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回不去的才叫故乡

2019-11-27 03:42江徐
百家讲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韦庄王建战乱

江徐

晚唐诗人韦庄飘零一生,虽然成为诗坛与官场的风云人物,却也沦为故乡和岁月的游子。

曾几何时,唐朝的长安城内流行这样一句俗语:“城南韦杜,去天五迟。”韦,就是韦庄所在的韦氏望族。韦庄是长安(今西安)人,先祖是唐睿宗时期的宰相,四世祖是著名田园诗人韦应物。

只是,韦庄遗传到他们的文采,却没赶上他们的热闹。轮到韦庄出生,不仅家道中落,整个大唐也是山河动荡。当时,黄巢正搞农民起义,各地藩镇割据,宫廷内宦官争权。对李氏王朝来说,内忧外患;对百姓来说,自然是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赶上战乱年代,韦庄和很多人一样,需要在漂泊中求生存、谋发展。因被战乱耽搁,生于书香之家、文采斐然的韦庄,一直到60岁才考中进士。

考中进士后,唐昭宗任命他为判官,奉使人蜀,与四川节度使王建和谈,同时承诺他,完成归朝后升任左补阙。韦庄奉命去了,但没有招安王建,反被王建策反,后来一路辅佐王建坐上龙椅。

古语有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从某个角度看,韦庄投靠新君,实在有违忠君爱国的“忠”字,有失操守。

公元907年,王建称帝,国号大蜀。辅佐有功的韦庄成了宰相。对此,有人评论他一方面全了忠,另一方面夺了权。不过,韦庄的是非功过,没有绝对,全留后人评说。

当上宰相的韦庄入住了成都杜甫草堂。这里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孔明的踪迹,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圣杜甫的忧思。这两个风云人物,都是韦庄的偶像。韦庄此时已经在蜀国功成名就,一时春风得意。于是,他住进草堂后还以诸葛亮自比,写下诗作《闲卧》:“谁知闲卧意,非病亦非眠。手从雕扇落,头任漉巾偏。”可惜,他学到卧龙先生的形,却没有习得前辈的神。

韦庄从纷乱的晚唐走出,又走进蜀国。对于自己成长的唐朝,他是失落的;对于趁乱而起的蜀国,他又是得意的。然而人不论走到哪儿,都身处一个时代,文化总归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作为诗人,韦庄除写下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的《秦妇吟》,其最大成就是创作出当时最具特色的“花间词派”,与花间词鼻祖温庭筠并称为“温韦”。

花间词的内容拘泥于旅愁闺怨、儿女私情,缺乏盛唐时期豪放旷达的气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读韦庄后期所写的花间词,不难发现,乡愁成为他解不开的心结:“故人三载别,明月两乡愁。”“纵有秦医在,怀乡亦流泪。”远离故乡,漂泊远方,纵使功成名就,韦庄依旧是故乡与岁月的游子。包括他那首代表作《菩萨蛮》,大家都读到烟雨江南的诗意风景,在韦庄自己心里却别有一番远离故乡、身处异乡的飘零之感:“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正所謂,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就像韦庄,半生挣扎,半生漂泊,就算名利加身、佳人傍身,因为有挥之不去的乡愁萦绕心头,一生都难以释怀。

编辑/夏涵

猜你喜欢
韦庄王建战乱
Searching for lost daughter 战乱分离母女终团聚
他的心上,住着一座长安城
Market Values
韦庄:花间词人的一世江南烟雨情
活干好了不吃亏
活干好了不吃亏
活干好了不吃亏
6年战乱
韦庄的女子
逃离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