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区石头拳的传承与研究

2019-11-25 06:06黄晓华
武术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合肥武术石头

黄晓华 柳 伟

1.江西警察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2.安庆师范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石头拳其源于少林,当前在安徽合肥地区有相应的传承,具有地域特色,因其拳趟走势步履坚硬,且招数之中阵脚颇多,手法每每出招刚强猛烈,震体发力爆气十足,故与山中石头冠名,故名石头拳。作为优秀的武术拳种之一,石头拳以刚健有力,朴实无华而著称于众。演练时,出拳、发拳、震脚,以气催力,对心肺功能锻炼极大,健身功效非常好。

通过对石头拳的传承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调研,针对当前发展状况及继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只有根据当前社会发展要求,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起来,推广方式和内容上进行相关创新,使内容多样化,满足社会的多种要求,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的传承人,才能推进此拳种的发展和普及。

1 石头拳历史起源与发展概况

石头拳,属于少林门派“矮架子”,是流传在江苏和安徽的著名传统拳种之一,源于三国魏文帝时期,盛于北朝宣武帝、孝明帝年间。石头拳主要流传于北方一带,以山东、河南、河北较为普及。从唐肃宗时,开始由北向南流传,逐渐进入南方。

民国初期,武术大师唐殿卿将石头拳传入江苏和安徽。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和一些口述者回忆材料整理,发现唐殿卿曾师从回族师傅,所传的回族徒弟有林显明、林广陵、石保明、艾玉恭、林仙福等。唐殿卿也收了一些汉族徒弟,如金一明、刘绍臣、杨恒寿、刘声如、刘海龙、刘伯川、陈昆山、范世海、魏四、徐文全、刘襄国、林柏坚等。以上徒弟尽皆学有建树,成为上世纪扬州武术的中坚。

唐殿卿在合肥所传弟子中,成名的有杨友成、周志海、吴重光、李世清、宋武、余应生、王品先、刘敬明等人。其中,安徽王品先将石头拳再传王明熙。

在相关石头拳理论著作方面,唐殿卿在扬州所传弟子郭粹亚曾著《石头拳秘诀》一书,其弟子近代著名武术理论家金一明著有《石头拳术》。

2 合肥地区石头拳传承与发展现状

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中,不仅只是以武术方式传承,其实还可以作为地方文化名片和健身方式等发扬起来,拓宽其发展空间。但是由于近些年来人们对于石头拳的了解越来越少,尤其是对石头拳的发展历史以及传承价值认识的缺乏,加上对其各种文化价值挖掘拓展力度不够,发展单一化,导致现阶段石头拳仅在小小的区域里发展,大大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随着近些年来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的热潮不断高涨,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文化交流交往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武术作为一张文化名片,在各种文化交往中更能体现地方的文化特色。而现阶段石头拳的发展还仅仅的停留在一定的合肥地区的范围之内,正如于志钧在《中国传统武术史》所说的那样,目前石头拳尴尬的发展境况就是过于地方化,其传承与发展仅仅的停留在一定的区域,也就是安徽省合肥地区,缺少未来发展策略,导致其目前举步维艰的发展状况,对其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2.1 重视力度不够,缺少相关传承机制

目前石头拳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就是缺少相关的继承的人才,人才的流失导致石头拳在实际的继承过程中缺少一定的动力,容易造成断流的现象。

当地政府对于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石头拳的整个的发展过程中缺少推广机制,严重地影响了石头拳的传承与发展。

一个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首先要让大家了解其历史,对其文化发展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大家认同,打下群众基础。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合肥地区的群众中,有一部分群众是对石头拳有所了解,并能说出石头拳的历史源头,并表示石头拳是当地的主要的文化特色;也有一部分人只表示听说过石头拳,但对于石头拳的发展历史了解甚少;还有一些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此地区还要石头拳这一文化遗产,更不用说了解其文化状况了。

任何一种传统武术流派的发展和继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合肥地区石头拳也不例外。合肥地区石头拳在今后的发展中,如果能采取灵活的继承手段,吸引够更多的人来为石头拳的继承出谋划策,势必对于石头拳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近些年来,石头拳在继承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缺少相应的继承人,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武术人口的大量流失,许多年轻人选择城市就业或者是选择新的生活方式,很少从事父辈们的事业。加上外来文化的挤压,如韩国跆拳道、泰拳、柔道、瑜伽等外来文化登陆市场,通过其灵活的市场营销方式进行文化包装,很快扎根于中国市场,并吸引了大量习练者,这对石头拳的传承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力。

所以石头拳的保护与继承的研究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石头拳的保护与继承的研究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推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2.2 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要想推动石头拳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必须要在实际的内容中更好的创新,融入新的现代的元素,从而推动整个过程的不断的完善。

对于整个石头拳的发展的过程的研究,必须要解决的就是对于相关的内容的创新的问题,但是现阶段,石头拳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只局限于拳术技术层面,忽略了对其系统的文化系统的挖掘,在发展过程没有与时俱进,缺乏创新发展机制,与现代元素融入较少,加上内容缺乏创新,难以被现在年轻人所接受,难免被社会所遗弃。

实际上,任何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其内容以及形式也是不断变化的,它根据时代的需求而呈现价值内容的多样化。其实,石头拳在发展过程中,其价值功能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其社会功能也是根据社会需求而不断拓展,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方向。譬如,最初石头拳是以其武术功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以提升自身的武术的功能作为其首要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功能已经与社会的发展脱节,不再是主流,所以石头拳开始向其它的方面寻求发展,拓展其生存面。在当今全民提倡健康的环境下,人们出于对强身健体的追求,石头拳也由原先的防身健体功能转型为现在的健身强体、艺术文化欣赏等功能性。由此可见,石头拳其内容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完善其社会功能。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求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找其与社会适应性,即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找到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3地域化严重,推广的范围较狭窄

石头拳当初作为地域性拳种,目前仅在安徽合肥地区进行推广,习练人群也只是一般的中老年人,所以推广范围较为封闭,也就严重的影响了石头拳未来的发展与继承。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更好地去解决,从而不断提升和完善石头拳的推广机制,以此拓宽安徽合肥地区的石头拳的发展空间。

如何解决地域化问题,推动石头拳的的普及性,通过对于石头拳的地域化的传播上升为普遍性的传播,由小众化到到整个普遍性的推广,这需要有关政府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推动石头拳的更好的领导者以及主要的策划者。

同时,石头拳在推广过程中,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提升群众对这传统武术的兴趣,这也是石头拳推广与发展的重要策略方式。

3 结论

石头拳是合肥地区的主要地域性拳种,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外来文化的侵入,从事此拳的人口逐渐减少,除了在其推广机制策略方面不足以外,主要是其发展的单一化,其潜在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缺少传承的机制,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对于石头拳的认识不足,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石头拳这文化遗产。合肥地区石头拳的发展空间和价值功能需要不断拓展,在不影响其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内容创新,掺入现代元素以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

4 建议

在进行石头拳的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要发展相应的石头拳的继承人,在石头拳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专门的石头拳的继承人的选拔,在这一问题上应予以高度的重视,给予这种愿意进行相关的石头拳艺术传承的继承人一定的福利待遇,推动整个继承人的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在相对的继承人的不断的完善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石头拳传承与发展的活动形式,比如比武大赛等创新性的活动,不断进行内容创新,融入现代因素,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对这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参与。

石头拳的发展,离不开其从事人口。如要推动石头拳的传播发展,就要由地域化的传播上升为普遍性的传播,由小众化到到整个普遍性的推广,这需要有关政府充当领导者和策划者,发挥作用,推进石头拳的普及和发展。

同时在石头拳的普遍推广过程中,也提高群众对石头拳的认知,激发他们对这传统文化遗产的兴趣,提升他们对这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意识,促进石头拳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合肥武术石头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别小瞧了石头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武术
生态合肥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