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学校管理的历史探析

2019-11-15 03:02司马亚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南京

■司马亚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清末时期中国近代私立大学开始而真正的发展壮大则是民国时期。文中的民国时期是指1912年至1949年,而此处的私立大学包括大学层次学院层次和专科层次的私立高校。民国年间在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下,当权政府尊重人民办学权,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许多私立大学层出不穷,成为近代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纵观民国私立大学的发展,关于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对我们当前民办高等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学校管理概况

民国时期私立大学经历了北洋政府时期的初步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规范化发展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的持续发展。虽然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国家处于生存危机时刻,但是中国私立大学却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生存发展起来了。

(一)北洋政府时期初步发展

中华民国成立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帝制的落幕,在这一历史巨变下,北洋政府登上历史舞台。北洋政府受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影响,对私立大学的开办做了新的规定。北洋政府放宽了办学的权利,鼓励私人办学。同时从物质支持私立大学,拨出经费支持私立大学的创办及其日后运作。虽然这个时期的私立大学办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存在不少办学不规范的学校,但是北洋政府关于私立大学的积极政策并没有改变,因此私立大学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起来。

(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私立大学规范化发展

北伐战争后,为了巩固政权,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其中教育改革尤其显著。南京国民政府通过修改制订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例如:《大学组织法》、《大学规程》等法规,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原则进行了重新定义,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制度,另外对私立大学的办学规范进行的整顿,使其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私立大学持续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国家面临巨大灾难,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私立大学遭受巨大损失。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先有计划地组织东南沿海各大城市的高等院校向内地迁移,对诸多私立高校的内迁也给予了极大的人力、物力支持,并在其内迁以后及时给予物质经费上的救济,从而保存了战时的私立高等学校。同时,在抗战期间,政府先后颁布相关法规,对私立高校的大多数学生给予补助,并对私立学校的教职员工给予救济,还为不少私立高校追加了相当数量的办学经费等。在抗战胜利以后,政府又拨发了大量经费部署私立高校迁校复员。正是由于政府的这些积极扶助政策与措施,保证了该时期私立高校的持续发展。可见,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后期,尽管私立高校遭到日寇侵华战争的摧残,但其在群体数量和个体规模上仍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

二、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学校管理特点

(一)制约监督机制完善

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内部主体部门都是相互制约的。民国时期私立大学的校长是由董事会选聘的,但是董事会不直接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只是监督校长的行为。对于不称职的校长董事会有权罢免或者另聘。此外院长和系主任各司其职,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是最终决定权还是在董事会手里。当然民国时期的私立大学也设置了监督董事会的机构——以教授为主的评议会和教授会。民国时期私立大学这种学术机构与行政机构人员共同管理学校的模式,使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互监督制约,从而私立大学的管理更为民主。

(二)教学管理严格

私立大学在学校规模大小,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无法与公立大学比较,为了吸引学生,只能提高自身软件实力。因此私立大学大部分实行相对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例如:对学生录入标准严格,学生在校表现也实行淘汰制,力求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学生只有达到考核标准才能毕业,做到“严进严出”。同时对教师的录用要求也很严格,即使办学经费紧张,多数私立高校还是高薪聘用良师名师,保证较高的办学质量。

(三)学生资助制度全面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民国时期私立大学通过设立全面的资助的制度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民国时期的私立大学通过贷学金制度,公费生制度,经费补助等手段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入学顺利完成学业。通过贷学金制度对于无经济来源的沦陷区的学生可以享受政府颁发的贷学金;根据公费生制度私立大学学生也可以享受公立学校学生的待遇。同时南京国民政府也对一些私立大学进行经费补助用于学生资助方面。这些资助制度保证了民国时期优秀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学校管理经验

(一)私立大学要具有自身的办学特色

私立大学想要长足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民国时期的私立大学大多参照西方的办学体制或者照搬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学校管理体制,因此民国时期的私立大学在管理体制上都是大同小异的,而当代民办高校想要获得发展需要创新管理方式,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中国私学组织管理的特色。

(二)学校培养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学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也是服务社会,因此私立学校的培养目标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民国时期的私立大学都开设了当时比较热门的专业例如法律会计等等。其中民国实业家张謇先生创办的南通纺织学校就迎合他企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员为他的企业服务。此外,南开大学也利用联合办学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其中南开大学在化学和经济方面的研究,解决了很多科研难题,获得社会良好响应。

(三)私立大学管理要科学

私立大学要想取得长久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体制的科学化。科学的管理手段主要有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民国时期通过修改和颁布相关法令,以法律手段约束和监督私立大学的运行,利用政府补贴等经济手段,引导私立大学按照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最后利用行政手段最大程度地纠正随时出现的偏离行为。而对于当今的民办高校要实现科学管理需要减少行政手段增加经济和法律手段,通过各种政策发挥宏观调控切实保障民办高校的自主权,使其能发挥优势,科学发展。

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发展虽然历经磨难,但是它们的建立于发展为国家各个领域输送了大量杰出的人才,同时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它通过弥补公立教育的不足,增加了教育资源,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更新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当然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社会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国民素质。因此,民国时期私立大学的发展对于今天民办高校的多元化发展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南京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大闯关
北洋政府时期的权利更迭及政局特征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
从西原借款看1916—1918年日本对华政策
北洋政府对呼伦贝尔“独立”事件应对举措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