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海高中历史等级考试新趋势

2019-12-04 01:46周梦麟
考试周刊 2019年76期
关键词:高考学业历史

摘 要:2017年是上海高考改革推行的第一年,从原来的3+X变成3+3形式。考试也由原来的上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稱高考)改为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简称等级考)。同年教育部出版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揭开了课程改革的序幕。在考改与课改的背景下,第一次等级考试试卷内容所承载的历史性时刻和里程碑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试对上海高中历史等级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和思考,希望可以对可预见的将来提供一定教学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历史;学业;高考

一、 等级考试的整体分析

2017年上海高中历史等级考试命题体现了在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背景下命题的难度和未来某些趋势。从命题角度看,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要注意:……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学生能够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多维度地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有利于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从时段上看,近现代史占分比例最高(占总分值71%);从模块上看,思想史(占总分值41%)、外交史(占总分值33%)的比重相对突出。笔者个人觉得,这也是契合热点,响应当下我国走向世界战略的一种学科价值体现。

整体而言,第一年的等级考试题继承此前命题思路,重视基础知识,难度平实稳定,材料通俗易懂。在全面考查历史基础之余,新课标中的五大核心素养的渗透更加综合,更加明显;在兼顾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的同时,也更关注考查学生史学素养的综合应用。

二、 等级考试的新趋势

(一) 题量减少,分值变低

在新形势影响下,等级考试与此前高考有不少明显差异。以分数为例,2017年等级考试满分为100分,2016年高考总分为150分。题量也趋于减少:从2016年40道题降到28道题。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考试不仅减少了题目数量,同时还有意识地减少试卷阅读量,文字信息针对性更强。如综合分析题“卢梭与他的启蒙思想”“世界大战与中国国际地位”,材料字数不多,内容容易理解,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综合的能力。

(二) 重视基础,降低难度

命题者着眼于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的考查。如选择题第3题,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此题是考查学生运用时间术语的技能,属于历史基本素养。选择题16题,“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建军的标志性事件是()”。1927年南昌起义,成为建军节的由来。2017年恰逢建军90周年,此题不难,又与热点联系,体现贴近生活实际的趋势。

和此前考试进行纵向比较的话,我们会更容易体会试卷的难度差异。

2010年上海高考27题:下图曲线所反映的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 农产品价格波动

B. 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 银行数量倒闭的数量

D. 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2011年上海高考18题: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 国家开支明显上升

B. 农产品数量显著增加

C. 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 美元逐渐升值

2017年上海等级考17题: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A. 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 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

C.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 “滞涨”型危机得以缓解

以上是对罗斯福新政这一知识点进行的命题,很明显可以感受到难度在逐步降低,而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要点的掌握要求是在升高的。当然注重基础知识,并不等同于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不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所需的相关知识,都是较高等级的知识而非进一步展开的细节知识,可以看出命题者希望引导学生把握历史宏观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的“轮廓”,而不是陷于细枝末节的记忆中,从而真正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记忆负担的目标。

(三) 能力立意,素养培养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五大核心素养:时空意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比对与五大核心素养相关试题后,会发现考查“历史解释”素养的试题和分值比是非常高的(仅仅综合分析题分值就占了总分的39%),这反映了命题者注重学生运用史学思维解读材料的认知能力。

三、 等级考试的未来方向

减少记忆类试题,减轻学生负担,考查核心素养能力,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给予学生更多思维空间……第一次等级考试带来的变化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空间。在课改和考改的新环境下,让一线教师适应,更好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未来学业考试整体的难度、题型变化,分值比例将大概率地保持稳定。重视结论的过程将逐步转变为重视思考过程,重视核心素养的养成,如何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得能力是我们对未来考试复习的思考方向:

“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要注意:……二是既要注重对历史学科某一核心素养的评价,更要注重对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三是测试梯度能反映学业质量标准的不同层次……”

2018年上海高中历史等级考试的最后一题是:地理学与“世界观”。此题考查了学生时空意识,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三种不同素养的综合应用,“综合的、基础的各类理论素养不仅是学习历史学科的依据和指导,也是基本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内容。”这会不会是一个未来考试侧重的信号:“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要注意:……既要注重对历史学科某一核心素养的评价,更要注重对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

附试题:第23-25题地理学与“世界观”为例,命题者设计的问题为:

23. 圖三未标时间,推测绘制时间,说明理由(5分)。——考查时空观念

24. 三幅图对地理空间认识有何异同?(6分)——考查史料实证

25. 综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世界观的看法。(8分)——考查历史解释

第25题“谈谈你对……的看法”这样类型的提问属于考查“历史解释”素养的典型的方式。命题者除了考查“历史解释”素养以外,更关注对核心素养能力的综合考查,学生应该在尽可能在整合分析所有材料以后,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论述。学生通过立足材料,思考后得到自己对问题的解释。不是教材或教师考前所灌输的知识与结论。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方地理学传入中国大事记

1583利玛窦在广州介绍五大洲、地圆说

1602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在北京刊印

1623艾儒略《职方外纪》,系统介绍五大洲知识

1668康熙令南怀仁编《御览西方要纪》

1782纪昀编《四库全书》,疑《职方外纪》为妄说

1848徐继畲《瀛寰志略》刊行,弃用华夷说,被士大夫视为异端

四、 总结

2017年上海等级考试内容具有难度降低,侧重考查核心素养的特点,展现出新课标下考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趋势。在新课标的影响下,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培养和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将会成为一线历史教学的主要方向,也将成为学业考试命题的重要角度。一线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历史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目标。因为“历史素养的培养与历史教学有着直接联系,是历史教学可以承担,也应该承担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上海高考改革简介:2014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2014年启动改革,2017年整体实施。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细化为A+、A、B+、B、B-、C+、C、C-、D+、D、E共11级,分别对应该学科报考人数的5%、10%、10%、10%、10%、10%、10%、10%、10%、10%、5%。其中,A+为满分7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9.

[4]陈光裕,郑晓峰.理论认知素养考查及其教学思考[J].历史教学,2014(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9.

[6]吴伟.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3(8).

作者简介:

周梦麟,上海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高考学业历史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