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019-11-15 03:49侯卫卫
学生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职业能力高职

侯卫卫

摘 要:在新时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组织各专业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学生只有具备了职业能力,其才可以获得参与社会工作的机会,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实现自我的提升。就当前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在本文中,我将就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探寻培养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问题;培养对策

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从业者在从事某一行业特定的职业工作的时候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从业者是否能有效地适应工作需求,是否能实现自身的工作价值。高职院校其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旨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合格的人才必须要具备职业能力。但是,就当前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其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当,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限制着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下面,我将就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切入点,探寻解决对策,从而指引广大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问题

1.缺乏完整性的课程体系

知识是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基础。当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的时候,其职业能力如何得到发展呢?就当前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施情况来看,缺乏整体性的课程体系,是影响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限制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一大因素。具体地,我国当前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组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活动的时候,部分课程过分地强调知识点的完整性,但是就这个课程体系来看,却缺少知识完整性的建设和规划,导致部分课程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知识点重复此问题。以“电机与拖动”和“电工基础”这两门课程为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向学生讲述了电机学的相关知识,由此出现了教学知识重复此问题。该专业的课程除了理論知识上出现重复问题之外,实践课程方面同样如此。无论是理论知识的重复还是实践训练的重复,其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不少学生在这样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认知上的偏差,觉得我学过了这个知识,之后则不需再学习了,如此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学习,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好到哪里呢?而且,知识的重复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导致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大量的有价值的基础知识,进而限制着其职业能力的发展。

2.课程设置受本科本位思想的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早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通道中,但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受到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的。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其早已将原本的课程体系构成改为了“职业技能训练课”“职业技术课”“职业基础课”这三大模块,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技能、技术被束之高阁,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还是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拿着教材向学生大讲特讲理论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尽管一些学优生可以理解基础知识,但是其技能发展如何呢?教学实践效果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无论是学优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学困生,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参与中,难以获得技能水平的提升。职业院校的初衷是培养出技能型人才,如此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不仅与职业院校的育人理念是相违背的,还限制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这也是当前一些学生在参与社会工作的时候,遭受企业不满的原因之一。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职业能力的发展是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的基本保障,面对以上分析的问题,可以看出,当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改进。

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院校践行各种教育教学行为的引导,也是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基本保障。在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活动开展中,要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首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做一个明确的定位,以此才能指引着广大教师朝着职业培养方向不断发展。我们认为,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首先需要以装备制造业定位为基点,将学生培养成为能胜任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营销、安装、维修、维护等全能型人才。基于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就需要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营销、安装、调式、维修、维护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入手,为学生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的过程中,能建立对装备制造业的任课认知,掌握有价值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从不同方面入手进行实践操练,从而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其中,在加深对所学认知和理解的过程中,扎实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形成自动化测控系统设计能力、安装调试能力、维护能力等,进而实现职业能力的发展。

立德树人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承担育人理念,将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的提出,也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指出了新的方向。即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需要道德理想、文化纪律等方面入手增加人才培养内容,使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尤其成为有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人,从而为其有效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践行理论与实践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根据上文对当前高职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实施专业教学活动的时候,大部分教师仍在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且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展现给学生,导致大部分成为只知学书本,不懂操作的书呆子。面对这种情况,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院校首先要立足该专业的教育特点,制定出详细的人才培养标准,引导教师践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学练做合一,使学生在参与多样的活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具体地,院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企业工作场所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由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以此使学生在倾听中把握有价值的理论内容。而且,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更具有实践价值。但是,因为工作人员的教学能力不足,其无法面面俱到地讲清楚所有知识,此时我们则采取微视频此方式,由工作人员就重难点知识进行演示和讲解。在课堂中,教师先讲解基础知识,在遇到重难点知识的时候则播放微视频,使学生在观看中加深理解。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创设练习活动,将学生带入到工作场所或训练基地,以此使学生在动手中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运用和巩固,从而逐步地提升理论认知和操作水平。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走进工作场所,在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在如此的教学练做合一中,学生自然可以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高职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设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践行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提升职业能力,更好地参与工作。

参考文献:

[1]刘铭泰.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才智,2017(25):61.

[2]宋奕晓.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现状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7(11):165.

[3]丰伟,孙旭日.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5(01):192.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职业能力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