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在高职教育管理的应用探析

2019-11-30 12:35孙霞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19期
关键词:蝴蝶效应应用

孙霞

摘   要:高职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大学生“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在促进高职“内涵式”发展的当下,必须要切实做好、做细、做实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促进大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本文正是基于此,通过嵌入“蝴蝶效应”理论,应用于高职大学生在教学、日常管理、学习等方面,最终为提升教育管理效果服务。

关键词:蝴蝶效应  高职教育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7(a)-0157-02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巴西的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极有可能在美国引发一场飓风,这就是“蝴蝶效应”。通过蝴蝶效应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极其微小的动因,假设不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预防,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将会产生极大地破坏力和影响力。不能忽视的是,在教育管理中,假设不能对学生发展的某些不良情绪、不利事件加以及时处理,得不到及时的重视,那么,极有可能像自然界的“蝴蝶效应”一样,引发诸多连锁反应,给教育管理带来难题,甚至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千里河堤,溃于蚁穴”。在高职教育管理中,必须要树立“蝴蝶效应”的思想,坚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及时将教育管理中微小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转换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最终促进其成长成才。

1  在教学层面,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激发潜力、促进发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要坚持“传道为先”的思想,然而,在传道之处,必须要对传道对象具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通,是万万不行的。”对于高职教学而言,对于学生,必须要树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观点,善于从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秉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使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及时弘扬,缺点得到及时改进,一次一次的潜力激发,必将带来学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之谓高职教学的“蝴蝶效应”。事实上,在高职教学中,“蝴蝶效应”比比皆是。很多学生正是受到教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微小的鼓励、一句正面的评价,一句随意的赞扬,对学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们将“蝴蝶效应”应用于高职教学,要用心观察,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诸如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嵌入,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特点,挖掘其人性闪光点,给予符合其人格特点的成长建议,加以正确引导,促进其人生出彩;要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对于高职大学生而言,其潜能是无法估计的。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个中内涵,正是对人的无限潜能的肯定。潜能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那么,在高职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潜能的存在,从人的差异性角度出发,坚持需求导向,注重针对性,通过因材施教的教育,及时更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着力于创造学生条件,让学生体验成长、成功的喜悦,凸显“蝴蝶效应”的正向效果。

2  在管理层面,要善于从小处着手,强化养成,涵养校风

形成良好的校风是高职教育管理的重要目标,其所体现的是高职院校本身的精神风貌、学术氛围和精神之魂,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同化力和约束力,对于身处其中的学生而言,将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应该看到,良好校风的形成需要通过细微的、精细化的管理来引导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尤其是如何注意个人的言行举止、注重一点一滴的行为的“发散价值”,让良好的校风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达成“以小塑大”的“蝴蝶效应”。对此,一是要强化养成教育。“习惯成自然。”学生的行为是否符合高职院校管理的规范,养成教育尤为重要。那么,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教师要树立管理育人的理念,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自我做起,强化为人师表的意识,用自身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涵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影响学生、化育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以教师为榜样、标杆,端正学习态度,自觉主动学习,成为遵纪守法、主动学习的倡导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转换为自觉的行为定式。二是要注重细节管理。“蝴蝶效应”强调的是细节、细微,其价值在于见微知著、以小见大。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对象是大学生,在日常管理中,大多数都是一些貌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看似微小,假设管理不好,对学校、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比如:对于扔垃圾行为,假使不进行学生卫生意识管理,学生就会把扔垃圾当做一件小事而不注意养成卫生习惯,最终有可能影响到职业生涯的发展。毕竟,近年来,一些企业招聘通过将纸扔在地上,看应聘者对待微小事物的态度来决定其最终是否被录取。这就是看应聘者的细节意识。所以说,注重对学生的细节管理,应当从一点一滴、一举一动的具体事情做起,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严格按规则制度办事。日常监督检查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它不是为了检查而检查,而是通过检查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微杜渐。比如,冬天学生大都用“热得快”来烧水洗澡,假使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了不进行没收,学生就会认为这个行为是被允许的,那么就极有可能埋下“火灾隐患”,毕竟高职院校学生因违规使用电器而造成火灾的事故屡见不鲜,那么,在教育管理中,就是要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从微小处、从源头处进行管理,进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3  在学习层面,要注意积累,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学风

俗话说:“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又道出了学习需要不断积累的道理。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蝴蝶效应”的过程,即我们所言之“厚积薄发”,唯有不断的积累、循序渐进,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有所获,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日积月累”的意识和习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对待学习良好学风的体现,强调学生要善于进行学习的总结、积累,方能丰富知识含量。对于学生而言,就要树立学习积累的习惯,形成学习积累的方法。比如:平时准备一本笔记本,把学习中遇到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进行记录,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想一想,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丰富的学习资料,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资源的方式和手段不断拓展,但是,“知识小抄”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觑,它会不断充实学生的知识大树,最终成长为一颗枝叶茂盛的参天大树。“大道至简,贵在坚持。”“蝴蝶效应”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有所建树,持之以恒的坚持是不可或缺的。在学习道路上,一些学生“三天打魚,两天晒网”, 经常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经常有计划,就是没落实、不坚持,最终难有所获,这在学习中是极其忌讳的。所以,良好的学风,要求学生能够微笑面对困难,贵在坚持学习,坚持到最后,才能笑的最甜。

总之,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要注意将“蝴蝶效应”进行嵌入,通过微小的管理、见微知著的管理,在校风层面、管理层面和学风层面进行“蝴蝶效应”的理论实践结合,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最终实现“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菁菁.蝴蝶效应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赜[J].成才之路,2018(14):4-5.

[2] 郑旭华,陈世娥.“蝴蝶效应”在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S1):258-259.

[3] 吴光平.“蝴蝶效应”视阈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策略探析[J].科技风,2016(20):172.

猜你喜欢
蝴蝶效应应用
机枪与“蝴蝶效应”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