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现代化建设初探

2019-11-29 06:07唐晓宇岳成敏陈瑞芳
绿色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林区林场森林资源

唐晓宇,岳成敏,陈瑞芳

(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贵州 龙里 551200)

1 引言

国有林场是森林资源的重要基地,也是维护林区生态的重要屏障。多年来,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职工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工作,为贵州林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促进了龙里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绿化和改善生态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天保工程、国有林场扶贫等项目资金的投入和建设,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变,场部办公及职工宿舍、林区道路、生活用水、场区硬化绿化等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国有林场扶贫、危房改造、林区通水电路工程等项目都为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的改革与发展夯实了基础,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

2 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基本情况

2.1 自然资源条件

龙里林场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境内,地理位置为北纬26°22′~26°45′,东经106°45′~107°11′之间,地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与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的分水岭,紧邻省会贵阳,系贵阳市环城林带,经营总面积13329.72 hm2,活立木蓄积101.28万m3,森林覆盖率93.74%。有湘黔、黔桂、“株六”电气化复线铁路,贵广高铁、G210国道、G75兰海高速(G60沪昆高速)、G76夏蓉高速通过,贵阳到龙里快速干道“贵龙大道”经过场部和林区,交通极为便利。

2.2 社会经济条件

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位于黔中地区苗岭山脉中段的龙里县境内,境内有498个自然村寨,居住有汉、布依、苗、彝等13个民族,约7.2万人。当地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油菜等。主要植被有松、杉、柏、桦木、杨树、毛栗、栎、芒基、蕨类等。

2.3 林场经营管理条件

龙里林场为省林业局所属正县级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属大型国有林场。场内建有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AAA”级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贵州中亚热带珍稀植物园”、“贵州高原濒危植物繁育中心”、“珍稀植物研究所”。 龙架山森林公园总面积6079.2 hm2,先后被评为“贵州生态旅游度假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贵州省直机关职工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基地”、“贵州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3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1)林场没有形成完整的林区道路网体系,部分林区没有完善林区道路和巡防步道建设,防火机具,林区防火瞭望塔,生物防火隔离带难以满足森林巡护任务。护林站点工作、居住环境差,难以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保证职工队伍稳定性。

(2)林场监控系统建设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林场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火灾有效放控、森林病虫害防治等。

(3)网络信息化相对滞后。部分护林站点还没有网络连通,员工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森林公园内还没有完善全覆盖4G网络,无法满足游客对网络的需求。

(4)林场原有科研设施陈旧老化,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珍稀植物保护和珍贵树种培育的科研要求。

3.2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1)树种组成单一,林分密度大,林分结构简单。主要是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纯林,抗林业有害生物能力弱,抗逆性下降,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森林生态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森林单位蓄积量不高。林场还存在较大面积的疏林地、灌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等,即使是乔木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也不高,大径级材比例较低。

3.3 林业产业发展不足

(1)森林旅游进入发展瓶颈期。龙里林场旅游发展主要以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带动点,其发展受到规划和管理的限制,目前正进入发展瓶颈期,需改变旅游产品同质低端的现状,引进新项目提升公园品质。

(2)林下种养殖产业发展滞后。虽然林场资源丰富,具有一定规模,但林下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体制机制不活,林业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不高,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大部分林产品均为初级产品,产业链短,单位面积森林创造直接经济价值低,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国有林场发展的需求。

4 现代化国有林场规划建构

4.1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配置

(1)护林站点站房、防火瞭望塔(观景台)建设,各工区及护林站点新建15个护林站点站房,总建设面积16500 m2,保证护林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条件。全场建设90座防火瞭望塔(观景台),确保森林防火瞭望不留死角。

(2)道路建设,新建林区道路总长度90 kg,路面宽4.0 m,新建巡防步道总长度100 kg,路面宽1.5 m;林区道路维修总长度800 kg,形成完善的林区道路网和巡防步道网,确保森林火灾有效防控。

(3)从贵龙收费站(龙吐水)至响水工区修建森林小火车道、客运中心及小火车采购,建设长度约10 kg,打造森林旅游观光便捷通道。

(4)网络信息化建设,完善林场场部,各工区、护林站点有线、无线网络及移动网络建设,及龙架山景区面积7000亩建设安装无线WIFI覆盖,实现网络控制经营管理、智能导览建设升级。新建7套林区智能监控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5)配套水电建设,完善林场场部、各工区、护林站点配套水电设施建设,满足林场职工的生活工作及场园一体化后游客观光需求。

(6)新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1000 m2,并采购相关设备新建智能温室面积2500 m2,确保珍稀濒危植物的研究和繁育现代化进程。

(7)采购森林防火指挥车1辆,防火专用车16辆,防火专用摩托车35辆,运兵车3辆,森林管护无人机7架,平板电脑18台,灭火机具及防火物质一批,病虫害防治设备2套,完善设备配备,确保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正常开展,提高工作效率。

4.2 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加森林面积,丰富物种资源

(1)加大森林抚育力度,加强低质低效林改造,促进人工纯林改培,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及主要公路两侧的可视范围进行彩化改造,及时将现有宜林地进行人工营造针阔混交林,结合国家储备林的建设,培育成质量高、结构稳定、功能完善、季相丰富的针阔混交林。

(2)对现有的针叶林采用定株疏伐、生长伐、单株木择伐等措施进行经营作业,培育目标树,林下种植红豆杉、含笑、木莲,梓木等珍贵、速生树种,培育针阔混交复层异龄林,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占比 80%以上。

(3)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建设防火隔离带65 km,建设带宽30 m,种植树种为木荷,逐步形成生物防火隔离带网。

(4)引进各级保护植物10~20种,改造升级珍稀植物园2000亩,丰富物种资源。

(5)贵州高原濒危植物繁育中心核心区扩围2200亩,新引种濒危植物10种以上,新建示范培育基地10000亩,确保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得到有效开展。

(6)以联营荒山造林方式实现林场扩围建设,增加森林面积。

4.3 森林旅游与生态文化

(1)合理利用建筑面积5000 m2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宣教中心,含多媒体宣传展示厅2000 m2及植物标本室3000 m2,充分展示生态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

(2)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入口综合体建设,总建筑面积90000 m2,其中:游客接待中心10000 m2;生态智能停车场50000 m2,停车位2000个;森林饮食文化中心30000 m2,完善森林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

(3)智慧森林旅游服务建设,新建智能森林旅游导览系统、电子科普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范围覆盖整个龙里林场,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4.4 项目谋划

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贵州“大生态”战略行动和贵州省林业“6558”目标任务等,以实现“现代林业生态智能综合体”为发展目标,从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森林资源培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林场森林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打造“十园百塘千道”、场部地区开发、发展“五林”经济等,实施龙里林场“场园一体化”建设。

(1)“十园”指因地制宜利用龙里林场现有资源,建设“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珍稀植物园”、“百鸟园”、“灵长类动物驯养繁殖园”、“森林生态产品贸易产业园”、“野生动物园”、“红色旅游体验园”、“森林温泉休闲度假园”、“森林康养示范园”、“森林康体公园”、“儿童自然教育公园”、“青少年生态体验公园”、“儿童森林童话公园”、“森林文化体验园”、“低空飞行体验园”等15个专类园,其中建成的有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及珍稀植物园。

(2)“百塘”指林场利用低洼地形修建山塘水库约100处,用于森林防扑火储备水源、培育灌溉及丰富生态系统与景观。

(3)“千道”指国家森林步道、林场林区道路、森林巡防步道、旅游步道等建设规模约1000 km,既可满足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又可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4)“五林经济”指林上经济、林中经济、林下经济、林内经济和林外经济。

5 结语

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建场历史悠久、经营规模较大、体制机制健全、交通区位便捷、生态区位优越、资源禀赋较好,按照“十园百塘千道”及“场园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向美丽和谐多元化现代化林场方向迈进,将龙里林场建设成为现代化国有林场。

猜你喜欢
林区林场森林资源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加强国有林场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湖北3家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