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19-11-27 22:42姚华桂
儿童大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长方体平行四边形

姚华桂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盘亭中心小学,福建 南平 353414)

小学数学新课改要求基层数学教师将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日常教学的重点,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所需,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主要体现。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通常较为吃力,这主要和数学学科对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理解能力的要求有关,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还未发育完整,学习数学较为缓慢,知识记忆程度较为浅薄。但,这并不是我们教不好数学的种种“借口”,作为基层数学教师,我们需要针对学生这个年龄特点,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锻炼寻求新的方式方法,从而加快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速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

针对小学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我们需要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安排,同时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激励,让他们的课堂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教师教学演示过程,教师也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他们的学习薄弱点进行课程安排,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进而让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课堂中得以展现和发挥。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节时,笔者利用教师的多媒体设备将图形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和判定定理,让学生们通过动态演示了解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帮助学生感知平移与平移的现象。

二、在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个需要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提升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自我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能力较弱,但是我们需要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知识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从而培养他们数学直接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节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笔者做了以下教学设计: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本次三角形的面积是其中的演化版,我便准备了两个三角板在教学时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们观察。有的学生说:老师,这个平行四边形怎么是由两个三角形拼出来的?他们的面积关系是不是有什么联系?笔者说:说得很好,那你觉得他们可能是什么关系?学生说:我认为,三角形面积应该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笔者说:说的很对,但是得加上一个条件,相同底和高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三、引导学生善思发现,在总结中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要想学好数学,学生主动思考是最好的途径,这样他们才不会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才会因为自己的积极主动思考收获更多的学习所得。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善思发现,帮助他们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探究、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从而在总结中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节时。笔者没有像以往教学模式一样,而是带了几个长方体让学生们进行自己动手观察,然后试着计算面积。学生观察结束后,笔者问他们:你们认为长方体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学生答:应该是把每个面的面积加起来。笔者:是哪几个面?学生看了一下手中的长方体说:两个底面四个侧面。笔者:那这两个底面有什么相同点?四个侧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再次看了看长方体,思考了一会说道: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四个侧面应该是两两对应相等……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锻炼是一个及其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较多的努力。这就要要求我们要充分了解教学大纲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在革新自身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使用合理的数学教学方式,建立健全公平的考核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得以体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小学阶段的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长方体平行四边形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