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争端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2019-11-13 10:51魏嘉欣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朝阳区100024
新生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贸易战贸易特朗普

魏嘉欣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市朝阳区 100024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至今依旧保持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经济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保持着无人可撼动的话语权。但美国一直对他国的崛起抱有敌意,试图通过多种方式阻碍他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于2010年赶超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之前迅猛的态势已让美国政府与精英阶层感到焦虑。美国自2017年8月14日发动“301”条款对华是否侵犯美国高科技知识产权展开调查,意味着单方面向中国挑起贸易战。这不仅造成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快速恶化,也对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了一定负面冲击。

一、美国挑起贸易争端的外因

美国对中国的长期遏制已是常态,但其中的深意值得探究。中国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美国的经济实力还是相距甚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超过9000美元,但仅是美国人均的1/7、欧盟的1/4,在世界排到70多位。纵然如此,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依旧频频出现,部分西方国家提出中国是“锐实力”国家,是充满威胁性的。其中更以美国为“首要关切”,将中国列在“战略竞争者”的名单上。为何美国要将矛头对准仍在发展中的中国并打响贸易战,外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1.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使得中美双边贸易严重失衡。2017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5837亿美元,其中中方顺差2758.2亿美元,同比增长9.9%。中国拥有巨大的贸易市场,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由来已久的贸易逆差使美国有了可发挥的舆论空间,其在国际上刻画出与中国贸易往来长期“吃亏”的状态。但中国对美国积累的贸易顺差主要是在货物贸易领域,而在服务贸易领域中,美国则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美国只看到了货物贸易逆差带来的损失,却没有看到中国为美国带来的隐形巨额收入和广阔就业市场。美国也没有意识到,他们虽然付出了金钱,但他们享受到了物品的使用价值,这样的看法过于片面。频繁挑起贸易争端的结局只会是双输,美国这种做法实属得不偿失。

2.挑起贸易争端是特朗普团队的政治需要。特朗普团队向中国频频施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曾经对美国人民的承诺——要保障国内人民的就业机会。美国责怪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夺走了美国人民的就业岗位。通过贸易摩擦,逼迫中国开放市场和保护本国知识产权技术不仅能够缩小贸易逆差,为本国财政带来喘息空间,更加能够证明特朗普团队以实际行动切实着力于美国民生。这一举措可以为特朗普的共和党中期选举以及2020年总统连任打下群众基础,是其获得政治资本的需要。因此,特朗普为了个人的政治利益,不惜发动损害世界经济的贸易战。

3.挑起贸易争端只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其中一步。在美国看来,中国的快速崛起无疑是给现有世界秩序造成了冲击,对美国的霸权国地位有一定的威胁。美国认为中国想通过迅速崛起为契机,主导国际新秩序,产生了恐慌。美国企图通过全方位打压中国,延缓中国的发展速度,稳固自身的世界霸主地位。从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到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矛头都明确指向了中国,并且笼络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形成“包围圈”。且美国国内失业率上升,需要重新恢复制造业,特朗普团队还有意以退为进来重塑国际经济秩序,打造新的生产及消费链,以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让美国“再次伟大”。

二、美国挑起贸易争端的内因

美国在明面上倡导“自由主义”贸易,暗地里则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以行动贯彻了“反其道而行之”这句古话。为什么美国不惜降低自己在多边贸易机制中的权威性并扰乱国际贸易市场环境,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国自身政治制度所导致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运作的美国市场自然是以追求高利润、高收益为主,在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期作用下,美国经济资源逐渐集中于少部分人手中,社会阶级分化严重,阶级间的不平等及裂隙随时间凸显出来。这些矛盾和不平等演化为了社会问题,特朗普政府想通过利用中国来转移随时可能会爆发的社会矛盾,打着“公平贸易”的幌子试图将本国市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责任甩向中国。

再者便是美国的领导集团及精英阶层可能已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曾论述道:“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在美国看来,中国就像是日益壮大的雅典,正在一步一步逼近自己。不可否的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确实在近年来有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提升,如今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已取得初步成效,从地缘政治上而言,亚太地区的秩序已有了新的变化。美国恐慌中国的国家实力,更担心中国通过新型经贸关系控制亚太地区,所以会从多方面采取策略打压中国,贸易战只是遏制战略其中一项。

美国也想通过制裁中国从而获得绝对的国际话语权。在全球化进程加深的背景下,一些新兴国家如今已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没有让美国安于现状,其认为这些新兴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未来可能像中国一样挑战其权威。在美国的战略意图中,若是能够通过发动贸易战占领国际贸易制高点,那么他便能够手握绝对话语权与权威。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对于中美双方而言,两国的竞争是长期且复杂的。经贸关系一直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绝非零和博弈[ 王鹏:《贸易战不是美国维护霸权的“万灵药”》,中国青年报,2019年6月24日第002版。]。虽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力飞速发展,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也被某些话语权拥有国所忌惮。面对美国接二连三的挑衅,中国应当制定好一系列有效的手段应对贸易争端。

首先,中国应当放平心态,不能急躁应对美国的挑衅。我国还处于长期发展的阶段,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面对美国带来的威胁,中国应理性应对。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指出,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庞大的劳动力数量,这使得中国市场内部本身就具有广阔的韧性,具有较强的自我循环能力。[ 李晨赫:《“中美贸易战前景应该是不战而停”》,中国青年报,2019年6月18日第010版。]关税只是贸易中的一小部分,多边贸易最终依托的还是广阔的市场和成熟完善的产业链。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应当在压力下抓紧发展自身,将基础夯实,做到不论从底子里还是面子上都能够从容应对美国的一系列挑衅。

其次,中国应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加快科技强国建设。美国之所以能够充满底气地制裁中国高科技企业,是因为我国并没有抓住科技创新的主动权,且我国的知识产权意识也长期落后于美国。在美国的挑衅和施压下,我们应当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逐渐降低对美国的高科技依赖程度。我国应当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出台政策鼓励高精尖人才培养,推行创新科技奖励措施,贯彻落实科技强国理念。当法律和科技实力相得益彰,美国对中国的打压精准度会降低许多。

中国还应当抱有积极的态度,加强全方位的多边关系建设,避免两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主席曾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可以耐心地用行动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共赢”理念。我国需要平稳发展的契机,长期的贸易摩擦对于我们发展不利。尽管美国对中国屡屡发难,但我们可换位思考,理解美国的忧虑与恐慌,加强与美国的沟通和伙伴关系建设。通过谈判措施以及民间外交等多种方式缓和与美国关系,尽可能解决分歧,从而获得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伙伴关系建设,逐渐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日前美国已经对中国形成包围圈式结盟,我们不必恐慌,而是需要与周边国家的更多沟通。割裂双方的利益只可能导致新的冷战局面出现,如今的时代是合作共赢的时代。“不以国小而轻之,不以国强而抗之”,这不仅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倡议,也是中国在国际合作道路中一直走下去的坚定信念。

注释:

1 王鹏:《贸易战不是美国维护霸权的“万灵药”》,中国青年报,2019年6月24日第002版。

2 李晨赫:《“中美贸易战前景应该是不战而停”》,中国青年报,2019年6月18日第010版。

猜你喜欢
贸易战贸易特朗普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生命力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国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购买商品来弥补对美贸易战亏损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如何争取中美贸易无战事(经济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