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2019-12-02 10:34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融合术终末期创伤性

黄 熠

( 大连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 , 辽宁 大连 116000 )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临床也称为外伤性关节炎,该疾病是由创伤引发,导致踝关节软骨退化并发生病变,以软骨增生、骨化现象为主[1]。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临床多表现为关节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通常伴有活动功能障碍,并伴有疼痛、患肢畸形等显著临床症状[3]。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一旦发生应该及时治疗,发展至终末期,跖屈、背伸活动能力严重受限,步行时可见患者步态改变,因此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现今关节融合术在终末期踝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也是临床对于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治疗的首选方式,能够有效控制踝关节的持续病变,缓解疼痛。本文展开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3 例,女性患者 8 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 38.69 ±1.85 )岁,病程1-5年,平均( 3.14±0.25 ) 年 ,右足 11 例,左足 10 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4 例,女性患者 7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 37.27 ±1.77 )岁,病程1-5年,平均( 3.09±0.21 ) 年 ,右足9例,左足 12例,所有患者均有踝关节创伤史,包括踝关节骨折、距骨骨折以及其它外伤。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有踝关节压痛、肿胀、步态改变、足背伸屈功能障碍;(2)所有患者符合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病程均在1年以上,年龄>20岁,且疾病为慢性发展过程;(4)无心、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5)无与研究相关性的手术禁忌证;(6)所有患者关节炎均已发展为终末期,有终末期创伤性关节炎的显著临床症状。2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式,严格按照创伤性关节炎保守治疗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包括药物、理疗以及制动治疗等。观察组21例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均采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常规消毒,行腰硬联合麻醉,协助患者呈仰卧位,于患者患肢大腿根部绑扎止血带,后取驱血带行驱血操作。结合患者实际状况以及关节炎发展程度,确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并且根据患足部位的畸形程度选择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对于胫距关节引发的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病变程度相对较轻,观察患足内侧病变程度以及外侧皮肤条件,若两者情况良好,可采用外侧入路。对于内、外侧均病变需要手术处理的患者则选用前方入路。对于病变程度严重,皮肤条件差的患者可选择小切口内侧加外侧入路[4]。手术过程中仔细清理病变组织周边的增生骨赘,行内、外侧软组织松解,纠正足内、外翻畸形,清理关节面至新鲜松质骨后再行接骨板或空心钉固定。术后处理: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常规治疗,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协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抬高患肢,并且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膝、髋关节屈伸等功能恢复锻炼[5]。通过后期的治疗和观察,确定患者负重行走时间,并且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者患肢活动功能恢复。

3 判断标准: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进行踝关节功能性评价,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均进行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影像检查,观察患者的实际恢复状况,以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 O - F A 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为标准进行,主要进行疼痛评分、功能评分以及X 线评分。疗效判断分为3个标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疼痛消除状况、畸形矫正状况以及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评分80分以上判断为优;60-80分判断为良,60分以下判断为差。

5 结果

5.1 2组患者踝后足评分对比:结果见表1。疼痛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X 线影像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综合评分对比,观察组(75.44±5.9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58.36±4.87)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踝后足评分对比

4.2 2组患者疗效对比:结果见表2。对照组优10例,良6例,差5例,优良率为76.19%;观察组优13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5.24%;优良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疗效对比(n,%)

讨 论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是由踝部创伤引起,且患者踝部创伤后继发关节炎,往往存在折端对位对线不良的情况,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多数为踝关节部位骨折引起,关节承重面不平整,导致患者日常活动受力点集中于一点,致使关节某一点活动承重应力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关节面不断磨损,且关节软骨严重损害甚至退化、坏死,患者常伴有关节肌肉痉挛、关节僵硬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踝关节是人体的重要关节之一,在人体活动中发挥着承重、行走、活动等重要作用,一旦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并且发展至终末期,持续性疼痛时常发生,且患者步态改变,活动能力受阻,若不及时治疗任由病情发展,可导致踝关节严重畸形,从而限制患者的行动能力。现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关节融合术在终末期踝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也是临床对于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治疗的首选方式,能够有效控制踝关节的持续病变,缓解疼痛。但实际治疗中,部分患者因经济、工作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会选择保守治疗,对于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而言,保守治疗很难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手术治疗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临床治疗中踝关节融合术以及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2种方式都是手术治疗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式,其中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对患者疼痛的缓解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疗效,但有研究表明,在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时,全踝关节置术的实施有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要求,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够以此种方式治疗,且存在神经损伤、骨折、假体松动、脱位等较多并发症,患者复诊、翻修率明显提升[6]。有研究表示,全踝关节置换和踝关节融合术疗效相同,对于终末期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尤其是踝部存在的畸形、对位对线不良的患者,通过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疗效显著,且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踝关节原有功能的恢复,对于年轻患者而言十分有利,因此该技术仍是目前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首选[7]。本次研究中,通过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其疗效显著优于应用保守治疗的患者,并且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性综合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其它文献研究结果一致,证实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融合术终末期创伤性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终末期受累髋臼内陷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