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外伤性肝脾损伤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2019-12-02 10:34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外伤性器械病情

骆 丹

(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门诊手术室 , 辽宁 阜新 123000 )

外伤性肝脾损伤是一类常见的腹部开放性损伤,多因交通事故、刀刺伤等外在暴力引起,其病情往往较为严重,致死率极高[1]。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救护技术显著提升,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2]。诸多研究认为,在对外伤性肝脾损伤患者实施急救手术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提升治疗效果,确保患者身心健康[3]。本次实验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68例外伤性肝脾损伤急救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就其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就试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68例进行急救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肝脾损伤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选自2016年1月-2017年9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17-81岁,平均(39.5±4.9)岁;致伤原因:交通及建筑施工伤24例,刀刺伤7例,其他3例;出血量在3000-3500ml者21例,3500-4500ml者13例;受伤至就诊时间30分钟-4小时,平均(1.8±0.3)小时;其中肝破裂8例,脾真性破裂22例,其他类型肝脾损伤4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19-77岁,平均(39.0±5.1)岁;致伤原因:交通及建筑施工伤22例,刀刺伤8例,其他4例;出血量在3000-3500ml者24例,3500-4500ml者10例;受伤至就诊时间35分钟-4.5小时,平均(1.9±0.5)小时;其中肝破裂9例,脾真性破裂20例,其他类型肝脾损伤5例。所有患者均伴有血压下降、肢体冰冷、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反应迟钝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神志不清。全部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紧急剖腹行肝修补术和脾切除术等止血处理。本次实验征得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实验知情通知书。

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按照医生要求和相关操作规程做好各项护理配合。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①心理干预。外伤性肝脾损害多因意外伤害引起,其病情危重,致死率高,患者大多心理压力较大,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一系列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观察,对其进行安慰、鼓励,向其简单介绍医院的师资力量和医疗设备,以消除其不良心理,使其树立治疗信心。并对家属进行心理安抚,嘱咐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免因负面情绪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②指导患者做好相关术前准备工作。患者大多出血量较大且迅速,易引起失血性休克,需做好相应的输血准备,备血量需在2500ml以上,并做好交叉配血实验。需指导患者取恰当的体位,选用16号套针管建立2-4条静脉通道。控制好室内温湿度,温度宜控制在25℃左右,湿度宜控制在50%左右。注意为患者保暖,用保暖物品覆盖好非手术区域,以防因低温导致各类不良反应。需给予患者大流量吸氧,吸氧速度需维持在每分钟5L左右,如有必要可给予面罩施压。加强心电监护,加强对其各项生命体征和尿量的观察和记录。③手术器械和物品准备。在了解并评估患者病情后,快速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物品等,并确保其处于无菌状态,之后连接好吸引管、电刀、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④麻醉工作的护理配合。护理人员需配合麻醉师准备好麻醉药品和器械,指导患者取舒适的麻醉体位,一般选取平卧位,手术台稍向后倾斜,在左后背垫上枕头,在插管前需检查患者是否使用活动性假牙,以防假牙脱落掉入食管引发危险事故。(2)术中护理。①器械护士的护理配合。器械护士需熟悉手术流程和配合要点,在术前20分钟洗手、更衣,将无菌器械台上的手术器械整理好,并调节好无影灯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患者大多因失血过多,引起腹腔内部压力上升,需提前备好吸引器,以及时将腹腔内的积血吸出,为后续手术做好准备。在术中需全神贯注,密切关注手术进展,及时、准确向手术医生递送器械、物品。在器械使用后需进行清洁处理,并保持器械托盘的卫生。需详细记录临时添加器械、物品的数量,在术后清点所有器械、物品的数量,以防其遗漏在患者腹腔。②巡回护士的配合。巡回护士需加强对患者输液、输血情况的观察,确保静脉通道畅通无阻,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术中需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尤其是吸出腹腔内积血后可引起腹腔内压力迅速降低,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引起低血压。巡回护士需按照医生要求及时进行输血、输液,维持有效的回心血量,防止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3)术后护理。术后需常规禁食,可通过输液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并根据其病情指导其进行早期下床活动,以增强免疫力,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实施持续胃肠减压,至胃肠功能恢复为止。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做好并发症防治工作。

3 评价标准:(1)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在术后4周评估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好转: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伤口愈合一般,未出现并发症或仅出现轻微并发症;无效:患者病情未见改善甚至恶化[4]。将治愈率、好转率相加得出治疗总有效率。(2)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对比2组患者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肺炎、发热等并发症的例数和发生率。(3)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5 结果

5.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相比于对照组的76.5%更高,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5.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3%,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5.3 2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讨 论

肝脾外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外科危重疾病,其病情复杂、凶险,若不及时控制大出血和抗休克则可使患者出现生命危险[5]。创伤性肝脾破裂患者多需采取急救手术进行治疗,但诸多临床研究证实,围术期护理配合对治疗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6]。常规的护理方法一般是根据医生要求、相关操作规程或护理人员自身工作经验进行护理操作,缺少系统性和灵活性,局限性明显[7-8]。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护理干预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主张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9]。综合护理是一项现代化的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能为患者提供细致、全面的护理干预,利于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治疗效果,利于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10]。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外伤性肝脾损伤急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能发挥出较好的护理效果,能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对患者实施心理、饮食、输液、并发症、病情监护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利于提升急救效率和效果,最大限度满足患者护理需求,这一护理模式目前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得到医、护、患一致好评[11-12]。但综合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护理人员需转变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具备较强的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能够主动、准确、默契地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13-14]。本次实验表明,在外伤性肝脾损伤急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1%,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1.8%,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大幅缩短,上述指标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组间比较P<0.05,本次实验结果与覃红精[15]的实验结果类似。

可见,综合护理在外伤性肝脾损伤急救手术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外伤性器械病情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