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方法

2019-11-13 10:51马婷婷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济宁市273100
新生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情感作文

马婷婷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省济宁市 273100

一、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写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其是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即使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写作仍不可缺少,科技只是写作的辅助工具,但写作需要作者具备比较完整准确的思维过程,这与作者日常生活以及个人经历分不开,是科技传媒所代替不了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写作体现作者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一篇文章也可以体现出作者掌握字、词、句、篇章的基本素养以及运用各种语法修辞的能力。没有基础知识无法写作,可是具备了基础知识也不一定写出优秀的文章。这就说明写作能力需要训练,写作教学自然也就特别重要,不可缺少。

一、“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价值取向

(一)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即指教师在写作教学当中要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当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写作常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写作真实情感。

情感真实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写作内容真实。内容真实前提是学生要具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和个人经历,从而产生真实的思想。学生要获得真实的写作思想,除学生在生活当中要善于观察、体悟之外,教师应该相信学生能力,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去对待。所谓“独立个体”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应该允许学生独立思想以及独立行为的存在。之前的写作教学存在唯教师命令是从、唯书本是从的现象,使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教师的命令下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内心想法,即写作教育出现压抑学生个性化思维现象,导致学生写作思想凝固化,内容千篇一律,表达自己真实情感更是无从谈起。第二方面是指态度真实。在中小学写作教学过程中,写作只是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而存在,加之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写作只是为提高语文成绩而存在的,并没有将其作为生活中无法或缺的技能。因此学生对写作重视程度远不足,这就导致在写作时出现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能力得不到提升的现象。在写作教学当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端正写作态度,诚实做人,虚心作文,表达真实情感,稳扎稳打,逐步提升。

(二)重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体现

重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体现是“新课标”另一重要的写作教学价值取向。其主要强调写作教学应该允许学生自主性、差异性的存在。韦艳玲在《浅谈作文教学与发展学生个性》中主张改革作文教学方式,鼓励个性化和创造性的体现,即“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让个性萌发;冲破‘当堂作文’的框框,让个性展翼;改革写作方式让个性腾飞。”【1】写作是锻炼学生表达、抒发能力的一种方式,并不是只为应试教育而存在,因此在写作教学当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学生创造性地发展,激发学生创作潜质。当然,创造性的发展需要写作基础的积累。刘晓伟在《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中认为“创新思维从根本说是一种‘感悟活动’,产生这种感悟的本源只能是人的生活实践的积累。”【2】人生经历不仅为写作提供素材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在写作当中培养创新能力,不仅是要求学生主体性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求学生在生活当中学会发现,学会积累。

(三)注重写作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导入生活,因为写作的源头在生活,或者说,学生的情感和素材都来源于其日常生活,没有生活的经验和累积是无法拥有真实的情感,也就没有最真实的素材进行写作,因此,学会发现生活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当中也要注重写作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融入生活,学会在生活当中感悟人生,只有经过生活的过滤,才会体验到内心真实的情感,经过积淀,也才会成为学生笔下的佳作,这与为敷衍了事而进行套话假话堆叠的作文是完全不一样的。写作来源于生活,但是它又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高度浓缩,也是人生感受的高度浓缩。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二、写作教学方法建议

(一)激发学生写作情趣和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如果学生缺乏兴趣,没有兴致,那就很难实现写作目标。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使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从写作中感受到快乐,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地就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写作中去,从而取得理想的写作成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特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3】教师可以尝试在写作课堂上推进互动式教学法,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课堂环境中得到教育。因为学生在向教师学写作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从教师那里获得学习方法、学习途径及治学的精神,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素养。例如可以实行“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这都是提高学生写作主动性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情趣和信心,最终提高其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采用集体写作的方式。按照学生写作水平进行分组,也可以学生自主分组,分组之后组员讨论选题。好处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不同写作水平的同学可以互相带动,相似写作水平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切磋学习,这都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在集体交流写作当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提升自身写作思维。

(二)注重积累

注重积累,包括两方面:

第一方面,是指在生活当中积累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写作真正源头在生活,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来源在生活,只有具备了写作的思想来源,才会写出真实的内容。因此学生要参与生活,发现生活。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则要承担引导与激励的责任。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写作素材,例如,通过学校图书馆、报刊、网络等方式获取写作的有用信息和材料;还可以通过走访、考察以及问卷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体会社会真实情况,深入社会,理解社会,感知社会,为写作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引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自然,积累接触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例如,春季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冬季扫雪,体会合作的乐趣等。

第二方面,注重阅读量的积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实践,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书籍,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从而加强学生阅读量的积累,为写作能力提高奠定基础。但教师不应该脱离实际强迫学生阅读,那样反而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三)参与生活 发现生活

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作文必须在作文教学中落实“生活本源”的理念,只有学生生活笔下的东西才是自然的、个性化的,充满真情和情趣的,因此应该让学生走向现实生活,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信息和资源。例如,由于学生在校无法获取时代性的信息,而且时间也不允许学生去搜集这些信息,而在现在科技发达,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性,获取有用的信息,向学生提供新鲜的社会信息,让学生感知社会,同时与内心相碰撞,从而产生感悟和情感。这种方法较为集中和高效,节省时间,并且教师过滤过的资源具有代表性和适当性,是比较合适的一种方法。

其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将社会当中感兴趣的、印象深的事情与自己内心相契合,即指导学生找到写作与生活的契合点。因为生活并不是你所见所闻的那一部分,而是被自身心灵同化之后,成为自己内心重要的一部分的东西,学生找到契合点之后才会明白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也才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这种契合点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教师应该认可学生的个人感受,并鼓励学生后期进行写作。这样在保护学生初始情感的同时,为学生写作提供最真实的内心情感。

结语

综上所述,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重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体现,注重作文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中强调的写作教学价值取向,写作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应激发学生写作情趣和信心,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参与生活,发现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和情感。写作能力不只是为语文考试成绩,它体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能体现其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因此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情感作文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探讨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台上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