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教学指导

2019-11-19 02:25廖杰廖弋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高考课外阅读互联网

廖杰 廖弋

摘  要:随着新高考制度的实施,语文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改革,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必须向课外阅读方向拓展。在新形势下,要把传统课外阅读方式与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充分结合起来,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加强网络课外阅读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质量,课外阅读才能卓有成效。

关键词:新高考;课外阅读;互联网;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廖杰,江汉油田东方红学校教师;廖弋,江汉油田东方红学校教师。(湖北 潜江 433100)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4-0135-02

高考制度改革后有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也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只有语文的广度以及难度上有所提升。因此,语文将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最大,也最容易拉开分数档次。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一致肯定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最新“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曾提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此外,他还指出,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一是阅读内容的增加,以前卷面约七千字,现在约九千字,将来可能增加至一万字。二是阅读题量的提高,考试题量比往年增加了5%~8%。三是阅读面的扩大,卷面内容将涵盖文史哲、科技、时政等方面。因此,教师必须研究最新动向,适应改革变化,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有机融合,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有读书需求,但是没有充足的读书资源。有的学校受经费限制,图书更新速度慢,以老书旧书居多。有的家长受应试教育影响,只给孩子购买作文类或与考试相关的书籍,导致学生无课外书可读。二是学生有阅读兴趣,但是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多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无法有意识地搜集、整理、消化所阅读的内容。三是学生有阅读的行为,但是没有高雅的阅读品位。虽然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阅读了不少书籍,但内容主要集中在日韩漫画卡通、武侠言情、网络游戏秘籍以及玄幻小说等方面,文学名著鲜有涉及。

此外,当前中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真正有效的阅读方法,导致学生疏离文本,对文本缺乏真切的阅读体验,对文本的情景意象、义理辞章、精妙言语、绝妙章法等无知无感、无觉无味。久而久之,使得学生语言感知钝化,思维活动僵化,文化认知偏狭,语言的运用与建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难以真正养成。

二、中学语文课外阅读及教学指导的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悄然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途径,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网络阅读作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并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因此,指导学生、家长借助网络技术、资源优势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课外阅读平台,这是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1.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一是在班级中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学生分成不同的阅读兴趣小组,并定期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使得每人都有收获感,从而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二是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互动活动,学生自选主题,分享见闻,发表见解。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汲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三是组织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活动等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大型作文比赛,设置奖励、激励学生奋进。四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利用网络上大量的书籍资源,为学生阅读提供广泛的阅读材料。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搭建网络平台,整合网络资源,以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比如,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或开设微博等方式,建立书籍目录索引和相关链接,将经过筛选的作品传递给学生,分阶段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等方式。如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解鲁迅少时的生活和求学经历;学《杨修之死》一文时,可以推荐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相关阅读素材;教《生命的意义》时,推荐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保尔的人物形象及时更新时代背景等内容。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在网上收集、整理相关的信息、书籍,按专题、体裁或年代等建立适合学生的网络书库,循序渐进地进行网络阅读,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只有依据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语文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

在阅读过程中,人们产生疑问、萌发感受、主观批评,往往稍纵即逝。传统的课外阅读因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学生之间不能及时交流探讨,往往会使阅读留于肤浅,效果会大打折扣。而网络则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提供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建立班级QQ群,在“群共享”里分享科学的阅读方法,也可以在群内构建师生读书交流共同体,适时开展师生、学生之间的网络读书交流活动。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方式,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融合,及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可在QQ群内引导学生就阅读中遇到的某一问题展开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讨论,互相补充、修正,甚至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将自己的阅读疑问贴在相应的论坛上,以寻求社会上各方面的帮助,更好地完善自己的阅读成果。利用网络读书交流活动可以形声并举、音像同步,集听说读写于一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建立阅读评价机制。“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客观地讲,课外阅读行为是开放的、多元的,课外阅读评价也应是开放的、复合性的。因此,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积极构建多主体、多元化、多样化的课外阅读评價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教师可以以网络为平台,以实现阅读目标为前提,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及阅读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阅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阅读过程中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阅读方法的使用、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的合作交流等,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之间以网络等为载体,开展“评读、评思、评说、评悟”等活动,拓展学生思维的张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内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另外,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积极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课外阅读评价机制。家长参与孩子的评价,能清楚地了解孩子的阅读过程与阅读能力,配合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孩子远离不良图书,防止孩子沉迷网络,使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也可以开展家长、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父母和孩子之间进行阅读竞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实践证明,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大为增加、视野不断开阔、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获取的知识不断增多。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将会给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更大的助力。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新高考课外阅读互联网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