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阶段饲养设计模式”猪舍案例分析
——3 000头基础母猪舍

2019-11-16 07:15吕晓琳高继伟张利斌
中国猪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液态猪只猪群

赵 曼 韩 华 吕晓琳 高继伟 王 雷 张利斌

(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94)

该3 000头基础母猪舍是“全阶段饲养设计模式”的典型案例,已经在辽宁盘锦建成并投入生产,其平面布置见图1。猪舍中间设有1条通廊,通廊两侧的圈舍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包括管理区和生产区。管理区主要功能是人员、物品进舍前的洗澡消毒、办公休息等;生产区被划分成多个区域,饲养不同阶段的猪群,且每个区域又细分小单元饲养。各猪群之间的周转、工作人员走动都是通过舍中间的通廊来实现的。

图1 3 000头基础母猪舍平面图

同所有规模化猪场设计的思路一样,该猪舍在实际设计中要结合饲养规模、生产水平、设备设施等因素,科学确定猪场的生产工艺、建筑模式、环控系统等。

1 生产工艺流程

为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便于生产管理,现代规模化猪场一般采用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1]。该3 000头基础母猪场为了提高繁殖效率,便于集中配种,采用5段饲养工艺,即空怀配种期→妊娠期→分娩哺乳期→仔猪保育期→出栏。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

图2 生产工艺流程图

整个生产过程有4次转群。第1次转群:配种后经过4周饲养观察确认妊娠的猪只,转移到妊娠舍内;第2次转群:妊娠母猪在分娩前1周转群至分娩哺乳舍内;第3次转群:仔猪3周断奶后,转群到保育舍,母猪转群到空怀配种舍,等待下次发情配种;第4次转群:仔猪在保育舍饲养5周后,出场转群至育肥舍继续饲养。

2 猪群结构计算及舍内栏位布局

猪群结构的划分、舍内栏体的布置是规模化猪场实现设定工艺流程的关键。在计算栏位数量时,要考虑猪只的饲养时间、冲洗消毒时间、猪场生产参数等因素[2]。

根据该3 000头基础母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将猪群分为公猪、母猪(空怀配种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保育猪。遵照“周”生产节律、全进全出模式,对该猪舍进行分区,每阶段猪群为1个区,且每个区内分小单元饲养。

结合该猪场的生产工艺参数,设计并计算出各阶段猪群所需的栏位数量,见表1、表2。

表1 生产工艺参数

表2 3 000头基础母猪场猪群结构及栏位设置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2.1 分娩舍

根据年产窝数2.3窝、全年52周计算,周分娩母猪数3 000×2.3÷52=133窝。分娩舍设计5周存栏,母猪提前1周上产床,3周断奶,空舍冲洗消毒1周。

分娩区共设计10单元,每单元72套产床,即2单元养1周猪(丹系猪产仔数较多,产床多设计10%左右,用于“奶妈猪”的饲养),产床规格为2.7 m×1.8m。

每单元内部为4列5走道,后走道1.0 m,前走道0.8 m,猪后进后出。见图3。

图3 分娩舍平面图

2.2 配种舍

配种舍内饲养空怀、正在配种及配种后需要确认妊娠的母猪。

配种分娩率按85%,则每周配种猪数量为133÷0.85=157头。配种舍设计6周存栏(2周空怀+4周妊娠确认期),理论存栏数为157头/周×6 周 =942头,实际设计4单元,每单元内设258套单体栏,共4×258=1 032套单体栏,多设计10%栏位用于转群后的冲洗消毒,单体栏规格为2.4 m×0.7 m。

每单元内布置6排单体栏,采用尾对尾设计,猪后进后出,可减少污道数量。见图4。

图4 配种舍平面图

2.3 妊娠舍

妊娠舍内饲养确认妊娠后的母猪。

受胎率按90%设计,则每周妊娠猪数量为157×0.9=141头。妊娠舍设计12周存栏,理论存栏量为12周×141头/周= 1 692头,实际设计6个单元,其中4个单元每单元内设258套单体栏,另2个单元每单元内设344套单体栏,共258×4+344×2=1 720套单体栏,满足需要,单体栏规格2.4 m×0.7 m。

每单元内布置6排/8排单体栏,采用尾对尾设计,猪后进后出,可减少污道数量。见图5。

图5 妊娠舍平面图

2.4 保育舍

根据每周分娩母猪数、窝产活仔数,计算出每周保育猪的数量,即133窝×13.5头/ =窝 1 796头/周。

保育舍实际设计6单元,1单元养1周猪,共保育5周,空舍消毒1周。每单元内设计36套保育栏,所以每栏养1796÷36=50头猪,保育栏规格为3.6m×4.8m,即每头保育猪占栏约0.35 m2。

单元内部设计4列保育栏,每2列猪栏中间设计1条通道,用于转猪和走人。见图6。

图6 保育舍平面图

2.5 公猪舍

按照公母比例1∶100设计,共设计32套公猪大栏、2套采精栏。公猪大栏规格为2.7 m×2.4 m,即每头公猪占栏面积约6.5 m2。

3 猪舍建筑特点

猪舍建筑的规划设计要满足生产工艺、设施设备、通风模式等要求,以确保舍内猪只的正常生产。为满足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各阶段猪舍要相互独立,采用小单元饲养形式;猪舍建筑平面、所留洞口大小均要满足养猪设备的安装;猪舍要有良好的密闭性、保温隔热性,以保证猪舍内部环境的可控等[3]。

根据生产参数和工艺要求,该猪舍采用大栋小单元结构,猪舍的中间设有转猪和走人的通廊,通廊上方设为钟楼结构,主要用于进风。建筑平面参照图1。

公猪舍:1个单元,内设公猪大栏、采精栏及实验室;空怀配种舍:设4个单元,通廊两侧各2单元;妊娠舍:设6个单元,通廊两侧各3单元;分娩舍:设10个单元,通廊两侧各5单元;保育舍:设6个单元,通廊两侧各3单元。不同猪舍建筑面积见表3。

4 猪舍环控模式

保持良好的猪舍内部环境,对猪只健康及生长速率至关重要。夏季炎热,需要加大通风量来缓解高温对猪只的不良影响;在其他季节,适量的通风可排出舍内的污浊空气和过多的湿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可以最大程度确保猪只健康,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4]。

表3 猪舍建筑面积统计

“全阶段饲养设计模式”猪舍为获得理想的通风效果,按季节不同设有垂直通风系统和纵向通风系统。根据通风系统的要求,该猪舍在建筑结构上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中间通廊上方做钟楼结构,保证进风的流畅;猪舍内做吊顶,保证通风的均匀一致;通廊内做吊顶,保证冬季通廊及舍内的温度等。

为配合不同的通风模式,该猪舍设置有多个进气口:1是中间通廊顶部钟楼两侧设置的进风口;2是通廊吊顶上方的冬季进气口;3是通廊吊顶处设置的进风窗;4是各猪舍通廊处的湿帘进风口;5是猪舍内吊顶处设置的进风小窗。出风口设有2个位置:6是屋顶风机出风口;7是猪舍侧墙上设置的排风机。各洞口位置及安装设备详见图7~11。

夏季为达到降温的目的,增大风速,采用纵向通风模式,风的走向为1-3-4-7;冬季为了保证猪舍内通风的均匀一致性,采用垂直通风模式,风的走向为1-2-5-6;春秋过渡季节采用联合通风模式。

图7 3 000头基础母猪舍通风洞口位置示意图

图8 钟楼进风口

图9 走廊处湿帘进风口

图10 侧墙排风机

图11 屋顶排风机

图12 中央饲喂厨房

图13 液态料饲喂系统在母猪舍的应用

图14 液态料饲喂系统在保育猪舍的应用

5 液态料智能饲喂系统

近几年,随着我国猪场规模化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液态料饲喂系统在养殖场逐渐被应用。液态料饲喂系统采用自动化控制,可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液态料经过充分的浸润,适口性好,促进猪只的采食和吸收,加快其生长速率;同时,液态料在改善猪舍环境、降低饲喂成本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

该3 000头基础母猪舍内分母猪区和保育猪区,全场采用2套液态料饲喂系统,母猪区、保育区各1套系统。对母猪而言,采用液态料饲喂,其采食量会增加,母猪的体况有所改善,对其分娩率、发情率均有积极影响;同时母猪的泌乳量也会增多,断奶仔猪的体重体况有所改善,降低其死亡率。保育阶段食用液态料,因饲料为液态,与母乳相似,易离乳,有利于保育猪的采食和吸收,经过现场试验测定,饲喂液态料的保育猪比饲喂干料的保育猪会提前5 d左右达到30 kg。

6 总结

该3 000头基础母猪舍,将各阶段猪群融合到一栋舍内,解决了目前猪场设计中存在的占地面积大、管理分散,效率低等问题;结合生产工艺流程的需求,将猪舍内的各阶段猪群进行了严格的分区,各区域又被划分为小单元结构,确保猪只在转群时全进全出,舍内彻底冲洗消毒;在建筑形式上,该猪舍中间通廊上方设计钟楼结构,保证了舍内进风的流畅性;在饲喂方式上,该猪舍采用液态料饲喂系统,不仅减少了劳动力,对猪只生长速度也有积极影响。

近几年,由于国内土地资源紧缺,猪舍投资成本较高,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好的全阶段饲养设计模式猪舍逐渐被市场接受。目前国内建设完成并投入生产的猪场已有实例,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猜你喜欢
液态猪只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Al-Li合金废料的回收方法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利用自组装沉积法制备出柔性液态金属薄膜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液态锂对无氧铜的腐蚀研究”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