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之乡的香空间

2019-11-22 03:37孟晖
新民周刊 2019年44期
关键词:文化论坛东阳香山

孟晖

刚刚去浙江东阳参加了第二届中国香文化论坛,有个鲜明的感觉,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在我国又要再上一个台阶了。

明清以来,江南富庶,建筑大量使用精美木构件,家具也都像艺术品一样讲究,在这种氛围里,心灵手巧的东阳人发展出了擅长木雕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这一传统,东阳抓住了历史机遇,成为红木家具之乡,同时,沉香作为一种木质香料,也在这里找到了迅速成长的空间。和与会朋友们一起逛东阳木雕城,看到沉香店一家连一家,店里摆满了雕刻有山水人物的香山子。用沉香等贵重香料制作中国传统审美里喜欢的小型假山,陈设在居室内代替香炉、香水,这个风气由唐人开创,法门寺地宫出土有描金香山子残件,据文献记载,华清宫的大型浴池里也安放香山子。香山子的制作和使用一直延续到清代,至積贫积弱的民国时断绝了踪影,而今却在民间自然地恢复起来,应该算是审美观念绵延不绝的一个明证了。

显然,无论从文化传统还是从市场的角度看,香料消费都有着上升空间,东阳人明白这一趋势,因此从去年起开始组织香文化论坛,邀请全国以及海外的相关人士聚到一起切磋交流。今年,组织方面还特别提出,希望大家谈一谈如何把香文化与东阳的木雕传统结合起来。这倒立刻启发了我,想到宋代以来风雅的文人士大夫都会特意设置一间小阁子作为品香的专室,称之曰“香阁”。香气需要尽量聚拢才效果鲜明,所以香阁都是袖珍小室,顶面与四壁裱糊绵纸,这是因为绵纸吸附香分子,能够“留香”,香阁当中则布置高雅,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里讲述,他和董小宛就有香阁一间,四周垂挂丝绸帷幔,铺着红地毯,香炉和香料都保存在那里,两个人在阁内品香,往往流连到深夜。

无论从文化传统还是从市场的角度看,香料消费都有着上升空间。

于是,我在论坛上提出,现在装修新居的时候流行单设一间茶室,但几乎没人想到特辟一间香阁,那么,东阳能不能发挥传统木雕的优势,把香阁加以恢复呢?须知,往昔的香阁往往是用连排的隔扇在厅堂内分隔出一间小室,这些木格扇雕花精美,正是木雕最显身手的所在。如果东阳的高人们开发出“高级定制”的香阁,阁子自身雕饰精美,阁内则品香用具一应俱全,想来会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吧。另外,至晚从宋代起,就出现了可以组装和拆卸的移动性小房间,供文人携带着外出,随地拆装,赏雪赏花,假如在今天复制出类似的组装式便携香阁,会方便各类香事雅集活动。我这一番临时起兴的想法倒是博得了香业人士们的赞同,还当场为之定义了一个概念——“香空间”,大家都觉得香空间是一个很有可为的选项。

在与会各位朋友的建议中,来自上海的吴清老师有一番高见,特别惹我共鸣。他指出,中国历史上的制香业和品香习惯与西亚地区有着丰富交流。如今,西亚保留了很多传统工艺和传统合香制品,汉语文献中有记载但在我国已经失传的东西,到了西亚反而能看到,于是,吴老师建议,东阳应该利用毗邻义乌的优势,上升为国际香料贸易中心,让全世界的香料和制香工艺都汇聚到这里,只有这样,中国本土的制香业才能够真正复兴。

吴老师的看法印证了我在迪拜的感受。其实,中国人用香的风气从汉代起就一直与海上与陆上的两条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如果没有丝绸之路,也就没有两千年来上层社会在高级香料方面的奢侈享受。如今,“一带一路”正在塑造新的历史,东阳应该把既有的香业融入到这一盘大棋当中去。

猜你喜欢
文化论坛东阳香山
北京香山
游香山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 2019中国航海日“行舟致远”航海文化论坛
人大代表约见制度的东阳实践
“龙江历史文化论坛·2017”征文启事
Underestimation of Oceanic Warm Cloud Occurrences by the Cloud Profiling Radar Aboard CloudSat
东阳:大树底下长出草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