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2019-12-04 01:46张婷婷
考试周刊 2019年76期
关键词:解题方法初中历史

摘 要:2017年福建的“市考”改为“省考”,随之,历史材料论述题作为一种新型的试题,应运而生,出现在各届的历史中考试题中。历史材料论述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历史学科技能及文字表达能力等,相对综合性比较强,所以不同的考生对于这部分题型的分析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材料论述题这只“拦路虎”是当前一线历史教师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我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简单从试题的阅读、提炼观点和材料论述三大部分对于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技巧进行了分析,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历史;提炼观点;材料论述;解题方法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纵观历史的发展过程,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平和县2019年毕业班工作会议”精神,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认真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反思实践,为中考复习备考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福建中考是全省统考,其中历史试题在选材、呈现方式、能力考查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材料论述题,这种题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材料论述题就是从一段历史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用史论结合的方式加以论述或者论证的题型。所以这种题型可以称之为观点论证题。它类似于议论文,需要提出论点,再加上论据进行论证。

一、 试题的阅读

读题是解题的基础,第一步,读题。正常的情况下,题目要读两遍,一遍浏览,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任务;第二遍细读,摘选重要的内容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在联系等。读出论述题的核心内容。第二步,审题。带着具体的问题再次审视题目,阅读材料,读懂,读透。在进行这两步走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在细读时,要具体材料具体分析。比如有些题的内容是古代史,相应的古代史就会涉及文言文的阅读,针对这样的题型,学生要像阅读语文文言文一样,逐字逐句地阅读,读通读懂;而如果遇到世界史的问题,就大多数都是翻译过来的,很多句子长且逻辑混乱,和日常表达习惯不一致。这时,就需要学生从冗长的句子中提炼出主、谓、宾及定、状、补,进而了解实质内容。在审题时,要认真审读设问,因为多数的材料分析题中,设问能够为整个材料指明方向,提升学生审题的针对性,及时获取有效信息,提升解题的效率。此外,读题的过程中,除了题目主干之外,提示性的文字也要格外注意,如果无用题目自会省略号省去,既然備注的,就是一定对审题有帮助,有一定暗示性的和引导性的。比如有些备注的材料出处,会提供材料发生的时间,国别,作者以及背景等多种信息,这些信息都能给予学生分析问题提供帮助,不可忽视。

二、 观点的提炼

完成阅读之后,就需要从中提炼观点,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几点提炼观点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罗列如下,以期能为其他教学同仁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 何为观点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就是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历史观点则特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

(二) 提炼观点时应注意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 提炼的观点必须是陈述句,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的陈述句,既不能是疑问句也不能是词语,要注意不能照抄材料原文。

2. 观点要明确、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3. 提炼的观点不宜停留在具体的“史”(史实)上,要上升到“论”(结论或理论)的高度,注意区别“史实表述”与“观点的不同”,所以观点是主观评价,所以不能以史实代之,必须是结论或者理论。

4. 观点应该是影响、意义、启发、感悟、认识等类型的句子。

5. 观点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可以说提炼观点是论述题的关键具体应该如何提炼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几个技巧。

(三) 提炼观点的技巧

1. 要仔细通读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和对材料的介绍也不要忽视。

2. 搞清历史三要素,找出材料中的时间、空间和主要人物或主要的历史事件,了解材料在讲什么。

3. 概括出材料的中心内容或主题,这是较关键的一步,在下面的例题中会做具体的步骤指导。

4. 围绕中心主题,联系课本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对应,以便找到提炼观点的突破口。

5.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个性的中心主题,上升为共性的观点。

下面我以2018年中考第34题为例,对观点提炼和问题论述进行具体的步骤分析。

14~15世纪上半叶,欧洲大部分地区趋于衰落。与此同时,人类文明在欧洲社会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爆发了一场令人惊叹的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们通过各种方式揭露了贵族和教会的专横、残暴,表达了他们对非教会世俗思想的推崇。一旦人文主义思想进入个人和民族的头脑,就没有什么比它更难以控制的了。这一伟大变革,造就了一批颇有建树的自然科学家,如哥白尼、伽利略等,驱使了航海家们开辟新航路。同时,也对资本主义其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舍曼《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社会思潮。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我们要在材料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的三要素,时间是14~15世纪上半叶,地点在欧洲,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当然人文主义思想也可以当做事件,因此该题的关键词就是人文主义思想或文艺复兴运动,再仔细阅读材料,关于本段的段落大意有没有关键的句子给出了提示呢?看最后一句同时,也对资本主义其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说明本段材料的段落大意是人文主义或文艺复兴对资本主义的影响,而且是积极的影响,所以,可以推导出中心主题就是人文主义或文艺复兴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材料的关键词、段落大意和中心主题也就整理出来了,最后如何上升为共性观点呢?首先人文主义思想是思想的一种,而且是先进的,所以可以提升为先进的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则是一种思想解放,因此观点就明确为先进的思想或思想解放,同时能够被先进的思想或思想解放推动的不只是资本主义社会,到此,观点也就呼之欲出了,先进的思想或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条件,以上就是观点提炼的技巧,观点提炼出来了,那么下一步就是材料的论述。

三、 材料的论述

观点提炼之后,就是最重要的答题环节,也就是对材料的论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要注意按问作答,注意答题针对性;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准确辨别观点正误。在此原则的基础上,我罗列了几点答题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如下:

(一) 什么是论述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叙述和分析。论述题的历史论述类似于论证、阐述,就是运用历史事实作为论据,用史论结合的方式论证观点的逻辑过程。

(二) 论述的注意事项

1. 孤证不立,要紧扣观点找出两个有把握的史实作为论据,一定要避免出现史实错误。若是无法找到两个,则需要重新选择观点。

2. 论述的过程中要紧扣观点,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较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特点。

3. 避免出现满卷大白话,尽量用课本语言作答,要突显“历史味”。

4. 同观点一样,论述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要涉及政治敏感问题。

接下来就是很关键的问题,如何进行论述,既然是孤证不立,那么就要找出两个论据,题目展示了材料当中的史实可作为论述的第一个论据,而第二个论据需要我们围绕观点在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寻找。此外,在两个论据的阐述中,重点要呈现的时间或背景、时间或人物以及影响。

(三) 论述的技巧

1. 论据1:本段材料的例子。

2. 论据2:围绕观点,寻找历史事实作为论据,若本段材料有合适的第二个事例则采用它,若没有,则要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另一个紧扣观点的论据。

3. 論述时,阐述的关键内容是:时间或背景+事件+影响。

4. 最后,从论述中进行总结收尾,进行总结,而较优良的总结是进一步升华观点。

接下来再来看真题中,我们以先进思想使社会发展的条件这一观点为例来进行论述,本段材料人文主义思想时间、背景是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而它的影响是驱使航海家们开辟新航路,对资本主义其他领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整理一下,论据一就是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的思想助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本段材料并未给出第二种先进的思想,所以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寻找一个合适的论据,因为题目限定要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因此我们可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作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而后要根据论述来推导出结论,这两段论述都阐述了先进的思想指导了具体的实践,如人文主义推动新航路开辟进而促进发展,所以在总结时可以做如下阐述:综上所述,先进思想指导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先导,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2018年第34题的答案归纳如下:

观点:先进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的思想,冲破了欧洲封建制度、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助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先进思想指导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先导,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注意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任重道远,肩负着以古鉴今、以史为鉴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至关重要,我一定会不断学习,努力奋进,将历史教学精神落到深处、落向实处。

参考文献:

[1]窦忠海,杨桂圃.材料论述题作答四要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5(9).

[2]郑伟.论述题解题技法例谈[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4(2).

[3]周中森.初中历史试题中几种常见的论述题浅议[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11).

[4]刘建荣.中考历史论述题的解题对策[J].甘肃教育,2008(19).

作者简介:

张婷婷,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平和一中。

猜你喜欢
解题方法初中历史
结合政治高考题型提升复习备考效益研究
百花齐放,多种方法助力中考数学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的方法举例探索
排列组合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