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湖语言生态看宋江上山、“上位”之路

2019-11-20 14:00刘召明
现代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上位宋江水浒传

刘召明

摘  要:《水浒传》中的江湖语言生态对作品的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叙事等产生了很大影响。以宋江上山、“上位”为例,运用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分析宋江利用江湖语言生态成为梁山义军领袖的过程,深入揭示江湖语言生态所折射的群体心理特征,以期为《水浒传》研究提供独特的视角。

关键词:《水浒传》;语言生态;宋江

江湖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既在江湖社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又丰富了中国的语言文化。江湖语言的内涵所指、言说特点、传播方式等,依靠江湖交际环境而存在,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与评价体系,形成了特有的江湖语言生态。

《水浒传》展现的是一个江湖的世界,“研究《水浒传》最应该关注的就是江湖”[1]。《水浒传》中的江湖语言生态对作品的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叙事等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宋江上山、“上位”为例,运用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分析宋江利用江湖语言生态成为梁山义军领袖的过程,揭示其反映的群体心理特征,以期为《水浒传》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以此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宋江上山、“上位”的江湖舆论场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在宋江“上位”之前,江湖社会对他的评价已形成强大的舆论场,隐含宋江已成为江湖社会的“大哥”与未来梁山领袖的不二人选。这一舆论场反映了江湖特有的语言生态。下面我们就对此展开具体分析。

(一)“及时雨”名闻江湖

《水浒传》有20回、39次出现“及时雨”三字,其中,有17回是出现在第71回梁山大聚义之前。这表明宋江作为“及时雨”的名气、声望在梁山大聚义前就已经传遍江湖,并远远高于任何人,这就为宋江最终“上位”营造了强大的声势。小说中“及时雨”的美名在宋江一出场就随之出现,并附有诗词进行颂扬:

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曾有一首【临江仙】赞宋江好处: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冰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2](P226)

在这段描写前,作者专门提及宋江“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可见宋江虽然周济普通穷苦百姓,但那僅为施舍,他更热心的是交结江湖上的朋友,“终日追陪,并无厌倦”。在江湖交际中,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往往是通过口耳相传、道听途说进行的。宋江交结江湖朋友,自然会“四海之内,名不虚传”[2](P229),成为很多人闻名即拜、倾慕结交的对象。如武松初见宋江:“江湖上只闻说及时雨宋公明,果然不虚!结识得这般弟兄,也不枉了!”[2](P291)薛永初见宋江便拜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2](P480)石勇与宋江等人在酒店发生冲突时说:“老爷天下只让得两人,其余的都把来做脚底下的泥。”一个是柴进,另一个就是“郓城县押司山东及时雨呼保义宋公明。”“老爷只除了这两个,便是大宋皇帝也不怕他。”[2](P459)盗马贼段景住也说:“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无路可见,欲将此马前来进献与头领,权表我进身之意。”[2](P792)这些描写反映了江湖语言主要依靠人际传播、且愈传愈广、愈传愈盛的交际特点。

行走江湖,最看重的是口碑名声,最窝心的是口碑不佳,被人笑话。口碑好,名闻江湖,便会行遍天下畅通无阻,交游广泛,处处被高接远送,能得到不少帮助。口碑不佳,有恶名,就会不受待见,江湖避之唯恐不及。如果所做之事被江湖传为笑话,形象贬损,更会处处遭受耻笑,抬不起头。在由三教九流组成的、流动性很强的江湖社会中,人们对于宋江的“及时雨”大名,往往口耳相传,盲听盲传,偏听偏信,没有人怀疑,更没有人去求证对证。这正是江湖语言生态的特点所在。正是借助于辗转相沿,口耳相传,宋江成为聚义前江湖社会的隐形大哥,带有很强的传奇色彩。小说中的这些描写为宋江后来成为梁山领袖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二)“神女授书”护身正名

在《水浒传》中,随着情节的展开,宋江与越来越多的好汉见面相识。“及时雨”的盛名虽让宋江声震江湖,并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但却没能助推他实现功成名就的人生理想。因此,在浔阳楼题反诗前,宋江曾大发感慨:

“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2](P511)

这段描写一方面为宋江题反诗张本,同时也为他回乡探父、进而遇九天玄女伏笔。浔阳楼所题反诗反映出宋江的雄心壮志,由此也可看出,宋江扶危济困、仗义疏财绝不仅仅是满足于江湖上的名声名气,而是有很强的功利目的,其广交江湖朋友的背后有成就一番事业的强烈意图。

在江湖语言生态中,江湖社会相信传言,更相信传说,越是虚妄不实、云山雾罩的传言与传说,越容易被轻信。“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3](P24)为了神化自己,树立形象与威严,宋江借用玄女授书、街市谣言为个人“上位”设置暗示,营造氛围,并且利用江湖语言环境进行传播扩散。比如神女授书后,宋江返回山寨,“与晁盖在寨中,每日筵席,饮酒快乐,与吴学究看习天书”。此处宋江只与吴用看习玄女天书,一方面是借此进一步神化自己,暗示他人,为以后当选梁山首领造势正名,另一方面也是借此离间吴用与晁盖,致使二人貌合神离。我们由晁盖在临终遗言中并没有交待让宋江自然转为寨主,便可推见他对宋江其实是有强烈不满的。

此外,宋江还利用街市谣言为自己造势。蔡九知府曾告知黄文炳,有街市小儿谣言四句:“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后来宋江不失时机,将此事故意当面说与众人,寓意其领导梁山乃名正言顺,是天意所在,正表明他深谙江湖语言生态,利用群体易受暗示影响的心理,宣扬自己担任梁山领袖的合理性、正当性。

(三)三个口号号召江湖

作为一部反映江湖社会的小说,“《水浒传》中特别歌颂‘聚义,描写了与主流社会对抗的人们,在与相同命运的人结合起来之时所显示的力量。《水浒传》为游民的组织化构造了一套完整的操作和运行规则,这与它建造的话语体系是相辅相成的。”[1]在《水浒传》中,江湖社会建造的最重要的话语体系就是口号。口号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态,独特鲜明,易记易传,而且不可辩驳,毋庸置疑。《水浒传》中有三个口号值得注意。一是上山口号:“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二是革命口号:“替天行道”;三是成功口号:“招安”。这三个口号分别代表了梁山好汉在不同层面的人生追求,同时宋江巧妙利用口号的语言特点,将各路好汉聚集在自己身边,并将梁山事业带向他所设计的发展方向。

首先看上山口号。在这三个口号中,第一个口号最早是由阮小五与吴用谋划智取生辰纲时提出的。这一口号简单朴素,内涵明确,并道出了多数江湖好汉的心声。如朱贵劝朱富:“论秤分金银,换套穿衣服,却不快活。”戴宗劝石秀:“如今论秤分金银。”燕顺劝秦明:“权就此间落草,论秤分金银,整套穿衣服,不强似受那大头巾的气?”这一口号的本质就是求快活。有肉吃,有酒喝,有衣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最朴素、最真实,也最具有诱惑力、鼓动性,成为不少英雄上山的最直接原因。

其次看革命口号。“替天行道”这一口号,作为梁山义军的革命口号,在小说中出现46次,最早见于第42回。“替天行道”是九天玄女所授天言,代表天意,而宋江受之于天,敬天如神,以“替天行道”为口号,号令江湖,招徕好汉,既可以此树立个人权威,又可为以后招安打好铺垫。这一口号,在小说中也是频频出现。如戴宗向罗真人说晁天王、宋公明仗义疏财,专只替天行道[2](P714)。连罗真人也对公孙胜说:“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2](P717)乃至不少英雄被劝上山时,也常以“替天行道”为说辞。如彭玘劝凌振道:“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既然我等到此,只得从命。”[2](P739)关胜劝单廷圭、魏定国:“目今主上昏昧,奸臣弄权,非亲不用,非仇不弹。兄长宋公明仁德施恩,替天行道。”[2](P885)吴用劝卢俊义道:“赚员外上山,共聚大义,一同替天行道。”[2](P818)宋江在勸降徐宁、关胜、索超、董平时,都提到与他们一起“替天行道”。

晁盖死后,宋江在就职时第一次公开宣布“替天行道”的革命口号,并在梁山大聚义盟誓中进一步强调。自此,“替天行道”作为梁山义军的一面旗帜,书于杏黄旗,树立在山顶。“替天行道”这一口号是以“天”的名义号令天下,彰显其合理性,甚至合法性。巧借天意,名正言顺,义正辞严,不可违背。借助于无可辩驳的天意,宋江自然树立了个人威信,同时,也明确了梁山义军的革命方针。

最后看成功口号。在《水浒传》中,“招安”一词,是由武松首先提出,最早见于武松与宋江初次相见之时:

武行者道:“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宋江道:“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得做大官。”[2](P419)

可以说,宋江不过是受了武松的启发,并将“招安”与“替天行道”相结合,使之成为梁山义军的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

小说中流浪江湖、只求苟活快乐的好汉,以及对大宋朝廷彻底绝望的英雄是不愿意接受招安的。如武松、李逵等人追求快活自在,不愿受朝廷各种规则制度的约束。他们上梁山后就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所以极力反对招安。值得注意的是,在梁山众好汉中,武松是第一个提出“招安”的人,也是第一个公开反对招安的人。在梁山大聚义之际,当乐和唱到宋江所作《满江红》中“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李逵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鲁智深也以朝廷黑暗无望、“招安不济事”为由,坚决反对招安。

而对那些心存功名富贵、为国效力之念的英雄来说,暂上梁山、等待招安则是人生路途中迫不得已的选择。如戴宗劝石秀:“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个官人。”[2](P592)彭玘劝凌振:“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既然我等到此,只得从命。”[2](P739)宋江执杯向前,陪告徐宁道:“见今宋江暂居水泊,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非敢贪财好杀,行不仁不义之事。万望观察怜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2](P750)宋江劝呼延灼道:“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2](P770)武松提到“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这说明宋江经常在其他英雄面前以“招安”为号召,并把它作为梁山事业的终极目的,为日后归顺朝廷造势。同时也表明宋江对江湖上的语言生态非常熟稔,用直截了当的口号而非说理的方式,进行宣传和劝导,这也往往是说服群体心理的最有效的手段。正如勒庞所说:“说理和论证战胜不了一些词语和套话。它们是和群体一起隆重上市的。只要人们一听到它们,人人都会肃然起敬,俯首而立。许多人把它们当作自然的力量,甚至是超自然的力量。它们在人们心中唤起宏伟壮丽的幻象,也正是它们含糊不清,使它们有了神秘的力量。它们是藏在圣坛背后的神灵,信众只能诚惶诚恐地来到它们面前。”[3](P83)“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3](P20)

二、从江湖语言生态看宋江上山、“上位”之路

江湖语言是江湖社会的表征,也是群体心理的表征。江湖语言通过自身的系统和特点,对群体心理与行为产生独特的影响。宋江“上位”正是借助于江湖语言生态的特点,巧妙利用群体心理,为自己积累资本与人脉,为最终成为梁山领袖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一)江湖语言的话语生成与传播方式

江湖上的人和事主要是以人际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的。江湖人员构成复杂,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且冲州撞府,走街串巷,流动性很强。这些人结交广泛,朋友众多,并喜欢分享甚至炫耀所知道的江湖人事。当他们传播江湖人物与故事时,往往语气夸张,虚造声势,添油加醋,移花接木,使得江湖人事越来越具有传说与传奇色彩。就此而言,江湖社会存在着独特的话语生成方式和独有的信息传播方式,甚至行走江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武松与张青初见,“两个又说些江湖上好汉的勾当,却是杀人放火的事。武松又说山东及时雨宋公明,仗义疏财,如此豪杰。如今也为事,逃在柴大官人庄上。两个公人听得,惊得呆了。只是下拜。”[2](P367)

正是由于江湖社会特殊的语言传播形式,宋江在江湖上的口碑与形象流传很广,美名远扬,深入人心,各路英雄对其闻名即拜,甚至顶礼膜拜。这为宋江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甚至在生死的关键时刻,宋江也总能凭借其名声绝处逢生、化险为夷。如清风山上,正当小喽啰拿剜心尖刀准备挖心时,因宋江感叹“可惜宋江死在这里”而忽逢生路,并被燕顺、郑天寿、王英等视若上宾。揭阳岭下,宋江被催命判官李立用蒙汗药迷倒,幸亏李俊与童威童猛及时赶到;浔阳江上,张横正待杀人越货,危急之时,又是李俊救了宋江。宋江的无人怀疑、无人验证的江湖美名背后,正是江湖人际传播中的非逻辑特征的显现。“群众的心理过程中并没有多少逻辑成分,在超出自己熟悉的生活范围之外,他也不具备多少经验和合理的批评能力,而这正是一些别有所图的个人或集团赢得群众信任的一个要件。”[3](P19)

(二)江湖语言与群体心理

江湖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是义气。一旦某人在江湖上行仗义之事,赢得义气美名,个人形象往往借助于口耳相传广为散播。而群体心理往往具有暗示性、传染性的特点,通常表现为易信、盲从、简单化、非理性,他们常常将幻觉和真实混为一谈,缺乏理性的鉴别与判断,所以在江湖社会行走的好汉往往相信传言,并不怀疑其真实性、理据性。如柴进与武松初次谈到宋江:

那汉(武松)道:“我虽不曾认的,江湖上久闻他是个及时雨宋公明。且又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个天下闻名的好汉。”柴进问道:“如何见的他是天下闻名的好汉?”那汉道:“却才说不了,他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如今只等病好时,便去投奔他。”[2](P287)

在《水浒传》中,九天玄女授书神话之所以被英雄们普遍接受,没有任何人怀疑,也与江湖群体心理有直接关系。正如勒庞所指出的:“一些可以轻易在群体中流传的神话所以能够产生,不仅是因为他们极端轻信,也是事件在人群的相像中经过了奇妙曲解之后造成的后果。”“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而形象本身又会立刻引起与它毫无逻辑关系的一系列形象。……在暗示与相互传染的推动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就会被所有的人接受。”[3](P25)

再如,自从宋江将“替天行道”作为施政纲领提出、并把它书于杏黄旗立于梁山山顶后,并没有人对其具体内涵及适用范围进行分析探究,更没有任何人对其合理性提出质疑。这也充分体现了群体心理的特征。因为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为都具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每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此外,对事关梁山事业前途的“招安”,当在梁山大聚义时提出时,只有武松、李逵、鲁智深反对,其他人中竟无一人跟随反对,乃至质疑: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圞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众人都跪下告道:“这人酒后发狂,哥哥宽恕!”宋江答道:“众贤弟且起,把这厮推抢监下。”众人皆喜。[2](P934)

细读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众人的反应仅仅是跪下为李逵求情,没有谁紧跟追问,更没人再直接反对;而当宋江宽恕李逵后,众人也仅仅是“皆喜”。從这段描写中,还可以看出群体心理缺乏理性判断的盲从特点,“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它们的判断,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3](P48)。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江湖语言生态对宋江上山与“上位”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其影响并不亚于宋江一人赢得数场战争。他巧妙利用江湖语言生态及群体心理,广交好汉,广散钱财,广传美名,凝聚人气,凝结人心,在上山与“上位”的路途中扩大影响,壮大声势,树立威信,最终成为梁山义军领袖。可以想见,如果宋江不精通、不擅长利用江湖语言生态,不懂江湖好汉的群体心理,仅仅是乐于与江湖人士交结以求快活,那么他顶多是名闻江湖的“孝义黑三郎”、甚至只能是郓城境内普普通通的“宋押司”。

参考文献:

[1]王学泰.从《水浒传》看江湖文化[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4).

[2][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A Study on Song Jiangs Success from Jianghu(江湖) Language Ecology

Liu  Zhaoming

(School of Art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In Water Margin, there is one marginal languag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central standard language at that time. In the novel, it is called Jianghu(江湖)Language. Song Jiang became the leader of this society through using this marginal language for political aims. In this sense, the heros rhetoric and words calls a further attention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languages propaganda and its specific narratives in this novel.In Water Margin, the heroes embody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owd.In this paper, We will look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sychology of the crowd and its significance, using the theorical framework of the book 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mind as a new research method about Water Margin.

Key words:Water Margin;language ecology;Song Jiang

猜你喜欢
上位宋江水浒传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基础油“上位”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
基于VC的PLC数据采集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