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引入“字源识字法”的意义

2019-11-27 22:42操志勇
儿童大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字源写字识字

操志勇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中心学校,安徽 安庆 246000)

引言: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可是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渐乎忘了“纸笔文化”。因此,学习汉字文化,加强汉字文化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用字源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既能解决汉字教学中的难题,又能传承汉字文化,一举多得。

一、笔者发现目前小学生识字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一)汉字学习方面

1.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不足。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且对事物的感知以整体轮廓为主,辨别细节的能力差,观察的精确性低,排除干扰的能力差,导致低年级学生只能观察到事物的大体属性或整体轮廓。对精细的汉字不能做到分毫不差的地步。

2.对生字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不能有意义的去识记生字。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未建立,不善于对记忆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3.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许多同音字、多音字等,让学生产生混淆,为汉字的识记带来难度。 低年级学生由于自我能力的不足,不能指出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特征,他们的思维必须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在此外,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数量繁多、读音相差无几,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阻碍。

(二)教师识字教学方面

2017年秋季,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统编教材中就在识字教学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中不难发现统编教材中集中识字单元中凸显了传统文化,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结合识字,学习常用偏旁,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字形分析能力。结合写字,学习基本笔画和笔顺,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并力求美观。新教材,呼吁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一来,改变当前的识字、写字教学现状势在必行。

1.识字教学忽视基本理论指导,片面追求形式,识字随意性强。现阶段教师把课堂的重点放在课堂活动的组织上,在识字教学中注重课堂的表面形式,没有时间指导学生写字,对识字教学的基础更是置之不理。低年级学生在不理解汉字意义的情况下照葫芦画瓢,机械的抄写,导致书写的随意性较大,错误率较高。

2.教学方法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教师要对文字学理论和汉字构字理论有较强的知识素养。但现在的教师对这些都不熟悉,反而过分强调生字的字形、字义,忽视生字结构,使小学生的识字教学流于外在形式,缺乏内涵。

3.教师不能让学生学到的汉字及时运用。学生学到的汉字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巩固,按照遗忘曲线,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只限于课堂。

二、字源文化运用到识字教学中有积极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追溯汉字的起源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来学习汉字的一种途径。把字源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是将现代汉字与其原始的创字意图和原始面貌跨越时空联系在一起,给予学生视觉、听觉和思维的冲击,促使学生对汉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识字的乐趣。

(二)提升学生汉字思维

学生通过字源文化中学习汉字,教师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传递给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汉字的思维。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会自觉思考,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汉字。将字源文化融入到识字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渊源和美感体验,让汉字的教学变得更形象、有趣,更富实效,孩子们在懂得汉字内涵的同时,也间接地培养汉字思维。

(三)对中国文化的继承

中国的汉字是中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字源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会对汉字的历史渊源产生兴趣,才会去深究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字源识字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如何让识字、写字教学富有情趣与理趣?如何让学生从机械化、程序化的识字写字教学中解放出来继而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如何更好地使用统编教材,扎实有效地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如何让古老的汉字散发出迷人的光彩?这些一直是我们思考的命题。笔者在进行“字源识字法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 借助图画演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根源

一位老师在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时就运用图画的形式演示“虎”字的演变过程,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很快识记字形。除此之外还有“鹿、豕、犬、牛、羊、鱼、鸟、隹”等等,象形字都可以用这种形式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在学习象形字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找到象形字,并圈出相对应的汉字,接着看着画面,一句一句读一读,看看自己是不是找对了。然后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从而感受象形字模仿形状把字造的特点。在教“舟”时通过简笔画,让学生展开联想:“舟”字的一撇像是船在行驶时的水波,一撇、横折钩是船舱,一横是船桨,两点是船里放的东西。在教“车”时出示“车”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知道有的象形字经过许多年后发生了变化,与以前的象形字不一样了。又如,在教学“勺”、“燕”形字不一样了。又如,在教学“勺”、“燕”等字时也配上相应的画面,刚一展示字图,孩子们就猜出了相应的字,比教师一字一词的范读效果好多了。拓展部分出示了“象”和“鸟”的象形字,让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了解“象形字模仿形状把字造”的特点,学生显得兴趣盎然,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象形字时把识字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做小老师教其他孩子。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互助互学。在自主识字的前提下可以与同桌,可以与全班孩子一起学习或巩固字词。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帮助,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加快了识字的速度,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象形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船、水波、鱼”等等事物相信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事物与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前,我让孩子们搜集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在课上和大家一起交流,互相考一考。这可以鼓励学生做个细心的观察者,去发现自己生活中其他的有趣事物以及象形字,发现这些象形字与特定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让学生学以致用,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扩大识字量。

(二)在象形字的基础上理解指事字的造字规律

教学指事字时可以在象形字的基础上结合指示性的符号给学生讲解指事字的形成,帮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更好地追根溯源,把握汉字的本意。比如:

刃,上,下,本、末、凶等指事字。

(三)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内涵

例字:休、家、坐、座、死

笔者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记住“死”字的字形就联系生活实际:身边有人去世,亲人会跪在一旁哭泣。

(四)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编制字谜游戏、识字韵歌增加识字的趣味性

例字:辨、辩、辫;青、睛、情

一位老师在教学《小青蛙》一课时就运用了形声字字群识字,通过以声旁“青”字为线索,识记“请、情、清、睛”这一组汉字,既了解了汉字的声旁跟汉字字音的关系又根据形旁了解了汉字的字义。

课例片断:

设置情境,寻根溯源巧识“青”字族。

师:“青”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儿歌,今天还把她的小蝌蚪宝宝们也带来了,这些宝宝就隐藏在儿歌里,他们都跟青蛙妈妈很像,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到它们好吗?蝌蚪宝宝太小了,为了不漏掉它们,我们得一句一句认真的找!

学习第一句“河水清清 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师:大家找到小蝌蚪宝宝了吗? 生:清,晴,睛

预设:“清、晴、睛”三个字的读音有点像,字形里面都有“青”字。

①导学: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我们把它们放回课文里读一读,再看看图,好吗?

预设:“清”,清水的“清”。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导学:带“三点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谁还能说出带“三点水旁”的字。

“晴”:太阳出来就表示天气晴,所以是“日字旁”,表示与太阳有关。(出示晴天的图片)

扩词:雨过天晴、晴空万里。(练习说话)“睛”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③导学:怎样区分“睛”和“晴”?

形旁、声旁根据字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形旁和声旁可以有6种结合方式,即: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呢?可以帮助我们认字、记字,还可以帮助我们不写错别字。但是形声字对我们的帮助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因为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的笼统的,只能表示一个字所指事物的类别,不能表示它们的具体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的表声字的形旁的表意作用越来越小,有的甚至已经失去了表意作用,例如:“机”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的形声字的声旁到现在已经不能准确表示字音了,如“扛”“江”等。这样,读字读半边和望文生义就很容易出错。在教学中,老师掌握有关字源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更有效带开展字源识字法教学。

猜你喜欢
字源写字识字
求“源”有度,识字有“法”
我学写字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识字
探寻字源妙处多
识字儿歌
随文识字学词丰富语言积累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