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工程建设企业走出去

2019-11-28 02:52杜胜熙
国际人才交流 2019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一带一路文化

文/杜胜熙

[作者系中国交建党委工作部(企业文化部)原部长,教授级高级政工师]

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去”,仅中央企业就在185个国家设立10791家机构。截至2018年年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5年,中央企业承担3200个项目,合同额占比超过70%。然而,“一带一路”工程建设企业常常受到中外文化差异的困扰,吃了许多“苦头”,交了不少“学费”。解决好企业面临的跨文化问题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对“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十分重要。

“一带一路”工程建设企业按照“识别文化差异,管控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建设海外企业文化”思路,着力做好识别文化差异新表现、跨文化管理新情况、制定新对策及企业文化推进跨文化管理工作。有效增进员工间、企业间、企业与管理当局间的了解,保证企业健康平稳运营。

识别文化差异新表现

“一带一路 ”工程建设企业员工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感受,较改革开放初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员工感受较多的是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四个方面,现在增加了标准规范、合规法制、绿色环保、公共安全等。前四种为久已存在的社会文化差异,后四种为工程建设企业遇到的新差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民族多、语言种类也多。按我国外语教学分类,绝大多数属于“小语种”。中国人中懂这些“小语种”的人不多,这些“小语种”人民中懂汉语的人也少。中外员工交流多以英语作为媒介,日常工作生活尚可应付,遇到较为复杂的事情,就难以沟通了。

“一带一路”沿线宗教种类多,外来人稍不注意,就会引发矛盾冲突。即使我们比较熟悉的世界主要宗教,在不同国家地区也有差异。“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除了我们所知道的佛教每日礼佛,穆斯林定时祷告、朝觐斋月及饮食待客禁忌外,由婚丧嫁娶、添丁庆寿引发的庆典礼仪既多且时间长。

另外,在价值观念方面,中国员工奉行工作第一,生活第二;崇尚节俭习惯储蓄;关心集体胜过个人;遵守纪律时间观念强。当地员工奉行生活第一,工作第二;有钱就花从不存钱;注重个人维权,动辄法庭见;随意懒散,时间观念差。

随着中国大型基础设施成套装备“走出去”,标准规范之争,即采用中国还是美欧国家标准规范的争论越来越多。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就采用中国还是美国的铁路标准规范的讨论进行了两年多。标准规范原本是一个技术问题,由于每种标准规范都凝结了本国人民的智慧与文化,牵动人们的感情与习惯,它还是一个文化问题。近年来,一些“走出去”中国企业受到国际组织“合规”调查,并因“不合规”而受到“制裁”。所谓“合规”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并倡导的经营规则,包含遵守法规、遵守规制、遵守规范等内容,与我国企业实施的“依法治企”“反腐倡廉”“风险防控”教育,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达到“合规”不仅在于企业熟悉国际通行法律商规完善规章制度,更要求增强员工的“合规”意识,转变原有的行为方式。

绿色环保理念为世界各国所倡导。受长期生活习惯影响,加之中国员工误以为发展中国家绿色环保标准要求不高,在实际工作中也常常出现问题。

过去企业讲安全,多指生产安全,现在还包括公共安全。海上丝路沿线区域社会安全环境异常复杂,中国员工在国内长期安定团结环境中生活,相应公共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与国外复杂社会安全环境不相匹配。部分中国员工习惯“破财免灾”的处世方式,被当地不法之徒视为“流动钱包”,致使官员强索“小费”,流氓拦路抢劫屡屡发生。

除去上述不同种类的文化差异影响外,“走出去”的工程建设企业经常与政府、监理、第三方组织、科研机构、工会、媒体等打交道,他们各有各的文化背景,在与其沟通中也会表现出深刻的中外文化差异,同样要给予关注。海外企业部分高管、员工要学习树立习近平总书记“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正确认识处理文化差异。

新对策应对新情况

当前“一带一路”工程建设企业面临的跨文化情况是:形式表现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异国他乡落地传播。内容表现为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文化相跨,不仅仅是西方文化,交锋交汇交融。交流对象多元,跨文化局面复杂。角色表现为中国企业既要当好“学习者”也要当好“传播者”。在做好“学习者”的同时,做好中国发展成就、发展道路、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海外企业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三种跨文化管理模式:

第一,中国文化为主兼顾当地文化模式。它的特点是移植母公司文化于企业,形成具有浓郁中国特点的企业文化。中国路桥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部共有中方员工5000人,肯方员工3.6万人。项目部重点做好肯方员工价值观培育、行为习惯转变及工作技能培训三项工作。借鉴中国路桥“筑路架桥,奉献社会”企业宗旨,在肯方员工中倡导“建肯尼亚人自己的铁路”“新铁路、新起点、新生活”理念,激发他们爱国爱岗热情,全身心投入铁路建设。发挥中国员工的榜样作用,用“勤劳致富”“要想富,先修路”理念影响他们,端正他们对工作生活金钱的看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施“切块承包、计时计件”的用工制度、“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奖优罚劣”的奖惩制度、“创先争优”的褒扬制度。采用“师徒制”“一带三”“案例教学”等方式,大力培训员工,累计培训员工4.5万人次。久而久之,肯方员工逐渐适应了中方的管理文化,行为习惯有所改变。中肯员工共同努力,蒙内铁路提前两年完工。

第二,东道国文化为主嫁接中国文化模式。它的特点是以东道国文化为主基调,适当嫁接母公司文化,与“入乡随俗”理念相吻合。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曾经是一家成熟的希腊国营企业,具有根深蒂固的西方文化。后被中远海运收购,共有员工270 人,中方管理人员6人。中远海运入主公司后,管理层秉承尊重和理解的态度,用心学习、理解、包容对方。用扬弃的方法,保留好的理念,去除不合时宜的东西。将中远海运“全球发展,和谐共赢”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倡导“家文化”,无论是中方管理人员,还是希腊当地员工,都是大家庭的一员,公司就是员工的家。坚持管理本土化,将富有“人情味”的中国式管理与制度化的西方管理结合起来,以人为本,展现中国式温情。以前员工的午饭是自己解决且非常简单,现在公司提供免费午餐,并由员工自己管理。在其乐融融的午餐时光里,希腊员工学会了使用筷子,中方员工习惯了饭后来杯咖啡。每年评选4名希腊“劳模”,奖励一周时间的免费“中国行”。每年圣诞邀请员工子女来公司团聚并赠送礼品。希腊员工逐渐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近年来,希腊发生多次全国性罢工,但从未出现在公司码头上。中希员工共同努力,比港吞吐量全球排名从第93位上升到第38位,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集装箱码头之一。

马耳他公司党支部组织员工走入当地社区与居民互动

第三,兼顾各方的区域国际化文化模式。它的特点是多种文化相交相汇,仅比全球化企业范围窄一些,是全球化公司的微缩版。国家电投上海电力(马耳他)控股有限公司共有40多名员工,分别来自中国、马耳他、希腊、葡萄牙等7个国家。公司既有本土文化,也有周边及母国文化,形成区域国际化文化形态。公司倡导“和文化”理念,营造“家文化”氛围。针对员工多种语言、注重隐私、不愿加班、文化优越感等,在尊重前提下,采取相互学习语言、取消办公室监控设备,建立补休、弹性工作制等措施,克服外籍员工抵触情绪。践行企业民主管理,员工共同讨论修订企业管理流程。改进中外人员沟通方式,避免使用“中国是怎么做的”用语。员工和谐相处,企业平稳运营。马国总理称赞公司为“马中经贸合作双赢的典范”。

沟通、交流、培训是跨文化管理的有效办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增添新的内容。

沟通是解决跨文化问题的关键。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海外企业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外语人才短缺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图纸、图样、符号等“设计语言”是重要的沟通桥梁。谈话、谈判、会议都是沟通的有效方式,注意学习把握外方谈判风格,非语言表达方式及商务礼节,处理好沟通过程中的文化差异。

交流主要指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文化交流。在中外员工间举行共同学习对方语言、庆祝双方节日、品尝双方美食、展示双方服饰、交换双方图书、邮票、纪念币等活动,都极大促进中外员工相互了解,深受广大员工欢迎。这些活动也吸引了业主代表、政府官员、社区群众参与,促进了企业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助力维护企业形象。

培训,尤其是对企业高管人员的跨文化知识培训十分重要,包括任前培训,任中轮训及提供文化咨询服务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认真研究驻在国社会文化,深入了解文化差异。按照“一国一册”原则,借鉴“负面清单”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国人员手册”,出国教育从“笼而统之”向“具体实际”转变,有效提高出国人员跨文化适应能力。除了将当地员工送正规院校培养外,中国企业开展的“工地夜校”“师傅带徒弟”“现场专题培训”等都深受当地员工欢迎,既提高了员工技能,也增进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

企业文化助推企业管理

“一带一路”工程建设企业身处不同文化背景,以文化手段解决管理问题,培育各方认同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不同文化融合推进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抓手。

首先,强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由于海外政治社会环境要求,海外企业许多党建工作是通过企业文化的方式路径实现的,党建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强力牵引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极大引领提升了海外企业文化。党建在国有企业海外大型项目建设中,对于保持企业鲜亮底色、激发员工精神动力、应对重大危机战胜重大挑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显示了无比强大的政治优势,这种政治优势已经转化为企业全面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特殊发展能力——政治软实力。

其次,融民心企业文化作用独特。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企业提供的“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车、中国网”,改变了各国人民对中国产品“粗笨”的看法,提升了中国企业品牌形象。通过一个个建设项目合作成功,不少当地官员能脱口说出“照蛇口模式”,建“我们自己的深圳”,表达了他们对中国经验的高度认同。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项目周边社区群众做好事,赢得驻地人民群众的爱戴。中国文化渐入人心,人民友谊日益深厚。

最后,和民意企业文化凝聚员工。海外企业积极倡导“进了企业门,就是企业人”的理念,营造超越不同意识形态平等包容的“家文化”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关心培养外籍员工,为他们的薪酬待遇、能力提升、宗教活动提供便利。发挥中方员工的模范带头作用,弘扬“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的中国精神,“勤劳致富”的品格,团结外籍员工共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一带一路”原则,“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义利观,“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对非外交理念以及新发展观、新安全观、新合作观、新文明观、新全球治理观等。既针对人类现实问题,又蕴含中国智慧,是做好中国海外企业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指导理论。

解决海外企业跨文化管理问题,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例如,“小语种”人才问题,单靠企业自身难以解决,需要国家外语教学体系的转变及投入的增加。公共安全意识的培育也有赖于专家的指点,相关部门警情案情的及时通报和基础知识的宣贯。实现“合规”尚需国家驻外机构及时发布住在国政治法律、商务投资及文化习俗讯息。海外企业属地化、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母公司文化、本土文化、全球文化如何结合是重要课题,需要企业文化研究者、实际工作者积极研究,着力培育融入东道国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外企业文化。

企业是“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走出去”企业能否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是成功实现跨国经营的关键所在。大力开展企业跨文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是“走出去”中国企业应对文化差异影响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跨文化一带一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