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单一钢板内固定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

2019-12-02 10:34朱文滔刘日新廖梓杰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复杂性胫骨钢板

朱文滔 刘日新 廖梓杰 赵 波

( 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骨科 , 广东 中山 528415 )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膝关节骨折,多是因间接或直接暴力作用于膝关节导致关节内骨折。而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损伤严重,多伴有关节软骨、膝关节韧带和半月板的损伤,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膝关节畸形[1]。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措施,目前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有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单一钢板内固定2种术式,但对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选择何种术式以降低对患者的创伤而获得满意的固定效果是临床的追求重点[2]。本研究中以医院收治的88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例,对比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单一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自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骨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8例,利用PEMS3.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44例)男23例,女21例,患者年龄15-75岁,平均(45.0±9.0)岁,Schatzker骨折分型:Ⅴ型26例,Ⅳ型18例;对照组(44例)男25例,女19例,患者年龄14-75岁,平均(45.8±8.5)岁,Schatzker骨折分型:Ⅴ型24例,Ⅳ型20例。2组的基础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在实施前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有明确的外伤史,且入院后经膝关节X线正、侧位检查确诊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符合《现代骨科学》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3];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患者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骨质疏松、骨肿瘤等病理性骨折者;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及重要的血管、神经损伤者;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者;无法正常交流者。

2 方法:观察组采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予以硬膜外麻醉,取患者仰卧位,在患肢大腿根部扎止血带,将患肢外旋,在胫骨平台近端平行的后内侧缘皮肤做内侧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内侧干骺端骨折部位,之后屈膝垫高膝关节,沿膝关节Gerdy结节距离胫骨前外侧缘1cm处切开,为外侧切口,打开深筋膜,暴露半月板,暴露关节面骨折端和外侧胫骨平台,行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将关节面修整后以克氏针固定塑型,以自体髂骨填充骨缺损区,术中以C型X线检查,确认骨折力线满意后实施钢板固定,若有半月板损伤则同时修复半月板,若伴有交叉韧带损伤则待骨折愈合后行Ⅱ期修复重建。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处理,并指导患者实施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单一钢板内固定,麻醉及体位选择同甲组,在膝正中做切口,逐层分离暴露骨折部位,行复位并修整关节面,复位满意后安置合适钢板。术后处理同观察组。

3 观察指标:(1)围术期及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年,对比2组的术后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2)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以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的功能,评分范围0-100分,分数≥85分为优,分数≥70分且<85分为良,分数≥60分且<70分为中,分数<60分为差,对比2组的优良率。(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术后至随访期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5 结果

5.1 2组围术期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2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围术期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5.2 2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见表2。

表2 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5.3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中出现4例并发症,包括1例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中出现3例并发症,其中1例切口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和1例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为6.82%,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5,P=0.694)。

讨 论

胫骨平台骨折多是由于内翻暴力及压缩暴力使股骨髁对胫骨平台造成巨大的剪切和压缩应力,导致胫骨平台发生劈裂或塌陷性骨折,因膝关节周围有交叉韧带和副交叉韧带附着,其前方有半月板存在,因此骨折类型较为复杂,且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关节畸形和力线不稳[4]。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的目的是修复关节面的平整和韧带的完整性,以促进膝关节的恢复。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常用方式,可有效的维持骨折的解剖复位,稳定骨折端,但手术操作方式不同,术后恢复的也有所差异,在减少创伤的同时而又可获得满意的恢复效果是术式选择的关键[5]。

本研究中显示2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不显著,而观察组的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单一钢板内固定比较,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更好的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单一钢板内固定与双侧钢板固定是目前临床常用的2种内固定术式。单一钢板内固定术中为充分的暴露骨折断面,多采用膝正中切口,切口位于胫正前区,血运缺乏,为方便复位和钢板的置入剥离的软组织和骨膜广泛,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严重,而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位置靠后,经单侧切口复位和固定的难度大,固定后的稳定性较差,不利于术后的恢复[6]。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的切口选择在胫骨平台前侧,该部位的软组织丰富,避免了血供较差的区域,为钢板的覆盖提供了足够大的面积,两切口之间距离较大,利于术后受损组织的恢复。双侧切口无需广泛剥离骨膜即可使钢板贴合骨面,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不显著增加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另外双侧钢板的应用为骨折断端提供更好的支撑力,稳定性好,更有利于术后的恢复[7]。

另外本研究显示,2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提示经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不显著增加并发症。综上所述,与单一钢板内固定比较,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缩短恢复时间,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且不显著增加并发症。

猜你喜欢
复杂性胫骨钢板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复杂性挑战与路径优化——基于复杂性理论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复杂性背后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