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物资料的保护和利用

2019-11-20 03:56辽沈战役纪念馆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资料文物

■杨 琤/辽沈战役纪念馆

文物资料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是宝贵的人类文化财富,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部分文物资料也具备极强的商业价值和市场价值。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积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物资源大国,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不可移动文物七十六万多处、国有可移动文物一亿八千万件,此外还有超过五千家文物相关博物馆以及难以计数民间文物藏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深入推进,文化事业获得空前发展。做好文物资料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将文物资料的各方面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以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在全世界宣传和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大国和文化强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文物工作曾作出重要指示: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这一指示高屋建瓴,从传承与发展的高度,科学辩证的阐明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并将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注重平衡,相互统一作为我国文物工作的总方针加以明确。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建国后第一部由中央发布的有关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是我国在新时期,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总指导,进一步为我们文物工作发展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一、文物资料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文物资料是人类文化的遗产,数量稀少,而且不可再生,不可复制。这种基本属性,决定了文物资料有着极其独特的多重价值。因此,文物资料的保护和利用,从理论上看,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如果只重保护,而不加以利用,那么文物资料的各种价值将无从体现,保护也就无意义可言;如果只重利用,而轻视保护,文物资料的延续存在将成为空谈,其价值的体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在新时期,正确处理文物资料的保护和利用这对矛盾关系,是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200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以法律形式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十六字方针固定下来,成为新时期我国文物工作的根本理念和核心方针,也是对我国文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规范。

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国有关文物工作的十六字方针中,“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是正确解决文物保护与利用矛盾关系的关键所在。“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中,“保护为主”是基本原则,是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合理利用”前提和基础条件。“合理利用”是工作目标,是“保护为主”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也是促进保护工作更好进行的必要举措。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到保护与利用两者间的关系,不能厚此薄彼,要两者兼顾,不可偏废,以求实现文物的持续传承和价值的最大发挥。

首先,保护是前提和基础。文物资料是历史文化的物化载体,价值巨大,但数量十分有限,且不可再生,是一种极其珍贵和特殊的资源。保护好文物资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又是对后世的负责,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义务。文物资料的保护工作,一是要保护文物的安全,不但要做好保卫工作,防止被盗;还要做好发掘、运输、保存等各个环节的预防处理工作,防止因技术原因或者人为原因,造成文物的损坏,丢失。二是要保证文物的真实性,文物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依托于其真实性,我国在《文物保护法》中就明确规定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而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又对保护文物真实性做了详细的要求,概况起来就是在文物维护修缮中,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文物本体的原来形制、结构、原料、技术工艺不变,以确保文物的历史真实。

其次,利用是保护的意义和目的,也是促进更好保护的有效途径。文物的价值必须通过合理利用才能得以实现。通常来讲,文物主要具有文化价值和现实价值,其中文化价值包括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等,现实价值包括了收藏价值、经济价值、投资价值、旅游价值等等。通过良好的保护工作,可以为历史文化研究提供真实的实物依据,为文明传承提供载体和途径,同时也可以将文物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发挥出来,增长人们的历史知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树立,此外还可以产生较高经济效益,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当文物的文化价值得以实现,就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当文物的社会效益得以实现,就为文物保护提供了认识和环境保证;当文物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就为文物保护提供了资金和物质基础。因此可以说,合理的利用,事实上是对文物资料最为有力,而且最为持续有效的保护措施。

正确分析和认识文物资料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理念基础,只有在实践中真正形成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利用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这样一种良性循环,文物工作才能更好的传承文明,持续发展。

二、当前文物资料保护和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文物资料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在新时期文物资料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也显露出一些不足,需要客观对待,认真解决。

一是个别地方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个别地方在发展建设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切工作围绕经济发展来开展。由于文物保护工作需要长期的,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其文化价值等也不能直接对地方经济增长起推动作用,因此忽视文物保护工作,将文物保护工作置于边缘地位,对文物保护工作不够支持。甚至有些地方,为了暂时的经济发展,盲目的破坏古建筑等文物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教训深刻。

二是文物保护的资金紧张。文物保护工作,涵盖了文物调查、民间征集、考古发掘、运输保存、科学研究、展出宣传等多个方面,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但在现实中,文物保护经费不足是制约文物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基层,这种情况尤为突出,甚至有的基层文物部门正常工作都无法开展,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三是对文物的过度开发。文物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开展旅游业的最佳基础。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个别地方对文物资源进行了粗暴无序的开发,却疏于保护措施的配套和跟进,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在开发过程中,追求短平快的实现经济效益,超负荷接待游客,或者相关管理不到位,造成文物损坏;又如对文物开发配套设施的建设较为随意,没有经过专业的考察规划,盲目的在文物周边设立餐饮、住宿、游乐等设施,给文物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再如责权不明,一些地方文物存放地或者所在地被开发成旅游景点,而文物部门往往没有景点的经营权,这样以来文物所有权和使用权相脱离,管理和维护无法保证,严重干扰了文物保护工作。

三、提高文物资料保护与利用工作水平的策略

(一)要坚持做好文物资料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做好文物资料的保护和管理,是实现和利用好文物价值的前提条件,一定要严格遵照《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开发”的原则,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文物保护的良好意识和氛围;不断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并建立有效机制,确保文物保护资金投入随着地方经济的增长而持续增加;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强化专业培训质量,积极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充实队伍等举措,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夯实人力基础。

(二)在实践中探索理顺保护与利用之间关系的有效举措

要正确认识文物资料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保护和利用共赢之举。既要避免因噎废食,只关注保护而不敢合理利用文物,又要防止竭泽而渔,只顾利用而忽视了保护,造成过度过分开发。这就需要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将保护与利用的所有工作,都纳入法律轨道进行,做到有法必依;另一方面,要重视保护性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调研,充分研究,认真听取专业人士指导,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切实解决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找准找好保护与利用的契合点和平衡点,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局面。这方面全国各地有很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如河北正定的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河南郓城唐塔遗迹保护与水浒宋城文化的开发等等。

(三)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

责权关系不顺不明,是现实中文物资料保护与利用相互矛盾的主要症结所在。这方面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监管组织和协调分配等职能,依法依规,合理谋划,正确分配文物的所属权、管理权、经营权,明晰各方责任范围,特别是对于国有或者私营公司负责开发的,含有文物的旅游景点,要为他们的经营划定明确的范围,对他们的义务规定明确的标准,绝不允许超范围经营,和拒不履行义务,同时协调文物、文化等相关部门,细分职责,形成联动机制和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文物资料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四)积极引入现代技术辅助文物资料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文物资料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也应向着技术化、数字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一是三维扫描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电子图形技术和电子视觉技术等,建立适合文物保护工作的特点的数字平台,实现对文物扫描的全数字化,有效避免了传统工作技术对文物的接触,同时效率和精度更高。此外,在扫描基础上,通过AUTOCAD等软件和3D打印技术对文物进行建模复制,或者通过全息影像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再现,可以不让文物本身因为研究或展览工作而频繁搬动,有助于文物的长久安全保存。二是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准确记录文物原貌,包括形状、色彩、结构等,为后期修缮提供详实依据,这对于保持文物原始状态意义重大。三是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数字化的博物馆,不但可以解决博物馆各种运行投入,克服掉文物实体展出的各种安全隐患,而且可以更加方便人们参观,扩大影响。

文物资料的保护和利用,历来是我国文物工作的重点,从本质上说,这是文化事业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要,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理顺两者关系,解决两者之间矛盾,真正做到对文物资料的有效保护,对文物价值的最大发挥。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资料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