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运用探究

2019-12-04 01:46王进弟
考试周刊 2019年76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

摘 要:初中地理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地理知识,结合经典案例展开分析与推导。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使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教师在教授初中地理时,可以尝试加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一方面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地理中考必考乡土地理,另一方面因为联系身边和生活中的地理更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使用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和身边中的地理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讨论、意见互换等行为。通过实践与分析,推导出最终结果,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一、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的必要性

(一) 新形势下地理中考的需要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包含四个内容:“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家乡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終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基本理念和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的目标,应该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教育诉求的基本要求。不管是以前的南平地区地理中考还是2017年开始的全省地理中考,“乡土地理”都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关键是乡土地理还没有现成的地理教材,因此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运用尤为重要。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人地协调观,主要包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

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中充斥着大量的概念与理论性的知识,死记硬背的情况比较严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存在割裂现象,教师自顾自地讲课,学生应付性地听课,这种教学不但枯燥乏味,而且教学效率极其低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能将身边的事例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中国的河流》时,笔者就适时联系武夷山市区崇阳溪和三姑度假区九曲溪来讲知识点,并且及时总结它们都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闽江的支流。因为和学生息息相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

(三) 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初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能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师在提出一个事例时,可以让学生围绕事例展开分析,在复杂的形式和条件里,学生要学会抽丝剥茧,对每一个细节展开分析。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可以从发出疑问开始,联系实际,进而得出结论。例如分析福建省九个区市的名称及分布,每块区市的轮廓,并不断尝试进行拼图组合,学生经过认真组合,考试时就不会张冠李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四)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教师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如果按照课本知识,进行一板一眼的教学,整节课都在讲解和分析,不仅教师的工作量很大,而且没有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使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从多角度对事例进行分析,在讨论和交流中,不断深入挖掘信息。例如在讲授八年级《疆域》中国的海陆位置时,笔者就适时用幻灯片拓展延伸福建省海陆位置,让学生讨论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这样的教学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所欲言,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二、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的方式方法

(一) 积极搜集素材,做好课前准备

在教师的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课本教案中所需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搜集,因为乡土地理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师可以使用互联网,搜索最新的教学资源,寻找所需的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的事例。教师可以灵活使用视频、图片、动画、诗词等方式,进行事例的演示与重现。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可以与其他的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集合学生的个性和课程进度,进行课程的准备活动,确保教学素材能让学生接受新知识,并且学以致用。

(二) 创造学习气氛,培养读图和绘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灵魂,读图能力是地理学习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绘图了解气候的类型和特征、风的方向、地形与地貌等信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营造轻松舒适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事例的分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气氛的营造可以通过视频、音乐、动画、PPT等形式,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讲授七年级地理《气候的类型》时,笔者就播放了中国首都北京代表的温带季风气候和福建省福州代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不同景观的视频,配以轻松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南北方的不同气候,同时趁热打铁让学生分析比较两个不同城市的气温降水量柱状图(PPT展示),从而得出两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三) 解答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在乡土地理课程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疑难问题,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大胆质疑。例如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著名的旅游城市,茶文化远近闻名。笔者抛出问题:武夷山乌龙茶生长的自然地理优势有哪些?引导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每一组负责一个因素,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因素方面分析,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时,笔者适时点拨、指导,挖掘学生分析问题的潜能,定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欢欣时刻。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有对地理的高度自信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四) 灵活运用智慧,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教师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运用中,要培养学生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地理实践活动有: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考察、社会调查、乡土地理调查等方面。教师的引导方式也要多种多样。例如在讲授武夷山经济特色——武夷山乌龙茶生长的自然地理优势有哪些?由于有些学生家里就有茶山,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在学生家长的邀请下,组织学生去参观某位学生家的茶山,学生身临其境摸到真实的茶树和土壤,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可以细致入微地考查茶山的地形、气候、灌溉的水源、土壤等,远比教师上课枯燥的讲解知识点来得印象深刻。这种行为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 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事例的选择问题

教师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选择中,要对事例进行一定的筛选,并要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事例,在信息化的时代里能够搜集到很多,但是有的事例影响因素多,有的事例过于庞大复杂,有的事例知识点超前……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筛选,并对不合时宜的事例进行淘汰。教师的事例选择,很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眼光,需要教师的耐心细心,将事例与知识点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事例的选择,最好能拥有时效性,与新的地理信息相结合。

(二) 理论的结合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事例,让学生结合理论对事例展开分析。学生的分析需要有自身的观点,并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这种行为教师不能直接予以否定。但当学生只顾独特性的时候,教师要将话题拉回事例分析里。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进行问题的解读与分析。

(三) 实践的利用问题

学生在学习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运用后,可以联系身边的地理问题,结合当前的地理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和分析论证,开拓思维,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乡土课程资源运用的发展方向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地理的教学模式还会不断发展和升级,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乡土地理课程教学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宽度和广度,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要根据时事的发展,灵活转换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运用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也要不断推陈出新,做到与时俱进,教师素养是应对所有变化的法宝。在乡土课程资源的运用中,教师需要结合事例,搜集素材,提出疑问,解答疑惑,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

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的乡土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乡土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搜集素材、创造学习气氛、进行合作交流,并直面初中地理的乡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洞悉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初中地理的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林伊芬.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现状及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8,11(29):82-83.

[2]莫丽珠.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广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比赛的感悟[J].中国地理,2018,8(19):52-53.

[3]李洪刚.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8,7(26):44-45.

作者简介:

王进弟,福建省武夷山市,福建省武夷山二中。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
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探析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