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堂“化教为学”

2019-11-15 03:49何桂鸿
学生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

何桂鸿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即培养孩子的阅读力、思考力及表达力。要实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培养学生这三方面能力必须依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主动权,笔者根据自身在一线教学的点滴经验,浅谈如何将课堂“化教为学”。

关键词:化教为学;两成教育;语文课堂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习惯有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学目标,我校提出了“壹理念,全课程,‘两成教育,健康成长”教学目标,目的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成关键能力。习惯养成和能力生成在语文课堂实践中该如何落实呢?

一、预示任务:学习目标由“师位”转向“学位”

目标对于教学的重要毋庸赘述,但如何制定目标,实践中也有许多问题。譬如,不少老师在教学时,会将教材中的“目标建议”当作教学目标,但实际上,这并非都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相匹配。在目标的阐述中,学生必须要有“知情权”,才能真正掌握课堂的主权。要让学生明确知道我要学什么,需要得到何种效果等,如此才能提升他们的成绩。

如,执教《颐和园》一课,本人制定了对个教学目标,具体是:其一,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初步了解颐和园的特征;其二,默读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美;其三,仔细阅读二、三两段,找出语言中的美;其四,方法迁移,随堂练习,让学生描写校园的美景。在要求学生阅读前,将这些目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转变成教学任务,并通过PPT进行展现:

任务一: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

任务二:归纳概括每个段落主要内容。

任务三:鉴赏文中的语言美。

任務四:抓住文章抒写特点,写一段描述校园美的内容。

上述任务都是比较明确的目标,属于显性目标,实际上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时还会完成很多隐性的任务或目标。诸如,学生在完成第一个任务后,让他们用几个关键词或几句话来描述颐和园的整体概况,这不但可以培养与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对文章的整体掌控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对提高他们的词语理解累积也具有很大作用。

二、明确操作:学习活动由内隐转向外显

从本质上来说,学习活动其实就是理解、极易、分析、综合以及联想等,它发生在心理层面,过程不可见。倘若可以让学生的内在学习活动外显化,或借助外显行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活动,就能够让学习变得可见,对提升整个教学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将教学内容转变成学生在学习中应该解决的问题,进而将学习活动转变成可操作性比较强的一个过程。为指导他们完成第一个教学任务,即从文中提取出关键的信息,笔者就把学生的默读自学转化为三个看得见的程序:1.从文中找出一两个关键词来描述自己对颐和园的整体印象;2.从文章找出一个成语来描述自己对颐和园的整体印象;3.从文章找出一句能够体现颐和园整体印象的语句。当他们认为颐和园比较“美丽”时,表明他们已通读的文章,初步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这一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三、设计情境:学习过程由浅即深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也会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教学,教学情景的设计是实现化“教”为“学”的重要方法。创设教学情境,除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对帮助他们的深度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

如《颐和园》一课,尽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二——概括每段的主要意思时,已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但为了推动学生的思考能力,我又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

假如需调换文章每个段落的顺序,你认为可以怎么调整?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理由。

学生在自主学习后,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懂得在合作中学习。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明确组长和组员不同的职责和分工,基于此,让他们各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此种教学方法,可以让他们清楚的意识到,第一段是不能被替代的,因为这是整篇文章的总起句;接下来的每个自然段都是按照作者游览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先写了长廊、再到了万寿山,紧接着到了湖中心的小岛上。如果调换了,就不符合游览顺序。而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是总结句,由此引导学生感悟“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四、对话言语:语文发展由发现走向运用

在开展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文字。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语言”:指导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表达,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学会通过语言来表现美。本人在教学时,采用对话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基于文章的语言表达进行对话,进而让他们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如《颐和园》一课,先告诉学生他们学习的第三个任务:鉴赏文章的语言美,在建议学生聚焦于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美:默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个景物,怎么体现它的特点美?

学生发现,“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为273间”,这一句聚焦长廊,采用了列数字手法描述长廊的特征。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那一种花又开了。”这段文字则是抓住了长廊美的特点,通过横槛上画的种类多,色彩多以及两旁的花木,写出了长廊的美丽。对话交流中,学生不仅发现了语言表达的内容美,还通过联想发现了这里面的画面美,也发现了语言的形式美,享受了阅读带来的快乐。

化教为学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的有效方法。这样的课堂,不仅能够真正贯彻两成教育中所培养的思考能力,也能在阅读思考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汲取知识,进行思考、分析、理解。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体现,才能让学生的习惯养成和能力生成在语文课堂中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浅析[J].郭子洋.学周刊.2014(14).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让有效提问激活语文课堂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
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