚,有那么一点温暖,但是这一点温度也很快被扬在城市的风中了”。那个他——在她的精神视野中——开始了思考:“为什么陌生的人,却可以相拥而睡,而知底细的人,却分隔异地,不肯退让?”这里出现了关于异乡的唯一描写:“他并不常想起老家,只是偶尔在黑暗中想,月亮像丝瓜藤上结的果,地雷花是点到为止的艳色星星,他想着柔和跳跃的小溪水,还有那些生物,鸡鸭鱼鹅。”看起来,异乡是很美的,可他只是偶尔想,还得在黑暗中。那就像是黑暗中的电影幕布,屏蔽了多余的东西,只有几个零星的镜头硬邦邦地搁在你的面前。与其说这是一种温暖回忆的人生仪式,不如说这是一种乡愁道德的强迫凝视。

当凝视就是内视,内视便是凝视之际,作为编剧的余生写下的故事竟是成了跟自己完全一样的镜像。她感到耗费尽了自己的体力,却在对周围无数人的凝视中重新得到了力量。在这里我们应该多问一句为什么?凝视真的能获得力量吗?是的,的确可以。凝视不仅仅是摄像机的抓捕,凝视是主体的一种敞开与容纳,继而还对主体构成了塑造。凝视不是人对自然山水的欣赏,凝视只能出自一个主体对于另一个陌生主体的想象与揣测,凝视与陌生成正比例而递增。因而,那复杂而陌生的城市不需要和你有过多的接触,便可以用凝视吞噬你,或给你继续生存的莫名之力。

猜你喜欢
内视图景余生
Chinese High-Net-worth Individuals Have the Highest Confidence in the Future Economy of China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在沙碱地绘出幸福图景
艾家河描绘新图景
余生,请多多关照
真的想过和你度余生
以我余生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