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困生”引发的思考

2019-11-15 03:49周长艳
学生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办法学困生爸爸

周长艳

记得刚毕业,我被分配到一所小学担任语文教师。早读后,我与同学们交流、互动,大家都争先恐后抢着与我交流,有大胆的同学甚至簇拥着往我跟前凑。一个瘦小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他端端地坐在一个角落里,把玩着手中的铅笔,眼睛直盯着窗外,似乎在沉思着什么,我走到他跟前叫他,他竟然毫无知晓,我又亲亲拍了他的肩膀问:“小朋友,你在想什么呢?”他这才焕然大悟,默默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怯生生的,满脸通红,低着头,好像犯了什么错似的。我在想:那么小个孩子,为什么会沉思呢?

数学课上了,我坐在教室最后听课,数学老师声情并茂,妙趣横生,同学们完全进入角色,课堂气氛甚是活跃,真是一节好课。可是坐在右边角落的小男孩什么感觉都没有,从不举手。老师注意到他了,一个简单的问题问到他了,他慢慢从座位上站起来,低着头,一言不发,老师只好示意让他坐下再好好想想。

下课了,同学们一涌而出飞奔到了操场,他们有说有笑,追逐嬉戏着,很好玩的。那个小男孩也慢慢来到同伴身边,看着他们游戏,眼神充满羡慕,看样子,他很渴望跟他玩,可是同伴们都走开了,没有跟他一起玩,他只好独自一人悄然走进了教室。

我开始疑惑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午,我怀揣着疑问去他家了,走进门,那孩子正在写作业,他并没有搭理我,只顾埋头写着,我问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他妈妈满脸愁容,唉声叹气地讲开了:“孩子写作业特别慢,作业再少,他总是写不完,整天在家没有时间出去,做题思维慢,写字也慢,回答问题慢,吃饭慢,还经常发呆,一声不吭,学习成绩差,真是没有办法呀。”看着孩子妈妈焦虑的样子,我也很着急,我想,这孩子就是所谓的“学困生”吧,他的表现一定是有成因的。于是,我便把孩子妈妈叫到一边,了解了一下家庭情况。原来,这孩子是离异家庭,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一两年了,据孩子他妈说,他爸爸一直在外打工,从小就很少关心他,离婚后更是不闻不问,电话都没给孩子打过。孩子妈妈还说出了一件让人不寒而栗的事情,她曾对孩子讲过,“你要是想爸爸了,跟我说,我打电話让他回家看你好吗?”孩子竟然愤怒地说:“他敢回来,我就敢杀了他”。听完她的讲述,我不由冒出了一身冷汗。太可怕了,我终于明白,这孩子的心里问题比较严重了,只要能打开他的心结,一切就都好了。

回到学校,我苦思冥想,究竟要使用什么办法才能打开他的心结呢?要是不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最后,我想到了孩子的爸爸,能不能从他身上想些办法,解铃还须系铃人呀于是我从孩子妈妈那里得到了他爸爸的电话。电话里,我跟他详细讲了孩子的所有情况,并且耐心地给他讲了许多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不厌其烦的劝导下,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我跟他商讨了一些弥补的措施和办法,采取家长和学校双管齐下的策略。

办法开始实施了,一方面从孩子爸爸入手,他先是给孩子写信表示深刻的道歉,然后经常打电话了解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过生日或节日,经常给孩子邮寄一份小小的礼物,写一些祝福和寄语,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并没有抛弃他,是爱他的,从而逐渐消除孩子对爸爸的怨恨;另一方面,从学校教师入手,经过和班主任及其他代课教师交流后,大家都同意对这个孩子学习生活上多一些关照。于是,我经常和他谈心,了解他的心理动态,班里有什么活动,第一个让他参加。上课经常让他回答问题,只要稍有进步,就大力表扬。在学习上经常给他“加餐”,“吃偏碗子”发现学习困难时,耐心给他讲解,给他以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让同学多陪他玩耍,多帮他学习。“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终于,通过家长和学校师生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孩子有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他不再是闲人一个,他会跟老师一起思维,而且思维活跃,越来越爱积极发言了,他拥有了以前从未有过掌声和赞许的目光,他的自信心找到了,话也多了,他不再一个人发呆,也会交朋友,会和同学们玩了,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了。他的脸上洋溢出了开心的笑容,这个孩子现在成了一个阳光、快乐、进步的孩子。看着他的笑容,我长长舒了一口气,心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孩子得救了。

感悟: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是多么重要,爱的力量真是太伟大了,它可以给孩子自信和力量,可以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甚至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只要用爱心给孩子铺路,关注孩子,孩子的成长才会健康,快乐,最后越来越成功。

猜你喜欢
办法学困生爸爸
最好的办法
我和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