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隐匿性骨折CT与X线平片检查诊断率比照观察

2019-12-02 09:50陈溪铁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隐匿性平片髋臼

陈溪铁

(辽宁省本溪钢铁 ( 集团 ) 南地医院 , 辽宁 本溪 117000 )

研究显示,近年来,髋臼隐匿性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折,可分为隐性骨内骨折、隐性创伤骨折、衰竭骨折、疲劳骨折等4种亚型,若患者未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易导致治疗时机受到延误,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髋臼骨折是由于高能量创伤而导致的,由于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髋臼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髋臼是不规则骨,其形态结构十分复杂,对于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一般实施X线平片检查,但是该项检查方式难以发现患者骨折端,导致检出率受到影响,易发生误诊和漏诊情况,在X线片检查中,骨质结构重叠情况较多,部分髋臼骨质难以显示,因此对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实施CT检查,取得显著效果,其具有不受组织重叠影响、检出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同时髋关节结构十分复杂、为不规则骨,当人体发生髋臼骨折后,由于关节面不平整,从而易导致应力分布异常,引起患者关节软骨退变,使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或者异位骨化情况,对于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1-2]。因此,我院对髋臼隐匿性骨折CT与X线平片检查诊断率比较进行分析,探讨2种检查方式的效果,详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5月8日-2017年4月10日收治的90例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所有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收取时间,电脑随机分为2组。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2)临床资料尚未完整患者。纳入标准:(1)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9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观察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年龄在21岁-60岁,平均年龄(41.25±1.02)岁,性别20例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对照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年龄在22岁-60岁,平均年龄(42.15±1.25)岁,性别:21例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各项指标无差异,采用P>0.05表示。

2 方法:对照组45例均使用X线平片检查。首先观察患者骨折位置,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拍摄,骨盆出口位:患者头部倾斜后、保持35°角进行拍片,骨盆入口位;X线向尾部倾斜、保持25°角进行拍片,骨盆前后位;患者取仰卧位、双足内旋、角度为15°角;髂骨斜位;抬高患者健康髋部,保持角度45°,对其进行拍摄。观察组45例均使用CT检查。选择本院提供的螺旋CT,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进行横断扫描,扫描范围从髋臼上方3cm开始、直至坐骨结节水平位置,间隔5mm、层厚为5mm,对其进行骨重建。将2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实施检查后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3 观察指标:对比对照组、观察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检出率、敏感度和特异性。

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实施-SPSS26.0软件,将对照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以及观察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检出率、敏感度和特异性指标进行统计,2组患者检出率、敏感度和特异性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5 结果

5.1 2组检出率对比:观察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检出率95.56%,与对照组66.67%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检出率对比(n,%)

5.2 2组敏感度和特异性对比:观察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敏感度88.89%和特异性91.11%,与对照组敏感度77.78%和特异性71.11%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对比(%)

讨 论

研究显示,髋臼隐匿性骨折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以活动受限、髋关节局部疼痛作为主要表现,当人体髋关节发生脱位情况后,患者未发生显著的体征表现。隐匿性骨折是指使用临床常规X线难以及时发现或者难以发现的骨折情况,该类骨折若未及时得到确诊,易导致患者治疗受到延误,使患者引起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隐匿性骨折为假阴性现象,按照患者发病机制可分为隐性骨内骨折、隐性创伤骨折、衰竭骨折以及疲劳骨折四种亚型,影像学检查方式包括X线片检查、CT检查等。因此,我院对髋臼隐匿性骨折CT与X线平片检查诊断率进行分析[3-4]。

随着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髋臼隐匿性骨折发病率不断增加,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对于髋臼隐匿性骨折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十分重要。在实施诊断过程中,由于髋臼是不规则骨,在形态结构上具有复杂性,多数患者实施X线片检查后,虽然具有一定的检出率,但是由于重叠因素影响,导致隐匿性骨折难以发生,从而发生漏诊和误诊情况,使诊断结果受到严重影响[5-6]。髋臼是复杂几何体,对髋臼隐匿性骨折实施X线片检查后,能显示髋臼骨折移位和外貌情况,同时还能较好显示患者其他部位的骨折移位情况,X线平片检查,具有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通过对患者进行大范围拍摄,能清晰显示患者骨折脱位、成角和移位情况,但是平片影像和实体解剖概念结合较为困难,在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检查中,X线平片虽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部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创伤较为严重,无法较好配合多个体位拍摄,导致髋臼隐匿性骨折显示受到限制,无法满意显示患者关节腔内碎骨片。通过对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实施CT检查,取得显著效果,通过横断面对患处实施扫描,能清晰显示骨折位置,能详细了解患者骨折损伤情况,该项检查方式不受影像重叠干扰影响,能准确发现隐匿性骨折和复杂骨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CT检查在显示髋臼隐匿性骨折形态、关节内游离骨片、软组织肿胀范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为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做出较为全面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CT为采集数据,在组织间无重叠,对患者实施薄层扫描后,能显示细微骨折,CT检查同时还具有后处理技术,能多角度实施观察,无需患者进行体位配合,这一点是X线平片检查,无法实现的。一般实施横断检查后,从任意斜位、矢状位、冠状位进行三维立体成像[7]。

人体髋关节创伤后,易发生周围软组织损伤、积血、积液、关节囊肿胀情况,CT作为初步的影像学分析,能弥补X线平片中解剖结构重叠和密度分辨率低等情况,具有多种优势,能对髋臼隐匿性骨折进行分型诊断,能发现人体股骨头隐匿性骨折,显示患者关节腔内细胞碎骨片,还能了解患者周围软组织损伤和关节囊损伤后的形态变化,具有多种优点,现如今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经研究表明,观察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检出率95.56%,与对照组66.67%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的敏感度88.89%和特异性91.11%,与对照组敏感度77.78%和特异性71.11%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髋臼隐匿性骨折患者实施CT与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检出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猜你喜欢
隐匿性平片髋臼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多甙联合降糖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警惕隐匿性肾炎
对王维山水田园诗“隐匿性”描写的参悟
颈椎病病人应做哪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