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教学中产生学困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9-11-15 06:47庄蓓蕾
学生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数学对策

庄蓓蕾

摘 要:数学学困生指的是智商在正常人的范围之内,但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存在较大困难,数学学习成绩也不尽人意,不能达到教育部门的教学要求的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困生也越来越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关注。本文结合我的实践经验,对初中生数学教学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学困生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原因;对策

数学学困生在初中学习阶段的每一个年级都很常见。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数学学习困难生在学生总人数当中占了10%左右。在我国应试教育以及社会变革等诸多因素的负面影响下,国内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数量还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给学校的教育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学,我们必须重视学困生转优问题,不能对学困生弃之不管,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等方法来实现学困生和其他学生的共同进步。

一、初中生数学教学中产生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数学学习基础比较差

结合我多年的实践经验,在调查分析之后发现,80%以上的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其小学学习阶段就害怕数学,导致其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后数学基础比较差,部分学生甚至连乘法口诀都不能背下来,上课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这个时候想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二)、缺乏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偏向于单向思维,更注重问题解答的结果,而很少关注问题的原因。但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不仅学习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也上了一个台阶,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没能改变学习方法,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严重阻碍了数学学习的进步。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态度不端正是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同学看到身边有人小学没读完就能挣大钱等各种例子而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认为学习没有用,自己只是迫于老师及家长的压力而继续待在学校读书,因此出现了上课不认真,作业随便抄等现象。这种不良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了学困生行列。

(四)、缺乏自信心

数学学习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不畏艰难,有一颗越挫越勇的心。然而,现在许多初中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苗,独立生活的能力与自理能力都比较差,部分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自信心,并将这种心态带入到了初中数学的学习当中,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时间一长,这种心态就會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逐渐成为一名学困生。

二、初中生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困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部分数学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数学没有任何用处。实际上,数学课程在现实社会中应用非常广泛,日常生活当中就经常需要使用到数学知识。为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学困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延伸和拓展数学知识,让理论性较强的数学知识走出课堂,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进行联系,这样一来,学困生们才能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有用性和乐趣,才会自觉自愿的学习数学,攻克数学难关。

比如我在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概率的简单应用这一章节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就以抽奖为例,某大型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活动,每一张奖券获奖的可能性是一样的,以每10000张奖券作为一个开奖单位,总共设有1名特等奖,10名一等奖以及100名二等奖。则小明抽取1张奖券中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中奖的概率又是多少。由于商场抽奖类似的事件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非常常见,学困生对此也不会感到陌生,这种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更能激发其好奇心,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如果自己去抽奖会有多大概率,因而充分激发出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

(二)、注重良好数学情境的创设,诱引学困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要求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注重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为学生创造有实际操作意义以及一定感情色彩的学习情境,诱引学困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以致用,还应重视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下面我就以新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作为例子,探讨如何为学困生们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

第一步,我让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子上作一个三角形,三角形要求AB=5,BC=3,∠B=300,然后再把自己所画的三角形用剪刀剪下来,将各个同学所画的三角形一起进行比较,结果同学们发现这些三角形完全相同。

第二步,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另一个三角形,要求AB=5,AC=3,∠B=300,然后再将所画三教学剪下来进行比较,这次同学们发现出现了两种不一样的三角形,这个时候同学们会觉得非常奇怪,很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诱引学困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第三步,组织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还是按照两边一角的方法来画三角形,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让同学们通过实践动手、小组讨论和认真观察来发现这些三角形条件存在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第四步,让同学们总结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然后每组各派一个代表来概况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

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我所设计的教学情境不但能够有效调节

课堂气氛,还能充分激发学困生的好奇心,使其注意力集中,在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共同作用下诱引学困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留给同学们较为深刻的印象。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不可谓不认真,然而,其所收获的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上缺乏有效策略,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说过,教学生会学的先生才是好的先生。为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更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总结归纳数学定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本学习方法与学习技能。

比如我在进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时就发现学困生对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存在困难。于是我总结出了一个口诀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于小而小于大则取中间;小于小而大于大则无解。由于口诀简单易懂,而且记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学习起来也简单了许多。此外,我针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还给同学们总结出了数形结合法,其具体步骤如下:利用画线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观察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数字区域,这一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这种直观形象的数学解题法更有利于学困生们操作和理解,教学效果也较为突出。

此外,我们应该注意到,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其身上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即便是学困生也无例外。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叛逆期阶段,这些学困生看起来桀骜不驯,实际上还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与认可。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抓住每一个机会让学困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多采用激励式教育,不要吝啬表扬,让学困生能体验到成功与尊重,从而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海平. 为理解而教(3)——数学核心素养之我见[J]. 山东教育. 2017(Z3).

[2]陈小珠.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改进对策的研究[D]. 海南师范大学.2014.

[3]王燕玲.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研究[D]. 聊城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学困生初中数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