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

2019-11-27 22:42张玉秀
儿童大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技能儿童

张玉秀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镇十方院小学,湖北 十堰 442500)

作为实施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能力。”由此观之,课程改革是非常支持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这也是我们组织小学英语多元教学策略尝试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英语知识,是需要活学活用的。单纯追求学生应付考试,便失去了英语语言教学的真正意义。所以,个人以为,教师应当坚定不移地走读写结合教学路线。

一、小学英语读写教学分离割裂的现状

我国自2001年实施基础教育改革后,就一直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之后,又经历了几次教学改革,使得育人思想、理念和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当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虽然提出了以下倡导:

(1)英语教学要做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内容应当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2)侧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激发,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但是,具体到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却少有教师这样做的。部分英语教师刻意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开,阅读教学时,漫无目的,缺少教学计划,前后教学环节相差太大,学生学习出现断裂,而在实施写作教学时,则更是索然无味,单一的写作练习主题,让儿童不勘重负。因此,想要促使读写结合,提升英语综合教学质量谈何容易?

二、读写结合英语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

(一)从心理指导入手,侧重兴趣启发

学习兴趣的引导和激发,奠基了整个读写教学的前奏,所以,为了能够促使阅读和写作奏响教学的协奏曲,小学英语教师应当侧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儿童带着兴趣参与到英语阅读和写作学习中,一面积累阅读心得和体会,另一方面,获得有效的写作感知,在写作中有所提升。

比如,《灰姑娘与水晶鞋》的童话故事相信每一位儿童都不陌生,老师可以从国家图书馆、学校阅览室等找一找英文版的《灰姑娘与水晶鞋》,读给孩子们听:“Once upon a time lived a……”由此激发孩子们学习英文的兴趣,之后,启发孩子们说一说、写一写通过聆听这个故事收获如何,让阅读学习与写作表达结合在一起,更满足孩子们听讲故事的好奇心理,使其快速进入英语知识殿堂。

(二)由多篇阅读,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文与英文不仅在语言表达形式、顺序上有所差异,更通过深入剖析中外文化的内质,还可看到一些民族风情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我们可以从阅读中感受到,也能够由写作教学得到,比如,平时的读写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英语教材,适当渗透部分西方文化知识,让孩子们找到有关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等,这些则可以反映出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对于课后,教师也可以做出教学任务辅导,鼓励他们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如此,不但可以开阔儿童的语言学习视野,更可以帮助他们做好课后积累工作,使其日后进行英语书面表达、口语表达多一些参考和观点支持。

比如,在写作关于节日的主题作文时,首先,儿童应当定格到一个非常关键的单词“Festival”,然后是选择性捡取自己了解的节日,进行分析,而这些都是需要儿童在平时的阅读积累中完成,从这些节日的活动中,比如,春节(Spring Festival)放鞭炮、吃饺子、拜大年等,又如,中秋节(Moon Festival)吃月饼、放水灯等,以及国外的圣诞节(Christmas Day),组织圣诞晚会、同进圣诞大餐、戴圣诞帽、准备圣诞袜等等,这些都可以写作在自己的英语作文中,而相比之下,懂得多了,英语写作水平自然也随之提升,进而获得老师的赞赏。

(三)指导阅读学习与积累,提升写作技能

阅读和写作,都需要多学多练,我们可以将英语阅读的过程,当做是一种模拟写作的过程,比如,在阅读过一篇文章之后,启发学生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我得到了什么?”、“那篇文章有哪些观点让我记忆深刻?”等,在阅读学习中,儿童需要在一边阅读同时,将英文转译为汉语,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思考和解题的过程,而这就需要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材料中,深层领会作者的各种表达手法和写作技巧,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就可以实现双向提升。

综上,小学英语读写教学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单单具备应对考试的人,而是可以熟练应用英语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人,所以,寻找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结合点,打造高效读写课堂,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技能儿童
高级技能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留守儿童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六一儿童
画唇技能轻松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