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单侧PLIF和传统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优劣差异

2019-12-02 10:34陈文盛申连成方晓婷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椎间单侧椎弓

陈文盛 申连成 方晓婷

( 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骨外科 , 广东 佛山 528303 )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是中老年人常发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重要治疗手段,其中较常采取的是传统PLIF,但该方式手术风险较大,术后严重破坏腰椎后部韧带结构。为减少PLIF的并发症,本院对该手术方式进行改良,采用改良单侧PLIF对患者进行治疗,旨在寻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更合适的手术方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腰部CT或MRI明确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诊断。将患者依照随机表法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40.5±2.3)岁,病程(3.2±2.5)年。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39.7±3.7)岁,病程(2.8±2.4)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和平均病程等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 P>0.05 )。

2 治疗方案:患者均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俯卧位[1]。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单侧 PLIF,沿减压节段棘突中线作一长约 6 cm的纵形切口,剥离减压侧沿棘突椎板,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单侧半椎板切、部分关节突减压侧隐窝和椎间孔,摘除椎间盘,向椎间隙前部植入自体骨粒并置入1枚椎间融合器(苏州兴荣博尔特),完成后安装锁定纵连接杆。对侧则沿肌间隙置入椎弓根螺钉和纵连接杆;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PLIF,剥离双侧棘突椎板后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棘突和椎板,摘除椎间盘,椎间隙前部植入自体骨粒,安置椎间融合器,置入椎弓根螺钉并固定。2组患者彻底止血后放置硅胶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

3 术后处理:48小时视引流情况内拔除引流管,预防性抗感染治疗3-5天。术后第1天可进行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 3个月内在腰围保护下活动并避免过度弯腰及负重,3个月后开始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

4 观察指标: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统计患者椎间融合率;于术前和术后1、3个月采用ODI法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并采用VAS法评价患者疼痛情况。

6 结果

6.1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t=3.318、6.510,P=0.002、0.000),2组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838,P=0.000),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6.2 2组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ODI评分比较:2组术前OD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2.359、3.132, P=0.022、0.003),见表2。

表2 2组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ODI评分

注 * 表示与同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

6.3 2组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比较:2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5,P>0.05),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ODI评分明显降低 (t=2.256、3.648,P=0.028、0.001),见表3。

表3 2组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比较

注 * 表示与同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

6.4 2组术后3个月椎间融合率比较:观察组(26,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4,92.31%),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临床上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后路髓核摘除术可得到有效治疗,但对于合并侧隐窝狭窄、椎体不稳、丢失椎间隙高度的患者,则需进行椎间融合手术来改善患者腰部症状,减少复发[2]。PLIF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的常用手术方法,传统的 PLIF 技术需要双侧显露,手术范围广,大面积破坏正常结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高[3]。近年来,研究证实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单枚cage植入有足够稳定性,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内固定选择[4],本院的单侧改良PLIF在单侧内固定上做出尝试。由于减少一侧的手术操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有所下降。其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单侧改良 PLIF结合传统正中入路[5]与传统PLIF入路的优点,采取对侧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减压固定椎间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固定,不需要过度牵拉硬膜囊和神经根就有足够空间置入椎间融合器,本院观察组患者术后椎间融合率达100%。同时,对侧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保护了对侧椎旁肌肉的神经支配及血供,保留了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本研究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3个月的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单侧改良 PLIF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术后腿部及腰背肌肉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与传统PLIF手术比较,单侧改良 PLIF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确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椎间单侧椎弓
更正声明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