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民间童谣资源的运用研究

2019-11-27 23:26吴玉娟
儿童大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手绢童谣幼儿教师

吴玉娟

(江苏常州溧阳市南渡中心幼儿园,江苏常州213371)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幼儿园教育教学也从传统的看护辅助教育,创新成为儿童教育的前沿阵地。而民间童谣作为故老传承下来的文化传承,由于具有通俗简单、朗朗上口的自然优势,所以将民间童谣资源应用到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对于提高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和全面的学习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一、民间童谣基本概念

民间童谣,即指历经悠久岁月并来源于民间,通过儿童传唱形式流传,但没有具体乐谱的歌谣。这些童谣具备通俗易懂、一定韵律和趣味性,以及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等特性,便于儿童学习理解。

二、民间童谣资源应用到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意义

(一)可以引发儿童的语言学习兴趣

由于民间童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并且符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性,并且在长久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然美好的音乐律动,这亦是一种无声的感染传递。因此,幼儿教师在语言活动课堂上,采用民间童谣的方式来诠释教学内容,一定会引发儿童的浓厚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1]。

(二)可以增进儿童间友好交往

民间童谣中很多都是儿童做游戏时歌唱的,伴随着轻松押韵的节奏,儿童们一起合作玩游戏,边玩边唱,能够更好的增进相互的交往互动。

(三)能够更好的发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民间童谣历经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是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引入应用民间童谣资源,不但可以让儿童更加热爱语言学习,更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发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树立儿童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对于祖国的无限热爱[2]。

三、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民间童谣资源的具体实际应用策略

(一)童谣游戏歌应用到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可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民间童谣具有通俗易懂,且符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性的优势,所以幼儿教师在院内游戏活动中,可以通过选取适合教学内容的童谣,来更好的促进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童谣《丢手绢》对应游戏环节。首先,教师让小朋友在教室中间围坐成一个圆圈,叮嘱小朋友们安稳坐好,大家一起唱《丢手绢》,游戏中不许回头看身后面。紧接着唱到“丢,丢,丢手绢,悄悄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这个时候一位事先选定的小朋友跑着跑着突然停下来,把手绢放在任意一个小朋友身后位置,紧接着跑开。同时,小朋友唱着“大家不要告诉他”,任何人也不能告诉那个被丢到手绢的人,直到他自己发觉被丢了手绢。此时小朋友们已经唱到“快点快点捉住他”,随着歌声,被丢手绢的小朋友要快点跑着去捉那个丢手绢的人,如果最终让丢手绢的小朋友安全回到自己位置,不能捉到他,那么这个小朋友就是输了,要继续跑着把手绢丢给其他小朋友,直到自己安全坐下不被捉到。教师通过把童谣游戏歌应用到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使小朋友们更好的理解动词语句的含义和正确用法,从而全面提高儿童语言学习水平和教学实效[3]。

(二)童谣绕口令的应用,可以规范儿童发音标准

幼儿教师通过有趣的童谣绕口令,规范幼儿发音标准,为以后的语言学习奠定扎实基础。例如,教师在教授《老虎和灰兔》时,就一定要注意兔兔和肚肚的咬字发音;另外,小朋友在加快说到“饿虎”和“窝里”时,也要注意吐字清晰准确。还有代表性的《四和十》绕口令,起初的“四是四,十是十”还好,小朋友们还能注意咬字发音,等到了“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时,就要尤为注意舌头直卷问题了。

通过将民间童谣绕口令应用到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不但可以规范儿童发音标准,还能够为之后的语言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童谣故事歌的应用,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儿童早期阅读写作素养

我国的民间童谣资源非常丰富多样,其中童谣故事歌是通过设定一两位主角,用生动鲜明的唱叙方法来讲述故事内容。幼儿教师可以积极引用童谣故事歌,来进行语言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童谣《数鸭歌》,帮助小朋友在趣味性的故事歌中,对于故事的叙述顺序和情节发展有了初步的意识了解。引导小朋友在听故事歌时,仔细思考歌谣中的人物数量、几只鸭子以及故事要说明什么道理等。童谣故事歌应用到幼儿园语言活动中,不但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其早期阅读写作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了民间童谣的基本概念,将民间童谣应用到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实际意义以及具体应用策略。民间童谣作为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新时期的幼儿教育一定要将其积极借鉴应用于语言教学活动中,更好的提升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和全面学习素养。

猜你喜欢
手绢童谣幼儿教师
今天拿出手绢,我们来谈离别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丢手绢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手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