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奠定明朝的强大

2019-11-27 03:42张嵌
百家讲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大明火炮威力

张嵌

自从大明建立,朱元璋就是三十年如一日的忙。但他30年来一直狠办的一桩冷门事是:抓基建。大明开国时,坦白说就是一个烂摊子: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乡间全是荒地白骨,以前几万人的城市,就剩几百人。对于这穷困现实,朱元璋也动了简单粗暴的大招:满眼悲惨?那就给我重新建。

于是,就在朱元璋年间的各类恩怨里,大明悄然完成了一个奇迹: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朝疏通河道5018处,整治塘堰40987处,修筑堤坝5048处。明朝不到30年的工程量,就相当于北宋100多年的数倍。而且如此大工程,理论上当然要劳民伤财,可史料记载是“其赋易供,而其民常逸”——朱元璋公正调配人力,让百姓在休养生息里干完活。

也正是在这强大“工程奇迹”的助推下,朱元璋晚年时,大明已经有了超过850万顷耕地面积,远超几百年后“康乾盛世”的数据,岁粮收入突破3200万石,甩开宋元鼎盛时期两倍多。

20世纪60年代,美国某学者曾估算,宋朝的铁产量应当是英國17世纪时的两倍多。如果明朝“有关人士”听到这个观点,会不会笑而不语?因为,自明朝建立后,一项率先井喷的产业正是冶铁业。朱元璋在位时,仅官办“铁冶所”的铁产量,没几年就突破9000吨,是北宋年间的两倍多,更相当于同时代欧洲各国的总和。明朝的强硬筋骨,正是被这过硬的冶铁业,霸气支撑了三个世纪。

随着航海时代到来,大批西方人造访明朝,首先吸引他们眼球的,就是明朝城市里那些惹眼的建筑。以西班牙人的描述说,明朝的驿路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不管遇到多么剧烈的暴雨,雨后都不会有积水。还有那些用巨石建造的明朝桥梁,在当时桥梁知识匮乏的欧洲人看来,他们“真不懂得是怎样搭上去的”。就像许多笑话里,穷汉总想象皇帝“上午吃饺子中午吃包子”一样,明朝在当时欧洲人眼里,就是这么华贵的存在。

16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殖民者到来,明朝也掀起了引进学习欧洲火炮的热潮。许多曾见识过明朝火炮威力的西班牙军官都感慨:

“比我们造得好,更有威力。”因为当时的明朝,虽说火器技艺有欠缺,但铸造工艺遥遥领先,特别是“铁芯铜体”的复合炮管技术,更是世界军工史上的创举。万历朝鲜战争“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的赫赫战功,就有这强大火力的功劳。

但待到明清易代,“弓马骑射”成了乾隆年间的清军口号,大批明代科技图书或被毁或被弃。嘉庆更是将明朝留下来的160门火炮融掉,重新升级打造成新款“得胜炮”,没想到这些“升级版”大炮,一开火就现了眼,威力竟比100多年前的明朝火炮差得远,活活闹了大笑话。这样看来,几十年后鸦片战争惨败的耻辱,已是不可避免——核心技术的兴衰,关系国运的走向。

编辑/羽川

猜你喜欢
大明火炮威力
千秋伟业百年风华
乌拉尔车辆厂将建立一条自动化生产线
强震的威力
小镜子,大威力
冒着炮火拍大片
超级威力龙卷风
《十大明王》造像方法谈
“五十肩”的简易防治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