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东盟环境合作问题研究
——以广西与越南边境河流污染治理为视角

2019-11-15 03:02马文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边境河流跨境

■马文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前言

“一带一路”是我国领导人站在全球性和周边性战略高度提出的伟大愿景,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广西作为通往南亚的通道,它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西与越南的陆地边界线约长1350公里,它在中国与东盟的次区域合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些年广西与越南边境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随之广西与越南的环境问题也摆上了台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越边境河流污染问题。

二、中越边境河流环境事件及其分析

安全、卫生的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安全卫生的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发展不良,卫生条件差,广西边境大部分地区的生产和生活主要是河水。从99年的平而河瘟疫事件到04年中越边境驮隆糖厂肆意排放废水事件,以至近十年来的中越红木家具厂纠纷案,水污染事故连续多年发生在中越边境的跨境河流中,并逐年扩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近几年越南大力发展经济,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强,以和我国广西相邻的越南高平省为例,采矿相关活动频繁,各种工业废水,洗矿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未经任何处理。 流入我国境内,在很大程度上对两国的环境造成了危害。

在越南国内早在1995年就通过立法控制排放量和水体污染,对环境污染和废物实施收费政策,限制污染。越南政府过宣传交流,获得很多捐助者的帮助,通过他们在环境领域的支持,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尤其是在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坚持拓展的污水处理服务,废物管理服务,废气清洁服务,减噪服务,服务的环境影响评估五个子行业,给越南的整体环境的改善带了前所未有的前景。然而,中越边境属热带,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跨境河流污染问题不仅危害中国边境地区和下游人民的健康、生产稳定,生活质量和水产畜牧业安全。这也将影响中越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三、导致中越边境河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差异导致环保意识的差异

中国和越南是两国接壤的发展中国家,两国文化差异很大。从历史上看,南亚国家受到中国文化的极大影响。纵观越南发展的历史,由于受到过殖民统治的影响,越南的法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中华法系等错综复杂使得中越的环保意识不可避免的出现差异,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就不同。广西位于中国南方,历史悠久。其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我国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广西边境地区的居民,环保意识相对更低,经济交往的过程往往忽视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很容易忽略环境保护,这些都是广西在经济发展中面临边界环境问题的根源所在。同时中越边境河流众多且处于广西的偏远地区,环境监控基础薄弱、设备落后、尤其是基层环保人员数量少从而导致环境预警机制难以发挥效力,影响污染事故处理的时机。

(二)国家经济利益差异

中越两国目前正在处于工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不同,导致他们在面对经济利益的时候看法也不同。对比越南,我国的的工业发展更加合理,水平也更加高。拥有较多的财力和物力来规划和保护边境河流的污染问题。此外由于其他原因,越南允许发达国家开发其国内资源的这样势必会带来环境的污染,因此,在经济不平等的基础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值得推广。

(三)水事争端

水危机是21世纪全球的普遍问题。各国都面临水资源日益减少,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衡,水环境恶化等危机,使得各国对于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水危机更加严重。

四、中越跨境河流保护以及纠纷解决

2017年5月,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明确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多领域、多渠道、多主体合作格局。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广西作为中国通往东盟的桥头堡,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中越跨境河流的保护不仅受益中国,同时对于越南也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政府在世界观和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深刻总结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明确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同时,越南政府近来也提出 “有效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这使得两国有可能在环境建设方面进行合作。针对目前跨境河流保护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边境监控防范机制

有效的监控机制,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建立边防监督机制,防止河道污染问题跨界入境,同时改善中越边境河道水质质量监测体系。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中越应该加强边境基础设施投资,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2)建立通过中央协调,地方建设的环境污染报告制度,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交换。(3)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纠纷磋商机制,积极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高办理环境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切实维护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4)构建边境地区的县级水文巡逻基地。采用先进的水文技术,加快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加强水资源数据库、旱情监测、洪水预警预报、水资源预测预报、水资源监测、水资源评价、应用服务等系统建设,提高水文预测预报准确率和效率。(5)建立中越边界国际河流水文信息会商制度,实现水情信息共享。例如越南应该加强对高平市大肺糖废水和高平市意外排放外,以及对北仑河船舶重金属污染的监控,实现重点企业的水文监控信息及时会商以及对出现的环境污染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要实现跨境河流的治理,必须要注重公众参与。通过结合广西与越南的实际情况,发展社会团体自治组织的力量,确保公众的最大可能的参与,通过发布公告和设置意见箱电话的形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在一些重大项目开发的决策上,明确界定了公众参与得程序问题。以保障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中越两国应该通过不同的主体认识的程度分级对民众进行宣传。同时,我们将大力推动政府,学校,企业和社区居民等的多方参与,一起对跨境河流进行管理。

(三)加强中越合作,增加互信,共同开发治理跨境河流

实行开放,促进发展战略。加强深化与越南的合作,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实现广西中国与越南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加强合作,实现共赢:(1)双方应公平合理地利用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等方面达成共识,促进跨境河流综合协调发展。(2)逐步建立中越跨境河流发展的制度,完善广西和越南跨境河流河水的功能区划,在综合审定河流的承载能力基础上对重点行业合理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3)逐步建立和完善国际河流发展法律体系。

(四)提高我国水务企业的影响力

“一带一路环境科技与产业联盟”是2016年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召开的一带一路环境科技与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中提出的,这是我国基础设施对外援助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的结果。环境科技与产业联盟的重要职责之一促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水与环境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环境科技联盟将帮助中国的水务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五、结语

越南作为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调整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是大家共同的利益,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需求。因此,促进沟通与交流,开展中国 - 东盟环保示范平台项目建设,加大对环境保护教育的宣传和投入,从而实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双赢。

注释:

①刘伟.广西倾力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EB/OL].新华社,2017-09-04.http://sport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70904/newgx59ac c4d8-16496541.shtml.

②余俊.中国与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环境合作法律机制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181.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8,(1):44~45.

③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EB/OL] .2017-6-17.http://zyjh.kmust.edu.cn/html/xjpzyjh/2017/06/17/ade54834-98c6-4f11-b6d3-c073c02e6429.html.

④《批准关于2013年至2020年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施经济增长方式向高质量、高效益和高竞争力转型的总体方案的决定》,2013-2-9.

⑤关于加强广西中越边境跨国界河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EB/OL].2009-03-05.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090305/newgx49af7827-1935742.shtml.

猜你喜欢
边境河流跨境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论跨境资金池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当河流遇见海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