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性教育现状反思教育公平

2019-11-15 03:49韦毅力
学生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盲两性男女

韦毅力

摘 要:男权文化盛行的社会背景下,男女所受到的教育仍存在不公的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女性受到的教育现状也显示出目前所反映出的教育公平中多元化和复杂化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比男女受教育情况来分析女性教育的现状,认为应该从正确看待性别差异和提升教师教育能力这两方面入手解决男女教育公平的问题。

一、教育公平的定义及内容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社会公正之规范对教育平等状况的推断,主要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

二、男女性所接受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男女教育平等可以从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文盲人口数等入手,来分析男女在所受教育方面的不平等。本文主要从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出现的种种不平等现象进行解析。

表一 6岁及以上男女未入学人数比

年份 6岁及以上未上过学人数比例

男        女

2004 2.66       6.50

2014 1.60       3.80

从2004年和2014年男女未入学人数比例来看,男女未入学的人数依旧不少,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女性未入学比例显著降低,男女未入学人口数比例差距从2004年的3.84%下降到2.2%。即使近年来男女入学比例不断提高,但是男女在未入学人数上的差距依然显示出相比于男性,女性受教育的机会依然很少。

表二 15岁及以上的男女文盲人数比

年份 15岁及以上文盲人数比例

男 女

2004 2.90 7.42

2014 1.30 3.70

根据表二数据可知,2004年15岁及以上的女文盲比男文盲人数多出4.52%,2014年女文盲比男文盲多出2.4%。经过十年的变迁,两者之间的比例差由4.52%下降为2.4%。但数据依然表面女文盲比例仍然远远高出男文盲。

表一、表二数据都表明了男女性教育机会存在巨大差异,导致该种差异的原因各式各样。虽说地域差异与家庭差异,都是造成男女入学机会差异的原因,但在同等条件下,一般情况下男孩入学机会远远大于女孩是由我国传统的重男轻女这一特殊民俗文化导致的结果。

(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我国教育借鉴了西方教育“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原则。抽象的、整体的“人”只是一个没有性别的整体性的精神存在,相对于作为界限清晰的男人、女人而言,它模糊了男女之间的具体差异。随之,我国现代教育也慢慢地趋向于一种无性别差异的中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更多地注意力聚焦在优等生和差生两个极端身上,至于性别差异这一影响因素较小。因此,跨越性別的差异是目前教学主流旋律,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节奏之下也难以实现男女两性的自我发展。

(三)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两性教育结果是不平等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比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率较低;二是就就业层次而言,女性比男性低。据统计,在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大约只有男毕业生的87.7%。男女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业成绩和毕业后的就业收入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但女生就业率且在就业层次方面则明显低于男性。

三、促进两性教育公平的建议

(一)正确看待性别差异

现今,许多的教师并未意识到自身的性别价值取向,因此对于男女生所寄予的希望以及给予的评价存在差异。有研究揭示教师对男女两性的性别价值认定和取向趋向于传统的性别价值观念。男女生即使在生理上存在差异,但如果这种生理差异片面地扩大到其他方面,就可能导致性别偏见的结果出现。要促进两性教育公平,应当针对男女学生发展的特点施教。只有看到差异才能够了解男生、女生的需求,才能给予其更加有针对性的关怀,给予其更多的选择,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扬个性。

(二)提升教师教育能力

教师在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的前提下,改善原有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教师正确认识到男女生的差异这一基础上,还应看到这一差异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另外,女生还有适应性强、学习刻苦努力、善解人意等优势,要真正挖掘女生自身的潜力,使其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在学科教学中,尤其在农村中学和非重点中学及非重点班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女生的“理科思维”,培养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将其文科优势迁移到理科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郑晓鸿.教育公平界定[J].教育研究,1998,04:29-33.

[2]王剑兰.提高女性教育质量促进两性教育公平——粤北地区女性中学教育的调研[J].教育研究,2011,06:42-47.

猜你喜欢
文盲两性男女
《假文盲》的启示
“新文盲时代”
男女有别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明证
受控两性分枝过程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论《紫色》中的两性和谐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性质、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DADMAC-AA两性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