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发展 全面小康
——新平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简述

2019-11-17 07:12新平县人民政府巨立中
今日民族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平示范县创建活动

文/新平县人民政府 巨立中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云南的光荣任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是新平县站在新的历史时期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着眼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大举措,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既是软实力,更是竞争力,把新平建成云南民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排头兵,是新平“十三五”的目标任务。近年来,新平县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创建活动不断深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新举措

建立保障机制,夯实创建基础。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新平县成立了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合力推进示范县建设。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统计监测、工作通报、监督检查等各项制度,落实经费保障,确保了示范县创建工作按照规划方案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创建格局。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乡镇村组和部门单位,就示范县创建和建设规划编制开展前期工作调研。多次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部门联系协调会议,研究项目的选点布局和资金整合工作,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规划同新平县“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戛洒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建设等重点专项规划的衔接。立足新平县实际,组织编写了示范县建设规划,经过县级初评和市级评审,上报省民族宗教委审核修改后核准实施。

着力民生改善,注重精准脱贫。按照“率先发展、全面小康”的创建目标和要求,新平县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力度,在“直过民族”拉祜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大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家园建设扶贫、智力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支持扶贫“六大工程”。

营造社会氛围,共创共建共享。在全县上下全面开展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和创建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家庭“六+N进”活动,把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工作方针、政策转化为各族群众的自觉意识,通过示范单位(户)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在全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新成效

创建工作高位推进。2016年,新平被列入第二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率先发展、全面小康”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创建。县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统筹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

民族经济发展动力增强。借助新平的资源、区位、产业基础等优势,实施平甸西番莲种植基地建设、老厂生态牛羊养殖、漠沙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等产业发展示范和水塘镇生猪交易市场三期工程产业发展配套服务建设项目。积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开展民族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民间医药等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培训,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推进戛洒花腰傣风情特色小镇、花腰傣民族文化传承园建设,建成磨皮彝族花鼓文化传习馆。

民族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利用民族团结宣传月和平安新平宣传等活动,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社区)建立群众诉求中心,受理群众诉求。加大法律援助案件和法律援助事项办理力度,基本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2013年以来,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7096件,调解17037件,调解成功率99.65%,自治县成立近40年来,没有发生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精准脱贫攻坚建设各民族平等幸福大家庭。新平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选优配强扶贫干部,举全县之力,全面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已脱贫2553户9261人,13个第一批认定贫困村和19个第二批认定贫困村已达标脱贫退出,3个贫困乡已达摘帽退出标准,未脱贫贫困户630户2026人,贫困发生率为0.81%,以实际行动做到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绝不让一个民族村寨落伍。

“六+N进”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N进”活动,在推进创建活动全覆盖的基础上,坚持重点培育、典型引领,对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单位进行评比命名表彰,并向市级、省级、国家级推荐命名表彰。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善行义举榜”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三个离不开”“五个维护”“五个认同”成为全县各族人民共同意识和共同行动。

下一步重点工作

加强规划引领。按照《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不断优化完善新平县贯彻落实的具体实施方案,梳理重点建设任务,提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目标,制定创建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加快推进示范项目(点)建设,确保《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规划(2016-2018)》圆满实现。

有效发挥示范带动。深入持久开展各类示范创建活动,围绕2019年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讲好新平民族团结故事,着力打造一批亮点,树立一批典型,总结一些经验。每年命名一批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纳入常态化管理,为争创全国、全省、全市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奠定基础。

抓脱贫攻坚不松劲。扎实抓好扶贫第一民生工程,围绕未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和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建立扶贫成果巩固长效机制。做好民族地区民族群众的精准脱贫工作,进一步加大资金资源整合力度,群策群力打牢基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猜你喜欢
新平示范县创建活动
民居资讯
四川:出台监管示范县评定管理办法
让蘑菇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与研究
贵州:创建3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都匀市委离退局(市老年大学):督查民族团结示范进机关工作
省妇联精心组织开展“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活动 大力推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创新发展
“数与式”复习专题
《关于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
娶个保姆就能守住第三次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