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让每一位幼儿幸福发展

2019-11-18 06:32毛金玲
好家长 2019年8期
关键词:生命幼儿园游戏

文 毛金玲

日本幼儿教育家仓桥惣三主张“通过生活,学习生活,面向生活”,要让幼儿将自己的生活原生态地、丰富地、快乐地在幼儿园不断延展。创设最适合幼儿成长的环境,构建适合幼儿的教育,是教育者的共同担当与使命。生命教育,也就应运而生。基于这种教育观,笔者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多的想法,打造生态化的幼儿园教学成了笔者的追求目标。

一、生态化教学的思考

如果把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看作一个大循环,教学生态就是其中一个独立存在的小循环。生态化的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它是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学,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能的教学。在生态教学中,教师和幼儿共同营造教学的“生态”。在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中,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融为一体。因此,从教学意义上来说,生态教学坚持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主动围绕学习内容与生命成长,在互动的、生成的、体验的、幸福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共同、持续、和谐的发展, 是回归自然生长、提升生命质量、关注持续发展、重视个性成长的理想教学模式。

(一)教学,是愉悦的生命体验

生命因教育而延续,让人的生命在自然性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精神的生命、文化的生命、社会的生命和智慧的生命教育是生命的主要存在形式。教育的生命性必然要求生命化的教学,而体验则是进入生命的唯一通道。以生命为本的教学和体验是幼儿存在、发展及追求生命意义的根本方式。

(二)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生活

幼儿园学习是幼儿生活中浓重的一笔。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始了新的生活模式,他们在集体中生活,与更多的人交往,参与更多的事件,在这样的过程中大量地吸收信息,认识世界。这种学习模式是本能的、自然的、生态化的。由此可见,幼儿园的教学具有强烈的生活意义,教学的过程是幼儿生活的过程。教学要深入学校、家庭、社区、大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要全面开放,关注生命,回归生活,引起生命感动。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一种息息相关、互生互补的共生状态,互相需要,互相支持,实现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三)教学,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生态教学,关注的是每个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命成长,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思维发展、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在此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是活动的主人,要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地展示自我、互助合作,每个幼儿都要能够被发现,被欣赏,被尊重,被丰富,教学过程成了每一个幼儿生命自我发展、自我生长、自我超越的过程。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1.了解幼儿的成长需求

了解幼儿,可以从观察做起。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行为,都是他们内在需求的外在表现。教师可以利用教育笔记、幼儿成长档案等形式,将每个幼儿的特点记录在案,可以利用谈话、游戏等方式与幼儿互动,在活动中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发现他们的成长需要。另外,与家长多渠道地沟通与交流,也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的特点,为以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提供真实的依据。

2.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条件

要适应每个幼儿的内在需要,使幼儿在与教师、环境、材料等多种因子的互动中收获成长的愉悦。如在自主游戏中,操作材料的提供可以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集体教学环节中的问题设计,也要体现差异性,以保护儿的自信心。

(四)教学,应指向幼儿的多元发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人有多元智能,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生成的、自主的、整体的个体,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判断幼儿的成长,也不能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幼儿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1.站在多元智能角度的评价

加德纳教授指出,要倡导一种完全不同的评价方法,让教育去适应每一个幼儿的水平,并让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多元智能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幼儿都有与众不同的能力。例如,有的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较好,有的幼儿对色彩有兴趣,有的幼儿有音乐天赋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尊重幼儿的个性及其独特的智能组合。

2.生活中的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不仅应选择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内容,还要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学,既把生活作为教学的内容,又把生活当成教学的途径。

比如,午餐是幼儿园每天重要的生活环节之一,在进餐过程中,幼儿学习了关于食品的各种常识,学到了进餐的卫生习惯和礼仪。又如,初秋时节,满园的花香吸引着幼儿停下脚步。我们和幼儿一起观察花,让幼儿了解了花的颜色、形态和气味,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花的特点 ,做到了“生活处处皆可教学”。

(五)教学,应注重课程游戏化

教育就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幼儿每天都在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需要之一,也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幼儿园教学是教师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大纲上具有的生活性、整合性或直接经验性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幼儿的过程。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虽然游戏和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但教学与游戏又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都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愉悦地发展。如小班阅读活动“午饭”,我们以幼儿参与情境游戏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让幼儿扮演成故事中的小动物,围在小餐桌的周围,桌子上放置一些食物,并将周围的环境布置成家的样子,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用礼仪与同伴交往,学会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将情境游戏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亲切温馨的氛围中,身心放松地参与活动,产生表达和表现的欲望。

二、生态教学的环境创设

(一)传递爱心,让幼儿感受生命,得到尊重

《纲要》要求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并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做到这些的最基本条件,就是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要尊重幼儿,关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接纳他们的一言一行,本着尊重的态度与幼儿对话。不仅要关注幼儿在教学中知识经验的获得与自身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愉悦的情绪体验,重视生命性,让教学成为幼儿积累丰富人生经验的快乐场所。

(二)及时回应,让幼儿体验得到满足的愉悦感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各种事物与现象非常容易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产生各种类型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人对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首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才能向高一层次的需要递进,幼儿的需要有许多,如自然产生的生理需要、期望得到关爱与重视的情感需要、与同伴及老师相互交流的交往需要以及自信心不断增强的需要等。在很多集体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总有一些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也有少部分幼儿虽有表现的欲望,但由于性格内向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不敢或不愿意举手。如果教师能够细心地观察,就能够发现这些幼儿的意愿,从而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

(三)感受成功,让幼儿体味自信不断增长的愉悦

成功的体验,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成功是幼儿自信增长的原动力。没有什么比成功的体验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没有什么比成功的体验更能给幼儿带来热情、执着、愉悦与信心。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运用有价值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问题、材料和情境,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促进幼儿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提高。此外,还要认识到教师的微笑、抚摸、鼓励和表扬,也是幼儿自信心不断增长的催化剂。总之,成功的体验来自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细致用心的引导、敏锐独特的观察及捕捉信息的能力。因此,在环境建设中,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教师个体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切实提高教师的被关怀程度,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教学生活的幸福感。

猜你喜欢
生命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