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县域传统特色文化培育小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

2019-11-15 06:47郭文彦王姗姗郭风霞
学生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承历史文化

郭文彦 王姗姗 郭风霞

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县域文化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是互通的。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文化就像一条纽带一样,连接着生活在广阔中华大地上的人们,传承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

县域特色传统文化指特色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社会环境相结合,打上富有地域烙印的一种传统文化,具有独特性,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现。浚县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浚县在商代称为黎,西汉时置县,明初则改称浚县至今,是儒商鼻祖端木子贡的故乡。浚县境内有名胜古迹300多处,其中包含世界文化遗产2处即大运河浚县段、黎阳仓遗址;国家级文物保護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浮丘和大伾两山平地突起,古刹林立,景色宜人,浚县的大石佛素有“八丈佛爷七丈搂”之称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浚县的民间艺术特色鲜明,“民间社火”、“泥咕咕”、“正月古庙会”西路大平调”、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名录,其中的正月古庙会素有“华北第一古庙会”称号,是中原地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怎样依托县域传统特色文化培育小学生文化自信呢?

关键词:文化;传承;历史

一、运河文明的传承利用

运河文明淌千年 ,文化文脉永续传。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大运河结缘的历史已经达千年之久。卫河中的永济渠段被赞为隋唐大运河的永济渠中遗产最为丰富、最为多样的一段。运用运河文化来培育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卫河汉代称白沟,隋代称永济渠,宋代曰运河,明代称卫漕。清朝时,因卫河发源于春秋时期的卫地、终止于天津卫,故取其首末两端的“卫”字称为“卫河”一直沿用至今。如今的卫河,不仅有利于农田灌溉和泄洪方面,其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仍然保留着原来有历史风貌,没有经过大规模的转弯和航道的升级改造,是我国古代运河文化的代表。

二、古城文化的传承和利用

浚县古城因运河而建,亦因运河而兴。让学生从古城中、古建筑内、从一处处历史遗存中去感受历史的痕迹。古城中的代表建筑文治阁原名中心阁,清嘉庆在《浚县志》记载:“1615年后,始移钟于中心阁。”由此可知,中心阁距现在有400多年的历史。古城中还有古县衙、世袭翰林府、文庙等特色古建筑往日的繁华依稀可见。没被破坏的河道主体、云溪桥、黎阳仓遗址、县城中的北街土圆粮仓和围绕运河发展起来的浚县古城、大伾山和浮丘山文化景观等,被人们称为“古代文化长廊”。

三、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利用

革命文化、是坚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懈的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出来的,它是以革命为精神实质。红色精神、斗争精神井冈山精神、解放区精神、万里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共同构成了我们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战胜敌人、战无不胜夺取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革命文化的具体呈现,是我们现代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实践证明,革命文化中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甘于奉献、不畏艰险等优秀品质也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很好的传承红色基因。浚县是一座普通的小县城,以农业为主,资源丰富,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教育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浚县屯子镇裴庄村,抗日战争期间是革命根据地,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常仙甫烈士故居所在地屯子镇裴庄村,常仙甫同志是打响浚县抗战第一枪,被称为“天门精英”的抗日先锋,对学生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能让他们很好地接受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片土地有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烈士故事,这就是我们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自信的宝贵资源。

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利用

讲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在学校开展从“阅读”到“悦读”的活动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渐成习惯,开展名师讲座、学术交流、文化沙龙、亲子阅读等丰富活动。了解革命战争故事,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支柱。青少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礼仪风范和文化艺术等等内容的教育,其中主要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延续千年,除此之外还包括传统节日、诸子百家,古代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文学样式,这些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能拓展青少年学生的知识层面,还是以道德为上的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当代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培育学生的文化素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让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结合,成为激励学生向前的动力。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历史文化的学习中汲取力量,应该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我们要尊重和了解的外来文化,以取长补短的精神,平等、谦虚的态度,吸收所有优秀的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在互相包容开放中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只要当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拥有这种信心与力量的时候,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实现。

猜你喜欢
传承历史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新历史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