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碧玺一场永久的天然珠宝派对

2019-11-21 02:19马丽娅
藏天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碧玺怒江宝石

文/马丽娅

在不少网络资料、宝石教材中,云南怒江碧玺是一个陌生的词。山高路远,怒江碧玺被藏在深山太久,至今不少专家仍在质疑怒江出产碧玺的事实。

实际上,怒江是中国目前唯一在产碧玺产区。历史上的中国两大碧玺产地,一个是几乎绝矿的新疆,另一个就是中国最西南边境的怒江。这里沿线散布的产地出产着色彩丰富、块头十足的宝石级碧玺晶体,丰富程度令人咂舌。

落入人间的彩虹

十六世纪中期,葡萄牙探险队最早在巴西发现了碧玺,取名为Tourmaline(托玛琳),意为“多彩宝石”。从那时开始,Tourmaline作为一种名贵的饰品,一直在欧洲贵族中流行。因其拥有数百种颜色变化,成为颜色最为丰富的单一品种宝石,因此被称为“彩色宝石之王”,名列“世界十大大宝石”。

1730年,荷兰人发现这种宝石能吸灰,又取名“吸灰石”。1880年,居里家族揭开了这种宝石的秘密,即Tourmaline晶体具有永久的自发电性,表面具有微电流流动,因此命名为“电气石”。研究表明,Tourmaline是地球上现存的唯一带永久性电极的矿物质。

除中国新疆、云南怒江之外,巴西、美国、缅甸、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等多个国家都有产出。

碧玺的成分复杂,颜色也复杂多变,因此被誉为“落入人间的彩虹”。国际珠宝界基本按颜色对碧玺划分商业品种,颜色越浓艳价值越高。在国际市场上,鲜红色碧玺、鲜蓝色碧玺和碧绿色碧玺的价格非常高,其顶级品让次级的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难以企及,望而兴叹。此外,红绿双色碧玺、玫瑰红色碧玺等在珠宝市场中极为活跃,其不菲的价格常令人咋舌。

在中国漫长的传统玉石文化之外,碧玺这种彩色宝石罕见地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和清慈禧太后两大皇权人物的认可——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征西时得到了这种宝石,称为“托玛琳”,并将它刻制成印章。

中国“碧玺”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清朝。大清朝的慈禧太后更是对它宠爱备至,可谓如痴如醉。那时,新疆碧玺产地已经鲜有宝石产出,为了满足慈禧对碧玺的痴迷,1900年至1908年期间,几乎每年大清国库都会耗费巨资从美国的圣地亚哥采购数以吨记不同种类的碧玺矿石,其中尤以粉红色碧玺居多。成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清末李成武所著《爱月轩笔记》称慈禧太后“脚蹬碧玺莲花,重三十六两八钱,估值七十五万两”。另外据《清朝内务府簿册》所载,专门为慈禧准备的红色碧玺就有“红碧玺朝珠、红碧玺手串,金镶红碧玺正珠,红碧玺帽花、绿玉镶红碧玺抱头莲”等等。

清代,碧玺曾作为一品和二品官员的顶戴花翎的材料之一,也用来制作他们佩戴的朝珠。碧玺如此风靡,地位如此之高,少不了慈禧太后的功劳。

比鲜花还美的石头

怒江碧玺从20世纪80年代初被发现后,知名度上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购碧玺。尽管现在已不像从前那样能从泥石流体中找到,但怒江仍是获得碧玺最佳的区域。要知道全中国只有云南和新疆有碧玺出产,而怒江沿岸是目前还能收获宝石原石的地区。这里碧玺的品质、色彩丰富程度,并不逊色于世界顶级碧玺。

在怒江,碧玺原石分布没有规律可循。

“有趣的是,每个小产地出产的碧玺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甚至不同村寨产出的碧玺色彩都有各自独具的代表性”。对于怒江碧玺,没有人比兰慧明更有发言权。

从小在怒江生长的兰慧明有着异于常人的眼光和生意经。从山货、兰花、马帮生意到收购碧玺,他与当地人有着难以言诉的交集。

兰慧明有各种“捡漏”海量收购碧玺原料的传奇故事,譬如用面条换碧玺。他见证且经历着怒江碧玺产业发展。为更多收购到碧玺,他掌握了傈僳族、怒族、藏族和部分独龙族语言,甚至联络了70多位分布在怒江各地的“宝石猎人”为他寻找更好的碧玺原石。十余年的沉淀,兰慧明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碧玺收藏家。如今,他的私人碧玺博物馆正蓄势待发,借“美丽公路”的契机迎候世界观众。

在福贡县区域,多以粉色绿色碧玺矿为主,产量丰富,发现的条状碧玺原石中不乏一根几十克甚至上百克的大料。福贡某个小村子发现过一些碧玺“晶洞”,如同云南硬壳云腿月饼,敲开外壳就会发现里面的碧玺晶簇就像月饼中的肉丁一样,熠熠生辉。运气好的时候,一个晶洞能取出500-600克绿色的碧玺晶体。

沿怒江逆流向北到了贡山县附近,这里发现的碧玺又多以稀有的双色碧玺居多,品质极为优异。遗憾的是产量稀少,一个“鸡窝子”发现几十克原料都堪称罕见。

继续向西北方向独龙江区域延伸,那里碧玺出产的量更稀少,而颜色也更独特。有个村子叫献九当,那里出产的碧玺有着优雅的淡蓝绿色,这些年各种渠道收购到的也不足百克拉,被兰慧明定名为“冰川”。

有趣的是,最早发现和开采碧玺的福贡当地人坚定的认为,福贡当地出产的绿色碧玺是最好,也是最能卖上好价钱的。粉色碧玺次之。而那些双色或者其他颜色的碧玺被他们笑称为“杂毛鸡”,值不了多少钱。这个观念一直持续到2012年左右才开始发生变化。

精美的碧玺会唱歌

碧玺原料的发现也毫无规律可言。

最初,碧玺晶体大多是被无意中“拾到”的。

碧玺伴生在硬度略低的伟晶岩母岩中,千百年的风雨剥离,碧玺晶体从母岩中剥离掉落,散落在泥土中。当地人甚至能在耕种时俯身在田地中拾取耀眼的碧玺晶体。过去,贡山县丹珠村附近时常有人在田间、河沟里捡到这种漂亮的彩色石头,当地少数民族妇女会直接将细长的电气石原矿插在耳垂作为装饰。

在奔腾的怒江沿岸,发现碧玺的故事总是伴随着传奇的色彩。在江边行走,砾石堆里可能发现数以公斤计的、棱角都被磨砺的巨大碧玺原料。已经从风化岩石中蹦出的小料甚至会悄然出现在一次怒江常见的泥石流中;海拔2500米的“石月亮”附近打猎的人也能在山野中捡到不错的碧玺原石。

◎兰慧明

兰慧明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村子的农民在自家玉米田里捡到了几块品质极好的碧玺晶体,被当地“宝石猎人”发现后送到了兰慧明的手里。他做了一个赌注,花几万块购买了一个高压水枪交给那个农民,没想到几周之后,被冲洗过一遍的玉米田真的收获了一大捧粉色晶莹剔透的碧玺晶体。

这样机缘巧合发现碧玺原料的故事还有很多:几位傈僳族老乡为建房上山砍树,便于采集就采取“梭木料”的方式,将树木砍倒后直接顺着山坡向下滑。到了山脚发现遗失了两根原木于是上山寻找。结果发现原来是一块凸起的石块挡住原木,巨大的冲击力将石块撞开,露出了其中藏在石洞中一“窝”耀眼的绿色碧玺,品质极佳。

分布在各地的“宝石猎人”,深知兰慧明收购碧玺的爱好和对品质的严苛要求。或许是价格合适又为人不错,兰慧明总能优先收到最好的碧玺原料。

“不过我也有好几次错失的故事,前几年丹珠村那边有消息,说发现了一根‘老虎牌电筒’那么粗的,三角形淡蓝色的石头,横放在手上能透光看到手掌的纹路。结果去晚了,传说被一位大理来的商人用几千块收走”。时隔多年,说起这个细节,兰慧明的表情中还有浓浓的遗憾。

为了探寻碧玺的秘密,兰慧明也曾冒险进过开采碧玺的“洞穴”。“用几根原木搭起来的坑洞口极其简陋,狭小的空间只能弓身进入,矿洞里最高处不到两米。当你在幽暗的洞穴里晃一下电筒,会发现淡蓝色的伟晶岩石体和闪亮的云母片,细条状碧玺就生长在其中,但不仔细寻找根本发现不了。”

接触碧玺的前十年,兰慧明一直在各种渠道收购碧玺原料。2010年,兰慧明的“兰若”碧玺私人博物馆在怒江州首府六库开张,馆内展出了数千件碧玺首饰、挂件,还有价值几百万元的各种堪称“壮美”的原矿石。收购了近十年,在开店之前他几乎一颗宝石没有卖过。兰慧明说,这些年他一直在投入和摸索,从当地粗放型的加工、到昆明玉器市场加工开始,直到开始批量将自己收购的碧玺送到泰国进行打磨,找品牌商进行设计,他从一开始就打算做属于云南怒江的碧玺品牌,而不仅仅是一个原材料提供商。

开始痴迷碧玺文化的兰慧明,又开始了寻找清宫旧藏碧玺的旅程,这也为而后他的“中国首座私人碧玺博物馆”开业埋下了伏笔。这一酝酿,又是九年。

怒江永久的天然珠宝派对

兰慧明还把寻宝的眼光投放到了世界的其他碧玺产地。通过各种渠道他收集到了不少来自阿富汗、意大利、美国、俄罗斯、巴西、尼日利亚、缅甸等产地的各具代表性的碧玺原石。

2018年底,怒江大峡谷雪山路上“中国碧玺博物馆”低调启幕。“全球首间碧玺主题博物馆、全国首家碧玺专业珠宝机构、全国首家碧玺养生系列产品研发机构”这样的定位绝不是空穴来风,从博物馆收藏碧玺的数量、大小、品质、专业程度等多方评估,这座碧玺主题的私人博物馆在国内堪称第一。不过试营业至今仍未达到兰慧明的个人要求,正式开业时间尚未确定。

当你走进这座五层的沿江小楼,你一定会被富含其中的海量宝藏震惊——就如这座博物馆的宣传语:“我们在这里举办永不冷场的怒江天然珠宝派对。1360平方米、五层临江大别墅,摆放了3000多件价值超过2亿人民币的藏品。每件藏品都能触动你内心的美好。因为你我都懂:只有产自怒江的天然碧玺、彩云玉、独龙江和田玉……才有如此自然的韵味。”

这座“中国碧玺博物馆”的一楼,以展柜的形式陈列了数量不菲的超大碧玺首饰以及数量可观的碧玺裸石。“我想把这里做成一座具有‘可玩性、娱乐性’的宝石博物馆,我抛弃了传统博物馆大篇幅文字介绍的传统,就是简单直白的把碧玺展示给观众,让他们产生好奇,让他们来提问。所以无论是谁,只要你提及有关碧玺的问题,工作人员都能给你一个解答。带你看到甚至真实触摸到一些稀有的碧玺藏品。这才是一座私人博物馆应有的样子。”兰慧明说。

做博物馆之外,兰慧明还把这座五层小楼打造成了一座复合型的艺术区:这里已经拥有众多头衔——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缅孟印宝玉石文化研究基地”、兰若珠宝文创中心、大学生孵化创业基地、少数民族就业培训中心、云南民族首饰艺术研究室等诸多头衔……

“这近10年,我们只做一件事:打造极具怒江地域风情、中国品位的珠宝饰品,用创新元素引领世界珠宝设计潮流。”为了能源源不断汲取珠宝设计的创意,兰慧明在博物馆打造了一个“旅行设计师的窝”的理念,终年不断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珠宝设计师来到怒江采风创意,将云南山水间的大美风光融入碧玺的首饰设计中。——“苏拉米玛”是怒江丙中洛怒族的一个传说故事,意为鲜花女神。作品邀请到匈牙利珠宝大师耗时11个月完成,选用单体26.88克拉的怒江天然高纯红碧玺,搭配487粒天然彩宝。还邀请国内新锐CTT工作室以“怒江少数民族风情”为主题,以怒族女性盛装、怒江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常用的弓弩、白汉洛教堂等极具怒江元素的题材设计的一批碧玺首饰也开始了制作环节。

博物馆的二三楼展示的是多年来兰慧明精心收藏的天然彩云玉、独龙江碧玉等展品,独特的石材搭配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足以让观众不远行就看遍全世界好手艺。不但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心创作、兼具中国山水画和现代美术优点的怒江彩云玉雕刻作品“雪景孔雀山”,也有德国新锐珠宝艺术家打造的“异形崛起系列”,题材大胆创新,充分展现怒江彩云玉厚重细腻的特点。

“思虑很久,我决定把博物馆这样重要的展示区放在怒江碧玺原产地,就是希望这座博物馆能对当地起到真正的促进和带动作用,这里才是云南怒江碧玺以及出产在这里的碧玉、彩云玉等珠宝文化、甚至中国碧玺文化的核心所在。”兰慧明说。

猜你喜欢
碧玺怒江宝石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怒江 神秘绝美的“东方大峡谷”
民间方言的弦外之音
“种”棵宝石树
作为市场上常见充填碧玺的鉴别及保养
铬碧玺与绿碧玺
巴西红碧玺吊坠
宝石迷踪
宝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