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3812名12~15岁学生恒牙患龋情况及致龋社会行为因素分析

2019-11-25 06:20唐明娜王倩倩余萍萍冯雪英王茂波柳忠豪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龋率龋病恒牙

唐明娜 王倩倩 余萍萍 朱 宁 冯雪英 王茂波 柳忠豪

龋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是多因素作用下由口腔常在菌引起的一种内源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发病率高、治疗费用不低,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口腔疾病也与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1],例如不健康饮食、不良卫生习惯,吸烟、过量饮酒等危险的行为以及日常压力等。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已将龋病列为全世界重点防治疾病的第三位,在心脏病、癌症之后。为了解烟台市12~15 岁学生恒牙患龋情况,分析致龋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龋病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16 年12 月~2017 年2 月对烟台市12~15 岁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此次研究采用分层、整群、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代表烟台地域特征的东西南北中5 个县市区(牟平区、蓬莱市、招远市、栖霞市、海阳市),每个县市区抽取3 所中学,按照初一、初二、初三、初四(12~15 岁年龄组)每个年龄组各选取男女32 人,共3840 人。

2.调查方法

(1)龋齿检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2],参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龋病检查标准[3]进行。使用便携式照明灯照明,以视诊的方式进行,必要时结合问诊。使用统一的检查器械(平面口镜、CPI 探针等)对受试者进行龋齿检查。患龋率(%)=患龋人数/受检人数×100%,龋均=龋、失、补之和/受检人数

(2)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2015 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口腔卫生行为、饮食习惯、口腔健康知识、观念等。问卷由调查员发放给学生,采用集体答卷方式,当场收回。

(3)质量控制:参加本次口腔检查的人员均为从事口腔临床工作的医生,在调查前,检查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深刻理解设计方案内容,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及诊断标准,龋病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 值达到0.8。问卷由学校老师和调查员组织指导学生填写,并由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回答问题的人均经过培训。

(4)统计分析:资料采用Epidata3.0 软件设计的数据库进行双录入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采用excel软件计算恒牙患龋率和龋均。采用SPSS1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致龋因素进行logistics 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 为0.05。

结果

1.恒牙患龋情况:口腔检查收回问卷3840 份,和口腔检查表一致的有效问卷3812 份。3812 名学生中,1912 名学生恒牙患龋,患龋率为50.08%,龋均为1.29±1.89;男生患龋率为46.00%(871/1894),男生龋均1.08±1.71;女生患龋率为54.12%(1038/1918),女生龋均1.47±2.04,12 岁年龄组人群患龋率为50.15%(498/993),龋均为1.13±1.58;15 岁年龄组人群患龋率为50.93%(410/805),龋均为1.29±1.89。

表1 烟台市12~15 岁学生恒牙患龋情况

2.问卷调查患龋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家庭因素中非独生子、女性、家庭住址非城区,饮食习惯中食用甜点心及糖果、饮用甜饮料频次每周两次以上是学生患龋病的危险因素,生活习惯中每天刷牙、对于口腔知识的认知(吃糖可导致龋齿、口腔健康可能会影响全身健康)是保护因素(P<0.05),见表2。

表2 烟台市12~15 岁学生恒牙患龋单因素分析

以是否患龋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独生子患龋病是独生子女的1.17 倍,女生患龋是男生的1.42 倍,每周两次以上食用甜点心和糖果是很少或从不进食的1.3 倍;家庭住址非城区的学生患龋病的危险高于城区学生;坚持每天刷牙、对于口腔知识的认知、了解(吃糖可导致龋齿、口腔健康可能会影响全身健康)是保护因素(P<0.05),可以降低患龋的几率,见表3。

表3 烟台市12~15 岁学生恒牙患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 回归分析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烟台市12~15 岁学生恒牙患龋率为50.08%,高于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4]及王春笛[5]、房俊艳[6]等人的研究结果。分析原因可能与地域经济发展改变学生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关。烟台市是东部沿海城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致龋因素变得越来越多,比如食品加工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含糖食品、含糖饮料的摄入不断增加,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可能间接影响学生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女性的患龋率(54.12%)高于男性(46.00%),一方面可能与女生爱吃含糖量较高的甜品和零食有关;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女性在生理上发育早于男性,因此女性恒牙受到龋病侵蚀的可能早于男生[7]。

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独生子、性别、城乡、进食甜点心及糖果的频次、饮用甜饮料频次、每天刷牙次数以及对于口腔知识的认知、了解(吃糖可导致龋齿、口腔健康可能会影响全身健康)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因素中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的患龋率要高,这可能与独生子女的生活状况、饮食习惯要优于非独生子女,及其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关[8];也可能与在子女的照顾和教育中,父母在时间的分配上独生子比非独生子女的时间要多一些有关。每周两次以上食用甜点心和糖果的学生相较于很少或从不进食的学生,患龋率增加,这与既往的大量研究相一致[9,10]。甜点心、糖果等进食后容易黏附在牙齿上不易清洁,从而滋生细菌,腐蚀牙齿。Vanobbergen[11]等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刷牙在1 次以下的儿童患龋危险性增加,而每天坚持刷牙是恒牙患龋的保护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此次调查显示,城区学生中每天刷牙两次及以上的人数占40.60%,高于城乡结合(32.80%)及乡村(34.57%),外加城区口腔健康水平高等因素,导致家庭住址在城区的学生患龋率要低于非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正确的意识是行为的基础,本次调查发现,对于口腔知识认知、了解(吃糖可导致龋齿、口腔健康可能会影响全身健康)是保护因素。12~15 岁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较好的认知水平,对口腔的不健康行为进行早期干预和纠正,保持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念和行为能够较好地预防相关口腔疾病的发生[12]。

总体而言,烟台市12~15 岁学生患龋率较高,儿童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应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提倡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病、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每年洁牙(洗牙)一次,出现不适及时就诊等。有研究证实,采取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可提高人群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降低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发生[13]。学生时期是对事物形成正确认识,养成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口腔健康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口腔及健康教育,可以降低牙菌斑数量,使牙龈和牙齿得到有效保护,更好的预防龋病的发生[14]。青少年的健康和生活健康行为的养成与家庭环境也是息息相关[15],应做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切实促进学生提高口腔保健。

猜你喜欢
龋率龋病恒牙
儿童乳牙龋病的研究进展
滁州市南谯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人为什么要换牙?
调皮的牙齿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苏州市姑苏区小学生龋齿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效果评价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你知道吗
180例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