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辚辚 马萧萧

2019-12-02 07:19于美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9期
关键词:齐国

于美杰

摘 要:对考古发现的齐国四座车马坑进行总结,认为齐国实行车马随葬有着充足的条件和悠久的历史;车马坑的埋葬位于墓室的后方与墓道方向垂直;西周车马坑的车呈前后摆放,春秋和战国车马坑的车采用横向摆放;马与车的配置有二马和驷马,高青陈庄的马呈站姿,临淄后李和东孙的马呈一侧侧卧或左右侧卧的形式;车、马的多少,反映了墓主人的等级。

关键词:齐国;车马坑;随葬

在齐国故都临淄,地面保存有数量众多的土冢,多是齐国王公贵族的高大坟墓。他们在地下开挖大而深的墓室,上面堆筑夯打高大的封土。为了凸显墓主高上的地位,有的墓室后面建造有车马坑进行随葬。1990年发掘的临淄后李春秋车马坑被评为是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近年来发现的高青陈庄西周车马坑和临淄东孙战国墓车马坑,为齐国车马坑祭祀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本文对齐国车马坑的发现概况、车马坑的形制、车马的埋葬形式进行探讨,对齐国的车马坑埋葬规律进行总结。

1 高青陈庄车马坑[1][2]

陈庄遗址位于山东省高青县陈庄,为配合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建设工程,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青县陈庄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目前已发掘面积达9000平方米,发现西周早中期城址、西周贵族墓葬、祭坛、马坑、车马坑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陶器及较多的骨器、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取得重要成果。

发掘西周墓葬9座,均位于城内东南部,其中6座墓葬随葬有青铜器。墓葬形制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圹长多为3.5~5米,宽2.5~3.5米,深5~8米。大多一棺一椁,有头箱,随葬陶、铜器皆在头箱内。个别棺内有少量玉器或海贝串饰。其中2座为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型墓葬。2座“甲”字形大墓位于夯土台基的北侧,分别编号为M35、M36。

发现车马坑1座(图1),长方形,直壁微内收,开口距地表1.9米,上口南北长14.15米、东西宽3.4米,下口南北长13.9米、宽3.3米,坑深4.2~4.9米。坑内放置3辆车,前、中、后成列摆放,分别编号为1、2、3号。车輈均向东南,车前均驾马,马骨架直立跪状,呈拉车向东南前行状。为稳固车辆,挖深浅不一的轮槽、轴槽,为摆放马匹,挖马槽,以保持马骨架的直立状。1、2号车各4匹马,头部佩戴精美的轡头,尾部覆盖编缀有海钳壳的髹红漆皮革。1号车前的4匹马头饰及马具相同,马鼻梁上有尖角长条形铜当卢,嘴两侧戴圆形铜镳,面颊、额部绕以海贝串饰及圆铜泡构成的带饰,颈部承人字形铜轭。2号车4号马马头破坏,马具、马饰不同于1号车,当卢呈兽面形,顶部和颊侧的带饰无海贝串饰,代之以小铜泡和长条铜饰,佩圆铜镳。颈部仅存轭首。3号车前仅存2匹马。

车马坑的时代,由于对应的墓葬还没有发掘,综合墓地情况定为西周中晚期。

2 临淄后李车马坑[3][4]

后李春秋车马坑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后李官村西北约500米,向西300米是淄河,西北3千米与齐故城隔河相望,南约3.5千米为齐王陵。

为配合济青高速公路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8—1990年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2座车马坑。车马坑均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东西宽,位于墓室的后面,与墓道方向垂直。

1号车马坑(图2),南北长31米,东西宽3.6~4米,深1.2~1.7米。坑内殉10辆车、32匹马,由南向北摆成一排。10辆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战车,其特点是车舆较小,由纵横圆木构成网格状,涂以红漆,车轮较小;另一类是辎重车,车舆为战车的2~2.5倍,车轮较大。32匹马均头向西,面向南,整齐摆放在所属车的前面,每车前的配马有4匹或者2匹。发现有车马饰件。

2号车马坑位于1号车马坑的东南,与一号车马坑紧邻,方向一致。车马坑规模比较小,南北长7.6米,东西宽3米,深2.1米。坑内殉有6匹马,却没有发现车的痕迹。但是,马骨架肢体下是回填土,由于填土下沉,马头骨高出肢体40厘米。另外,在清理北部盗洞时,在其壁上发现有漆皮和木头朽痕,依此判断,2号坑内也殉有车,所殉马车在马骨架下。为完整保存马骨,没有对车辆进行清理。

在1号车马坑的东北约10米处,发现两座同时期的大、中型墓葬。M158为大型墓葬,东向墓道,长达36米,长方形墓室长7.6米、宽6.8米。M189位于M158南侧,相距4、5米,与M158墓葬形制同,但规模较小。

1、2号车马坑应为两座墓葬的殉坑,墓主人应为春秋中期或早期偏晚阶段的齐国王公贵族。

3 临淄东孙战国墓与车马坑[5]

东孙古墓是2013年2月齐文化博物院5号民间馆建设时发现的。

墓葬坐北朝南,为一座甲字形土坑积石木椁墓,方向193度,由墓道墓室椁室二层台陪葬坑及墓葬北侧的车马坑组成。

墓室呈长方形,口大底小近似斗形,墓口南北长16.5米,东西宽15.3米,墓底南北长13.7~14.5米,东西宽12.5~13米,墓底距地表深4.4米。墓底发现悬挂于墓壁上的帷帐痕迹,为麻布做成,用红黑色绘制兽面纹连续图案,用圆形蚌壳固定墓壁上,蚌壳上绘朱砂。

墓道朝南,斜坡状,坡度16度,口长9.5米,宽4.7~4.2米。填土夯打而成,夯窝平底,直径3~5厘米。

椁室南北长5.5米,东西宽4.3,深3.1米,底部铺大石块,四周用单层石块垒砌成石椁。内有木质葬具,一椁二棺。

椁室四周有宽大的二层台,台上放置陶礼器和陶俑。

陪葬坑11个,均为土坑竖穴,长方形,坑内各殉1人。分布在二层台周围,北侧台面上自东向西排列7座,东西台上各1座,南侧2座。

墓室北侧有一座大型车马坑(图3)。车马坑长26米左右,宽约4米,8辆古车一字排开,2辆殉马侧卧车旁,马首高高昂起,作奔跑的姿态。这也是继临淄东周墓殉马坑、后李春秋车马坑之后,临淄考古史上的又一重大发现。

墓葬时代属战国早期,墓主人属齐国上层贵族。

对发现的齐国车马坑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目前发现的四个车马坑都是为大、中型墓葬的墓主人随葬的;从车马坑的时代看,高青陈庄车马坑为西周中晚期,临淄后李车马坑为春秋中期或偏早,东孙战国墓发现的车马坑为战国早期,反映了齐国不同时期的车马坑埋葬特点。从东孙战国墓和后李春秋墓看,车马坑的位置设置在大墓的后方,与墓葬墓道方向垂直。高青陈庄车马坑的北面勘探发现大型墓葬还没有清理发掘。后李车马坑有2座,二者有大小之分,这和东侧的2座大墓有大小之别相对应。从车马配置看,东孙车马坑每辆车前配2匹马,后李车马坑和陈庄车马坑有2匹马和4匹马的不同。从车马的摆放看,高青陈庄车马坑的3辆车采用前后纵列摆放,车前配2匹马或4匹马,车的下面挖车轮槽和车轴槽,马的下面挖马槽,以保持车、马的直立,呈现出车马直立或行进的状态。后李车马坑1号坑和东孙车马坑的车呈左右成排摆放,马在车前呈向一方侧卧的方式埋葬。从后李车马坑看,右前方为车马阵形的前方,因为北侧四匹马配有海蚌与皮子缝制的马辔头。后李车马坑2号坑采用车下马上的摆放方式,三辆车摆放在下面,六匹马摆放在上面,马头朝西、马面向南成排侧卧。

正如张光明先生分析:齐国有着实行殉马和车马随葬的富足条件,这里大规模养马,齐国国君和贵族又偏好马,出现了如河崖头殉马坑那样大规模的殉马[6]。

关于随葬车马的等级,后李车马坑随葬10辆车、32匹马,东孙战国墓车马坑随葬8辆车、16匹马,高青陈庄车马坑随葬3辆车、10匹马。虽然三个车马坑存在时代上的差别,但是这也应该反映了墓主人的等级不同,随葬车的数量也有差别。刘允东先生认为:“西周时期的车马坑随葬呈现出制度化倾向。具体表现是依靠墓主人身份的高低而随葬數量不等的车马,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等级差别明显。春秋时期,车马坑随葬的等级差别依然明显。春秋时期全国范围内的车马随葬在象征等级身份方面表现得相当严格,一方面许多高级贵族都有车马坑随葬的习俗,另一方面贵族内部在随葬车马数量多寡上与墓主等级地位高下关系密切,同时随葬车马的具体数量没有统一规定。”[7]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高青县陈庄西周遗址[J].考古,2010(8).

[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青县陈庄西周遗存发掘简报[A]//海岱考古第4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王永波,王守功,李振光.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简报[J].考古,1994(2).

[4]谢治秀.高速公路下的车马队伍——临淄后李车马坑[M]//谢治秀.辉煌三十年——山东考古成就巡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百度文库.东孙村战国墓简介[OL].(2014-10-16)[2019-8-20] https://wenku.baidu.com/view/97d4af1a31b765ce0408142d.html

[6]张光明.齐国殉马探略_先秦齐及诸国殉马发现略述[J].管子学刊,2002(1).

[7]刘允东.中国古代的车马坑陪葬[J].文物世界,2008(6).

猜你喜欢
齐国
蜗牛的故事
齐桓公用“经济战”吞并鲁国、梁国
老马识途
远水救不了近火
齐威王论宝
远水救不了近火
远水救不了近火
安然无恙
齐威王说宝
邹忌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