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贡院遗存的保护与利用刍议

2019-12-02 07:19潘力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9期
关键词:贡院保护广东

潘力飞

摘 要:近年,国家越来越重视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广州鲁迅纪念馆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直接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通过介绍广东贡院遗存保护利用的实践情况,探索在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为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单位提供相关工作思路。

关键词:广东;贡院;保护;利用

清末科举制度废除后,广东贡院结束了它选拔人才的历史使命,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2015年10月20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到访英国的习近平主席展示了皇家收藏的中国藏品,其中包括“广州科举考场照片,1881,据《HMS Bacchante号巡航记》复制”。此次藏品展示的新闻报道播出后,广东贡院遗存及其保护利用工作逐渐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

1 广东贡院遗存保护利用的实践

自2013年广州鲁迅纪念馆(以下简称鲁迅馆)独立开办以来,其承担了保护利用广东贡院遗存的任务,人员配备上得到一定的加强。尤其在广东省文物局进行了资金投入后,鲁迅馆对广东贡院遗存的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一定成果。

1.1 明远楼

鲁迅馆接手明远楼管理时该楼仅作为仓库使用,没有门牌号码,不通水电,屋面漏水,梁柱虫蛀腐烂,开展保护利用工作的条件极其恶劣。鲁迅馆先后办理门牌号码,使明远楼在对外宣传中有了准确的位置定位;申请接通水电,为后续的修缮、保护利用工作夯实基础。在完成了明远楼修缮后,鲁迅馆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对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在展示利用方面,鲁迅馆在明远楼一层设立“从红楼到钟楼——清代科举与广东近代教育变革”陈列,并对公众免费开放;在二层复原了监临官的办公场景,并用于举办公众活动,使其重新“活”起来。在保护工作方面,鲁迅馆完善了明远楼三防(消防、安防、防雷)的建设,建立了安全巡查制度、建筑巡视规程,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安全保护体系。

1.2 号舍基址

2014年,鲁迅馆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民党一大旧址进行基础加固施工前,对加固区域进行挖掘性勘探,在两处勘探点均发现构筑物及地下埋藏物。鲁迅馆随即将该情况上报广东省文物局,并邀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旧址进行考古勘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室内外选取了6处勘察点进行清理挖掘。根据考古勘察结果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鲁迅馆选取国民党一大旧址礼堂西南角的号舍基址进行展示,深埋百年的号舍基址重现大众眼前。

1.3 平铺石路、古井

随着国民党一大旧址修缮工程的推进,位于室外的平铺石路、古井相继被发现。2015年,经调查研究,鲁迅馆决定将国民党一大旧址室外平铺石路进行整体提升、修补,成为旧址东侧辅助通道,使其同时具有展示和使用功能。2017年,鲁迅馆对发现的两口古井进行修复及考古勘探,挖掘出一批文物,丰富了贡院要素。

1.4 保护规划

广东贡院明远楼虽然未启动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但是鲁迅馆在进行《中国国民党“一大”旧址(包括革命广场)保护规划》工作时,已充分考虑两处不可移动文物之间的历史源于及位置关联(直线距离不足80米)。在立项报告中,将不利于两处不可移动文物共同保护与统一管理以及在旅游开发上难以形成有效的联系境况进行说明,并提出位于明远楼前端(南向)的民房为浅基础框架结构建筑,贡院主通道平铺石路极有可能埋藏于地下而未受破坏,极具保护利用价值的观点。上述观点在国家文物局《关于国民党“一大”旧址(包括革命广场)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文物保函〔2015〕1389号)中得到充分肯定,并明确要求“统筹考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广东贡院明远楼的保护利用问题”。

2 保护利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鲁迅馆的努力下,清代广东贡院的各种原素已经日渐丰满,各遗存亦逐渐为公众所知,但广东贡院历史遗存的保护利用工作仍然面临着以下问题。

2.1 贡院遗存原素分散,社会影响力不足

清末,顺天贡院、江南贡院、河南贡院与广东贡院并称中国四大贡院。目前,北京的顺天贡院已荡然无存,南京的江南贡院遗存明远楼、碑刻等,开封的河南贡院仅剩贡院碑刻。相比三大贡院境遇,广东贡院现存监临官办公的明远楼、秋闱放榜的龙虎墙、承载着举子梦想的号舍基址、生活用水的古井、鱼跃龙门的平铺石路、体现环境要素的古树名木等遗存。上述遗存除鲁迅馆管理部分外,其余贡院原素由越秀中路125号大院内的多家单位及居民小区分散管理,没有进行统筹的机构或机制,致使广东贡院遗存保护利用工作上没有形成合力,难以提高贡院遗存的社会知名度。

为提高广东贡院遗存的知名度,此前鲁迅馆曾计划通过将广东贡院遗存周边的两个公交站改名或加副站名,周边两个地铁出口指示增加导向说明,周边道路增加指示牌等方式来进行宣传推广。但由于没有与其他贡院原素管理单位形成合力,加之经费不足,最終未能实施。

目前,广东贡院在社会知名度、影响力上与清末其他三大贡院有较大差距,甚至还不如一些其他的贡院。

2.2 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短板

虽然鲁迅馆肩负着国民党一大旧址、广东贡院明远楼的管理保护重任,但由于编制数量、单位内部岗位设置等原因,目前仅配置1名工作人员兼职负责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能运用在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方面的时间比例不到1/4。因此,仅凭一人之力在不耽误其他方面工作的前提下想把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保护、监督管理、开发利用等一系列工作做好,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从事不可移动文物管理的工作人员按照现行的广东省“文物博物”系列职称评审的资格条件及相关规定,在业绩条件上,从事不可移动文物管理的工作人员仅能凭参与修缮设计方案的制订和修缮工程的施工监管参与初级职称的评审。在中高级职称评审上,业绩条件所列出的要求由于单位所具备资质、设计专业性等原因,成为职称评审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从而影响专业技术岗位晋升聘用。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岗位晋升聘用渠道不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文博系统从事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工作积极性。为解决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岗位晋升聘用等问题,从事不可移动文物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得不通过展览、教育推广活动、课题等其他途经去参与中高级职称的评审。

2.3 保护利用空间受限

广东贡院遗存虽然原素众多,但严重受到外部和自身空间限制。以广东贡院遗存体量最大的明远楼为例,仅从数据上看,“其占地约7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高两层”,似乎相当不错,但实际在保护管理、陈列展示、教育推广等方面却受到各种外在、内在的空间限制。

在保护管理方面,按照规定保护范围应为台基外缘向外延伸10米,但实际上明远楼与北面居民楼、东面仓库的间隔均小于保护范围。部分居民文明程度较低,文物保护意识较弱,数次将引燃物、杂物从高处抛进明远楼区域,幸亏工作人员及时制止、清理,没有造成安全事故。仓库存放着大量木门等易燃物也会增加明远楼的消防安全风险。接待观众时,一个中型规模的团体就让明远楼的瞬时接待量到达上限。

在陈列展示方面,从建筑本身情况以及观众安全方面考虑,目前仅用一层作为展示空间,二层的监临官办公场景只能有限度进行开放。因此,受上述情况以及建筑空间的影响,在声光电运用上、展线内容控制上均受到极大的限制,不能完整、丰富展现清代科举、广东近代教育变革这段历史。

在教育推广方面,鲁迅馆在展开儒家文化、科举等相关活动时,会选择明远楼二层作为活动场所。每次的宣教活动都会吸引数百人报名参加,受限于场地以及建筑荷载,鲁迅馆只能将参加人数控制在100人以下。

3 保护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广东贡院遗存的保护利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单一性,也有复合性。

3.1 统筹贡院原素,扩大社会影响

扩大广东贡院遗存知名度、影响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下功夫。

一是比较、参考其他城市的做法,提取好的经验并加以运用。例如,北京、南京、开封、兰州等地都将贡院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教育标志,留下了“贡院街”“贡院路”的地名,而广东贡院所在的区域却一片空白。因此,民政部门可以将广东贡院明远楼所在的越秀中路125号大院的市政道路(现为无名道路),更名为“贡院街”或“贡院路”,以彰显贡院的文化底蕴。

二是逐步统筹、整合贡院遗存元素。广东贡院遗存原素分散在多个单位,单靠某一个单位去扩大广东贡院遗存知名度、影响力,涉及问题众多,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据此,可由所在街道、社区牵头,相关单位参与,建立广东贡院遗存宣传推广及保护利用机制,共同形成工作合力。条件成熟下,由相关部门進行统筹规划,将各项贡院遗存原素整合,提高宣传推广工作的效率。

3.2 加强人才建设,打开发展空间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系统工作,人才建设更是其工作开展的基础。

第一,在有限的人力条件下进行内部挖潜,完善各种职能以及分工,充分运用物业管理购买社会服务带来的资源,如培养物业人员在日常安全巡查的时候一并开展建构筑物日常巡查,减轻工作负担。

第二,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力量,吸收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志愿者,与民间保护团体进行合作,使其参与贡院遗存的保护利用。

第三,有关部门需要从制度、机制方面对现行的“文物博物”职称资格条件进行优化完善,对“从事文物保护维修专业工作的人员”经历能力要求重新定位或增列“从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人员”相关内容。在各级职称评审当可以探索将文物保护单位三防(消防、安防、防雷)建设、活化利用、日常管理工作列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的经历能力当中,以解决文物保护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审、专业技术岗位晋升聘用等问题,打开文物保护管理人员发展空间。

3.3 据实分步实施,突破空间限制

广东贡院遗存空间利用应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法,可以先选择条件最好的明远楼进行推进,取得效果后再逐步根据不同的遗存原素制定空间保护利用方案并加以实施。

近期工作可以从突破现有空间受限为目的,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需要政府部门予以相关资金支持,对明远楼东面的仓库进行征收或者租赁,将其改造为展厅。这样不但消除了安全风险,更增加了展示面积、提升了展示效果。

第二,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工作,宣传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第三,在自身管理中强化巡查监督工作,教育推广时充分利用明远楼户外庭院资源,优先考虑其作为活动场地。

远期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国民党“一大”旧址(包括革命广场)保护规划》的实施,先将明远楼与国民党一大旧址内的贡院遗存元素共同保护利用,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其他相关的贡院遗存原素共同保护利用。

4 结语

近年来,广东贡院遗存的保护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非一夕之功,在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大背景下,今后工作时应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完善工作理念、吸取工作教训、更新工作方式、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走出一条契合广东贡院遗存情况的保护利用之路。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鲁迅纪念馆.国民党“一大”旧址修缮(地基加固)工程考古勘探工作报告[R].2014:3-31.

[2]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传承广州城市文脉——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文化遗产保护成就概述[N].中国文化报,2018-06-12(004).

[3]黄滢.红色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刍议——以广州市为例[J].世纪桥,2018(12):75-76

[4]曹兵武.文化遗产领域的若干关键问题:“他山之石——国际文物保护利用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参会笔记[J].文博学刊,2018(4):97-104.

猜你喜欢
贡院保护广东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江南贡院
南京江南贡院的“三门”
“粤来粤美”
贡院:一场梦一场空
贡院墙根街下的科举梦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