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肝脾破裂保守治疗的护理方法探讨

2019-12-02 10:34孙姝钰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住院满意度临床

孙姝钰

( 抚顺市第二医院 , 辽宁 抚顺 113001 )

闭合性肝脾破裂是一类高发的急腹症,一般因外在暴力引起,患者易出现失血性休克,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但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闭合性肝脾破裂的认知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专家主张采取保守治疗[1-2]。诸多研究认为,在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提升临床疗效,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健康[3]。本文就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在闭合性肝脾破裂患者保守治疗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60例闭合性肝脾破裂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入选病例均来自2015年6月-2017年7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7-70岁,平均(36.6±8.6)岁;肝破裂13例,脾破裂11例,复合伤3例,肝破裂合并双肺挫伤3例;合并肋骨骨折5例,颅脑外伤2例,腰椎骨骨折2例,骨盆骨折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撞击伤8例,挤压伤4例,高中坠落6例;病程45分钟-35小时,平均(15.1±3.1)小时。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6-73岁,平均(37.1±8.4)岁;肝破裂12例,脾破裂10例,复合伤4例,肝破裂合并双肺挫伤4例;合并肋骨骨折6例,颅脑外伤1例,腰椎骨骨折3例,骨盆骨折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撞击伤7例,挤压伤5例,高中坠落5例;病程40分钟-34小时,平均(14.9±3.0)小时。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进行分析,计算出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证实本次实验科学、可行。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签署了知情通知书,本次实验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闭合性肝脾破裂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合并精神病、呼吸道感染和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按照医生要求和各项操作规程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休克期护理。①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需尽早对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诊断,如患者出现血压降低、面色苍白、末梢循环及大动脉搏动减弱等症状时需考虑为肝脾破裂[4]。在确定患者病情后,迅速为其建立2条静脉通道,在穿刺失败时可实施静脉切开术,以保障输血输液的顺利进行,宜选择大静脉,采用12-16号针进行穿刺,在半小时内输注1000ml以上的林格氏液,在补充晶体液后可依据患者情况输注胶体液,并根据患者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判定治疗效果。②吸氧护理。肝脾破裂患者大多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出现障碍,需及时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氧流量宜控制在每分钟3至5升,通过吸氧可增加动脉血氧含量,改善组织缺氧情况。③心电监护。需给予患者床边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若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等情况则证明仍存在休克,反之则说明休克得到纠正。④禁食、胃肠减压。需指导患者禁食,并实施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利于引出消化液,利于外伤后肠蠕功能减弱所致的暂时性肠麻痹、胃潴留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拔管并逐步进食[5]。⑤留置尿管,加强对尿量的监测。肝脾破裂患者在血容量不足时可引起肾前性肾功能损害,而通过尿量可以准确判定肾血液灌注情况,因此一般需留置导尿管,并加强对尿量、尿比重的监测和记录,以及时、准确了解组织灌注量是否充分、血容量是否不足、肾功能情况。(2)稳定期护理。①在伤后72小时内需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若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则需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并做好救治准备。②体位与休息。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体位或侧卧位,每2-4小时翻身1次,每1-2小时对背、肩等部位按摩1次,以防出现压疮。长期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可给予灌肠或开塞露通便,以防腹压上升引起伤口破裂出血。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并轻拍背部,以促进痰液的排出。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遵循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③做好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出现扭曲、挤压、脱落,每天需更换负压引流器,认真记录引流液的情况。④心理护理。患者多会因疼痛、体位限制、环境陌生等因素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在与患者交流沟通时需有亲和力,给予患者恰当的安慰、鼓励,提升其治疗信心。⑤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指导其进行相关检查,并嘱咐其定期来院复查,嘱咐患者多休息、科学运动、饮食多样,确保大便畅通。嘱咐患者注意保暖,以防发生感冒,引起咳嗽。注意对腹部的保护,以免再次受到外力冲撞。

3 评价标准:(1)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完全恢复: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腹腔积血情况消除;基本恢复: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腹腔积血情况消除;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未见改善,腹腔积血未消除。护理总有效率为完全恢复率、基本恢复率之和。(2)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3)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由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共同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以此评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估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能、住院环境等多方面,满分为100分,不满意:得分低于60分;比较满意:得分在60-84分之间;非常满意:得分在85分以上。将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相加得出护理满意度。

5 结果

5.1 2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5.2 2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5±3.0)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6±3.4)天,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3.745,P=0.000。

5.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讨 论

脾脏和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储血、破血、过滤等生理功能,还兼具细胞和体液免疫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因此闭合性肝脾破裂患者的救治原则应为“抢救生命第一”,需尽量保留脾脏和肝脏[6-7]。闭合性肝脾破裂患者在临床中多采取保守疗法,这一治疗方式具备积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可避免医源性创伤,最大限度保全受损器官;保守疗法往往并发症较少,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经济压力减轻;能减轻家属对患者的护理负担[8-9]。但实施保守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疗效不佳,就会延误手术时间,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需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给予快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10-11]。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护理干预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诸多研究证实在对闭合性肝脾破裂患者实施保守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护理干预,而常规的护理模式缺少灵活性和系统性,在实际应用中局限性明显,综合护理是一项系统性、连续性、科学性的护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切实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2]。将综合护理应用于闭合性肝脾破裂患者保守治疗中,能从休克期、稳定期两个阶段对患者实施病情监护、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诸多护理措施,利于加快其康复进程,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13-14]。本次实验表明,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在闭合性肝脾破裂患者保守治疗中更具优势,利于提升其护理效果,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6.7%,且住院时间大幅缩短,护理满意度高达96.7%,且2组差异显著,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本次实验结果与葛莹[15]的实验结果类似。

可见,综合护理在闭合性肝脾破裂保守治疗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住院满意度临床
妈妈住院了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