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中油田大位移套管完井作业难点及技术措施

2019-11-16 00:49刘晓宾和鹏飞
石油化工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电泵洗井管柱

刘晓宾,刘 峰,徐 鲲,和鹏飞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2.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2)

渤海油田的开发,通常采用海上平台集中开发的方式进行,通过在海底安装导管架,并依次布置采油井口,也方便后期采油平台集中管理和油气处理、运输。为了尽量扩大开采面积,大多数井实施为定向井,部分井实施为大位移井,以保证油井目的层涵盖尽可能大的储层面积。渤中油田属于此类油田,部分井实施为大位移套管井。

大位移井的实施,能够实现油井对千米之外的储层进行开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施工难度的增加,为了保证尽可能大的水平位移,往往通过浅层造斜、深部地层大井斜稳斜的方式。因此通常具有连续造斜段垂深较浅、连续造斜段狗腿贴近极限值、深部地层稳斜段长等特点。在完井作业中,存在井眼清洁难度大、目的层易出砂垮塌、生产管柱电缆易磨损、启泵易过载等难题。

1 概况

渤中油田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含砾细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砂岩岩性以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砂岩含量15.8 %~32.3 %,平均孔隙度16.9 %,平均渗透率273.1 mD,储层物性中孔、中渗。地面原油为中质原油,具有胶质沥青质含量中等、含蜡量高、含硫量低等特点。

在该区块实施的大位移井,具有井斜大、稳斜段长等特点,目的层的井斜往往接近水平段,钻完井作业难度远远高于常规定向井。针对大位移井的特点研发配套技术,并制定相应的作业措施,避免完井作业出现复杂情况,保证渤中油田的高效开发和作业安全[1-4]。

2 大位移套管完井作业难点

大位移套管井由于井斜大、稳斜段长,井底杂质及泥浆中的加重材料在井底沉积,井筒清洁的流速远高于常规井;井底杂质返出不完全,容易造成后续管柱阻卡、污染储层等问题。同时,储层段井斜大,射孔后容易出现地层出砂、高边炮眼垮塌,从而引起砂埋管柱、砾石充填起砂桥、地层垮塌等一系列问题。最后,下入生产管柱摩阻增大,管线磨损风险高,电泵下入位置井斜大也容易造成启泵困难。

2.1 井筒清洁难度高

按照流体携带固相杂质的分析数据,对于井斜大于55°的井,井底杂质极易在下井壁形成岩屑床,且不易清除。如果携砂速度不能将井底杂质携带出井筒,停泵后,井底杂质在井底沉积,容易在钻台接箍处堆积成台肩或形成砂桥,在下入射孔管柱、防砂管柱时容易产生阻卡,影响作业的成功率。尤其对于复合套管井,由于套管尺寸的变化,容易使岩屑在套管变径位置堆积形成砂桥,下入后续作业管柱时产生阻卡。

井筒清洁作业中,碎屑产生来源主要有五个:井口小型落物、套管内壁附着物、固井过程中水泥残留、钻井过程中套管附件碎片、裸眼段返出碎屑,碎屑沉积部位多位于尾管挂顶部、井口等变径部位(见图1)。

2.2 地层出砂风险大

图1 回收抗磨补芯时冲洗出的固相颗粒

渤中油田多为高孔中高渗疏松砂岩油藏,地层胶结强度差,在射孔揭开储层后,射孔液、完井液等外部流体侵入储层,储层砂体受外部流体浸泡后,应力情况及胶结强度发生变化,对于大斜度井,在重力的作用下,地层极易出砂。

地层出砂后,原有孔隙结构被破坏,炮眼垮塌,直接导致油井减产甚至无产出;若地层砂返出过多(见图2),套管周围地层亏空,容易造成储层垮塌,造成套管变形或者破损,影响井筒完整性。

图2 射孔后地层出砂并冲洗至地面

图3 大位移套管井下入生产管柱时电缆磨损情况

2.3 生产管柱作业难点

对于大位移井,生产管柱下入过程中,由于重力影响,管柱贴近井眼低边一侧,因此油管外壁与单侧套管内壁产生摩擦严重,随生产管柱下入井内的电缆、液控管线、电泵机组及工具等在摩擦的过程中,存在磨损较重造成电缆绝缘失效、线缆磨断等风险(见图3)。电泵机组下入位置井斜较大时,由于电潜泵的转子不居中,容易造成启泵易过载、初始电流高、电泵运行摩阻大等问题。

3 大位移套管完井适应性技术措施

3.1 井筒清洁工艺

在完井作业时,通常下入一趟刮管洗井管柱进行井眼清洁,保证井筒内干净后再进行后续作业。在刮管洗井作业时,环空返速越高,洗井效果越好,因此要尽可能的提高洗井排量并保证环空容积尽可能小;与此同时,采用新工具保证大井斜段的井筒清洁[5]。

3.1.1 活动管柱破坏岩屑床 在刮管洗井作业时,保持洗井排量最大的同时,间歇上下活动管柱,并缓慢正转管柱,使管柱在井底处于运动状态,钻杆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破坏井底的岩屑床,期间由于流体扰动造成的紊流效果,也能够提高洗井效率,有效防止固相杂质沉降。

3.1.2 采用新型井筒清洁工具 在刮管洗井作业中,悬浮颗粒可以随洗井液排出,但水泥残渣、铁屑等密度较高的固相颗粒,由于返速不足以携带出井口,容易在井底堆积,对后续作业产生影响。采用新型井筒清洁工具,在刮管洗井过程中,能够将井底的固相杂质进行收集(见图4),避免部分固相颗粒在井底沉积,对后续下入管柱造成阻卡,保证后续作业的顺利。

图4 新型井筒清洁工具收集井底杂质

3.2 屏蔽暂堵技术

大位移井疏松砂岩地层在射孔作业后,容易出现地层出砂。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减少完井液对储层的伤害,研发一种无固相成膜暂堵完井液。该完井液在满足常规完井液不伤害储层的特点外,添加一种可以自动降解的纤维类添加剂,液体黏度高,悬浮性能好,并且能够在炮眼表面形成一层致密薄膜封堵储层,封堵效果远好于常规完井液(见图5),能够避免外部流体侵入储层,也避免地层出砂,保证射孔和防砂作业时储层的稳定和井筒清洁,保证作业工具安全和循环通畅[6-8]。

图5 暂堵型完井液与常规完井液岩心浸泡(30 s)情况对比

3.3 生产管柱精细下入技术

针对大位移井生产管柱下入难题,从两方面进行解决[9]。

对于电缆、管线磨损较重的问题,在管柱下入时,根据井眼实钻轨迹,结合起钻时对钻杆磨损位置的确认,找出在起下钻过程中磨损较重的一侧,并与井口方位进行对应,在下入生产管柱时,将电缆、管线及工具接头等易磨损的位置,远离易磨损的一侧,避免在下入过程中对管线等的磨损损害。

对于电泵下入位置井斜较大的井,经常存在启泵投产时出现过载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由于电泵转子在井底偏向电泵一侧,造成起始摩阻增大,从而造成启动电流高,引起启泵过载。可以尝试边反循环边启泵,由于流体的冲洗作用,电泵转子处于浮动或者缓慢转动的状态,启泵的起始摩阻降低,更容易启泵成功。如果仍无法顺利启泵,则尝试使用工频柜进行启泵,由于变频柜初始启动电压和频率较低,提供的初始功率和初始扭矩较小;而工频柜提供的初始电压为额定电压,初始功率和初始扭矩远大于变频柜,更容易启泵成功。另外,启泵过载也与地层流体黏度有关,一般对高黏度、高含蜡原油,特别是稠油温度降低以后,黏度急剧提高,从而造成启泵过载,对于该种情况,一般尝试用地热水或者稀油对电泵进行冲洗,将电泵位置的高黏度原油清洗出来后,再进行启泵作业。

4 结论

为了适应渤中油田高效开发需要,并根据现场作业的经验总结,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渤中油田大位移套管完井作业的技术措施,避免了大位移和大井斜产生的作业风险,有效的防止了地层出砂和储层伤害,保证现场完井作业的安全高效。

该技术对常规大位移套管完井具有普遍适用性,为其他区域类似井作业提供经验借鉴,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电泵洗井管柱
高压高产气井完井管柱振动特性及安全分析*
一种适用于大井斜的潜油电泵井单流阀
高温高压屏蔽式电泵螺栓计算优化分析
关于高温潜油电泵推力轴承承载特性的研究
浅谈JHX5280TJC型洗井车的改造与应用
注水井洗井“立体化”精细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基于Workbench的加热炉管柱结构优化
火电机组公用电泵系统介绍及逻辑设计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川东含硫气田气井井下管柱腐蚀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