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十字路口:脸的恐慌

2019-11-25 20:48
新传奇 2019年43期
关键词:三者人脸识别边界

2019年将是人脸识别被市场检验的关键一年,整个行业突然被集体卷入风暴眼:人脸识别使用的边界,到底是什么?刷脸技术无处不在,我们该如何在隐私、安全和便捷三者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

刷脸无处不在

在产业前景和资本助推下,人脸识别正在成为无法阻挡的趋势,无处不在。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随着国内智慧城市的深入发展,城市监控的高清化进一步普及,摄像头数量大规模增长,人脸识别在数据采集上的阻碍大大减小,提升了人脸识别的质量与应用领域。越来越多高校、医院、社区、景区、火车站,都在推广“刷脸”通行。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曾对媒体提到,中国人平均每天要暴露在各种摄像头下超过500次。

不少业内人士都注意到,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进入“井喷期”“挂羊头卖狗肉”的产品不少,存在较大的产业泡沫。以最常见的“考勤机”为例,价值数百元至上万元不等,一些畅销的“千元机”,只要脸部采集的数据能吻合六成以上,便能认定是同一人。市场良莠不齐,很多打着“人工智能”旗号的人脸识别技术真假难辨。

人脸识别技术争议不断

今年8月底,中国药科大学全面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不仅用于门禁,还在试点教室安装摄像头刷脸考勤,并对学生课堂听课情况全面监控。很多人开始对教室里无时无刻的监控感到恐惧。

9月初,以人脸识别起家的旷视科技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它的“智慧课堂解决方案”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公司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学生的脸被方框圈出,旁边显示“专注度33%,表情分析结果:厌恶”“趴桌子0次,玩手机0次,睡觉0次,听讲6次,阅读8次,举手6次……”这样先进的“科技”,让很多人不寒而栗。

在赛迪顾问人工智能部门负责人王晓宁看来,“大家的争议主要在于公共场合下,个人信息被利用前的知情权,信息被采集的范围和使用边界等问题。”这次的争议,也是人脸识别技术深入应用后必然会面临的一个节点。

从业内来看,2019年将是人脸识别被市场检验的关键一年,很多公司正急于证明自己的变现能力,抢占更多赛道。但整个行业却突然被集体卷入风暴眼:人脸识别使用的边界,到底是什么?

在隐私、安全、便捷三者之间找到平衡

“目前,对人们生物特征的保护,例如虹膜、人脸、指纹等的保护,都没有被写进现有法律,信息保护的责任主体、责任边界,如何使用、处理和销毁信息,法律都未具体规定。”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在法律脱节的当下,商业伦理要有约束力,“人脸识别公司作为技术源头以及获益者,必须让用户有获知风险的知情权。”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山世光,研究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有二十多年。在他看来,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隐私和安全问题,已经到了必須正视的时候,“要在隐私、安全和便捷三者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允许技术适度向前发展,同时保护公民隐私。”

(《中国新闻周刊》2019.10.20)

猜你喜欢
三者人脸识别边界
守住你的边界
人脸识别的“国标”来了
中科视拓开放商业版本人脸识别算法
有边界和无边界
OF MALLS AND MUSEUMS
荣耀畅玩7C:人脸识别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人蚁边界防护网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运用科学理论市场意识法制精神努力将人事干部培养成为“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