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增强扫描在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11-13 06:08梁浩然赵宏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星形母细胞瘤体

李 鹏,梁浩然,杨 旭,赵宏波

(1.西安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21;2.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影像科,陕西 咸阳 712000)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其中男性发病比例高于女性,因脑胶质瘤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往往伴随有神经功能缺损,恶性程度较高,故及时检出、诊断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重大[1,2]。在目前临床影像学检查中,MRI是检出肿瘤不可缺少的手段,其增强扫描中,通过分析各种具体参数值,对比病灶与正常组织间的影像差异、强化特征,可提高观察、诊断脑肿瘤的质量水平[3,4]。本研究探讨MRI增强扫描在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51例。纳入标准:①经手术或影像学检查确诊存在脑胶质瘤;②无凝血功能障碍;③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完整无丢失。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肝等脏器疾患;②存在MRI检查禁忌证;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男34例,女17例,年龄23~64岁[(34.36±5.10)岁];疾病类型:星形细胞瘤37例,胶质母细胞瘤1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2例。

1.2 设备及扫描方法采用GE-HDx1.5 T核磁共振扫描仪,放置相控阵头颅线圈,扫描横断位T1WI,参数设置:TR、TE分别为500 ms、14 ms,激发角度:80°。T2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参数设置:TR、TE分别为3500 ms、105 ms,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钆喷酸葡胺,注射剂量:0.1 mmol/kg,注射流率3~4 ml/s,注射完毕后注入生理盐水20 ml进行冲洗。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平面回波技术SE-EPI,TR/TE参数设置:3500 ms/105 ms,矩阵192×192,层厚5 mm,扩散敏感因子b:1000 s/mm2。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SE序列、矢状位T1WI扫描参数设置:TR 4.9 ms,TE 2 ms,层厚5 mm,间隔1.0 mm,矩阵256×256。

1.3 图像分析在后台工作站中,首先进行原始数据的自动分析,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对51例脑胶质患者各序列图像进行信号特点观察,以手术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计算MRI增强扫描对脑胶质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2 结果

2.1 MRI增强扫描对胶质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对照病理学检查结果,MRI增强扫描51例胶质瘤患者的总检出率为96.07%,其中星形细胞瘤97.29%、胶质母细胞瘤91.66%、少枝胶质细胞瘤100%;总诊断准确率为92.15%,其中星形细胞瘤94.59%、胶质母细胞瘤83.33%、少枝胶质细胞瘤100%。见表1。

表1 MRI增强扫描对胶质瘤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 [n(%)]

2.2 胶质瘤MRI图像特征表现51例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37例,胶质母细胞瘤1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2例。星形细胞瘤在T1WI序列中图像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序列呈现高信号,MRI增强扫描中,仅4例未出现明显强化图像表现,星形细胞瘤强化特征类型:不均匀斑点强化者14例,片状轻中度强化12例,斑片状明显强化7例。胶质母细胞瘤MRI图像表现:T1WI瘤体呈现低信号,T2WI序列呈现高信号,瘤体周围存在明显水肿,胶质母细胞瘤MRI增强中,强化特征为“花环状”明显强化,多数患者胼胝体受累,纵裂池发生变形。少突胶质瘤MRI图像表现:2例少突胶质瘤患者T1WI均表现为低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瘤体内可见明显囊性改变及钙化灶,瘤体呈轻中度水肿,MRI增强扫描时,强化特征为“斑点样”、“线条样”轻中度强化。见图1~图4。

图1 MRI平扫 右侧额叶大片长T1信号(↑箭头);图2 MRI平扫 长T2信号,边缘欠清,中线向左侧受压偏移,右侧侧脑室受压(↑箭头);图3 MRI增强扫描 右额叶轴断位可见不规则状异常强化改变(↑箭头);图4 MRI增强冠状位 显示临近脑膜有强化,周边可见片状无强化区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人脑胶质瘤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放疗化疗及中药等多种综合治疗,但尽管治疗方式逐渐多样化,人脑胶质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改善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和延长其生存时间是目前临床上一个极为重视的问题[5,6]。该疾病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恶性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脑胶质瘤作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在儿童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且好发于男性,且曾有文献显示,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是目前临床的研究热点,由于脑胶质瘤实体中存在不同的遗传和表观遗传特征,需要采用一种多层、综合的诊断方法,即将组织学特征与分子遗传信息相结合进行相关评估、确诊[7~9]。事实上,多种影像学诊断脑胶质瘤均需要结合脑胶质瘤病理发病机制进行图像判断、分析,近年来较多文献认为,异柠檬酸脱氢酶和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路中的体细胞突变是弥漫性胶质瘤的重要致癌性事件,包括II级和III级胶质瘤及高度致死性脑肿瘤-胶质母细胞瘤,其主要致病机制在于重组表观基因组,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的一系列活动促进肿瘤生长,而因为临床对于基因畸变通过代谢重编程转化为胶质瘤侵袭性的机制研究尚未深入,目前也只证实致癌信号、癌症代谢间的存在一定相互作用[10~12]。脑胶质瘤是一类生长缓慢的肿瘤疾病,通常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但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不同于其他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这些肿瘤可通过切除而治愈,而胶质瘤患者往往预后较差,结合胶质瘤病理特点可提高MRI诊断效能[13]。

本研究采用MRI扫描对51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了相关图像分析,结果显示MRI增强扫描对胶质瘤患者的总检出率为96.07%,总诊断准确率为92.15%,表明MRI在诊断不同类型胶质瘤中优势明显,笔者认为在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及少枝胶质细胞瘤图像中,三种不同瘤体T1WI序列中图像均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序列呈现高信号,考虑不同类型胶质瘤病理特征不一,故鉴别诊断主要依靠MRI增强扫描。星形细胞瘤强化方式为三类,不均匀斑点、片状轻中度及斑片状显著强化,大量文献报道[14],脑胶质瘤强化程度与信号均匀程度与其病理分级密切相关联,比如肿瘤的病理分化高的胶质瘤瘤体,细胞繁殖速度较快,容易发生坏死、囊性改变,本组研究中2例少突胶质瘤患者瘤体内可见明显囊性改变、钙化灶,这与少突胶质瘤膨胀性生长相关,故钙化发生机率大。钙化表现在TIWI、T2WI图像中均表现为低信号,增强序列中,偏良性的瘤体增强并无明显强化,同时也可根据增强强化,肿瘤四周水肿时,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则为高信号,进行水肿与瘤体的鉴别[15]。另一方面,胶质母细胞瘤是为星形细胞瘤中最恶性的类型,瘤体生长速度极快,1年内生存率低于15%,偏恶性的肿瘤增强扫描中图像表现多种多样,可呈均匀一致性增强,亦可呈不均匀或其他强化表现,本组研究中胶质母细胞瘤MRI强化特征为“花环状”明显强化,胼胝体常受累,中线结构偏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50%~80%的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或II级和Ⅲ级星形细胞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存在基因突变,但在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很少发生突变,需要根据不同阶段脑胶质瘤MRI影像学特点,结合强化情况进行区分,这是鉴别不同脑胶质瘤的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MRI增强可有效显示不同类型脑胶质瘤的强化特征,对脑胶质瘤检出率、诊断准确率高。

猜你喜欢
星形母细胞瘤体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转化体内诱导研究进展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8字形”快速突破“星形”角度问题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