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古诗分类教学研究

2019-12-04 04:06刘月珍
考试周刊 2019年80期

摘 要:文章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古诗分类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古诗词分类教学研究应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上,为促进儿童的古诗学习而分类并构建相应校本课程。重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让学生在组诗的充分学习中,通过比较、归纳、探究规律、积累并运用的过程,让学生的审美感悟、思维品质、文化建设与传播等核心素养不断得到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小学古诗校本课程;古诗分类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社会和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语文课程将更加突显以人为本的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语文教育强调要让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感受文化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时代的发展状况和人的文化修养被语言文字的运用所体现: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继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传播。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比例大幅度增加,彰显了对传统经典的重视。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小学古诗分类教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讨视角。

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进行古诗词分类研究,在如何分类、分类教学的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我校尝试开发古诗分类拓展校本课程。

古诗词是语言文字的瑰宝,古诗词分类教学的研究要立足于儿童视角,为帮助儿童进行古诗学习而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具体的题材分类,也可以按相应的学习策略、典型的意象进行分类等。以儿童学习活动为中心,是分类教学策略的重点,除了遵循儿童学习单首古诗的基本规律以外,还应特别重视让学生充分学习、感悟组诗,通过比较、归纳、探究规律,积累并运用。

一、 课程目标: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传承经典民族文化

我们明确了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为“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以“生本”“语用”两大核心理念为抓手,深度开发小学古诗分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审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

我校古诗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立足于儿童自身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设计方案,确定内容,创编教材,指导学生在欢愉中阅读古诗,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提升阅读古诗的能力,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在感悟古诗的层面上,进行艺术创造表现(课堂古诗创作实战),开拓學生文学创作汇编的思路,强化学生关于诗词大意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审美感悟、思维品质、文化品鉴与创新等综合语文核心素养逐渐得到全方位锻炼。

二、 课程内容:落实语文阅读理解,拓展古诗校本课程

(一) 古诗校本课程的作用

1. 探究古诗内涵,提升思维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古诗的学习单元课程,经常以列举一到两首古诗为例,如此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古诗学习素养的塑造是有限的:

第一,其列举的古诗案例较少,不利于学生全面学习各类型的古诗及相关写作风格等知识;第二,单一特定的古诗风格和类型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古诗词学习情感和品鉴能力。例如“童趣诗歌”中《小儿垂钓》《牧童》等单一、分散式的出现,不仅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童趣诗歌的相关知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童趣诗歌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童趣诗歌学习感悟。若教材在课程设置上能批量地将某一风格的诗歌进行分类,用于教学,让学生真正浸入到相同的一类诗文中,比较辨析、深入探究其内涵,这对古诗学习的效果提升大有帮助。

2. 纵横突破展开,理解传承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大纲中,以时间、作者等因素为线索,将古诗分层别类地安排到每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此的课程体系一方面不利于学生总结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力图通过背诵来激发学生的古诗词理解力也是事倍功半。而背诵积累是古诗学习的重要评价指标。中华诗词浩如烟海,要想大量阅读积累,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如果我们能纵横突破展开,精心安排分类排列,以“群组”方式呈现,则有助于学生发现其中关联,让背诵积累更为轻松,也更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指向阅读方法,建构运用语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审美感悟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吸收,都是在学生个体建构运用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其重要目标便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分类整合后的古诗资源,更加彰显古诗学习方法和路径的共同规律,蕴藏了学生学习“秘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的合作学习中自主地进行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总结及分析,总结同类古诗词中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分析不同类别诗歌中的共处和差异性,从而举一反三。

(二) 古诗校本课程分类视角

1. 专家学者的分类视角

①按题材分类:常见分类有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怨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等。②按主题分类:观点一将诗歌分为岁月、生命、爱情、别离、仕途、忧愁、隐居、军旅、怀古、玩乐十大主题。观点二将中国古代诗歌划分为秋怨、春烦、悠仙、黍离、生死、惜时、相思、怀念家乡、怀古这九大主题。

③按诗体分类:可将古诗划分为古体、近体等类型。④按作者分类:可以根据作者的出生年代、生平事迹、性别、官衔阶品等划分。

2. 儿童立场的分类视角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更应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诗歌,去感悟诗歌,以儿童所思所想为中心,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思想情感去体悟,适时要关联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古诗词进行分类。一年有四季,组织儿童学习和四季有关的古诗,体悟古诗词中“四季”的沧桑变幻和自然规律;佳节来临,组织学生学习相关节假日的不同古诗,提升学生的诗歌品鉴力,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分离时刻,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离别风格的诗歌,建立诗词与儿童认知的关联,探寻“别”的内涵与情味,让儿童学得轻松。

(三) 古诗校本课程的开发

依据学生古诗学习的多样化需求,组织古诗考级,进而设立年级化校本课程。学校全面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将教研重点内容放在古诗课程的研讨调整上(表1),在教研中,实现教学相长,提升师生核心素养。

低段教材的古诗篇幅短小,配有插图,读来朗朗上口,符合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激趣,诵读为主,让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初步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美好精彩。

第二学段

第五组 春景

第六组 夏景

第七组 秋景

第八组 冬景

第九组 节日

中段教材的古诗较为简短,以人物故事、学习方法为主,具有情节性,符合三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个性朗读、用情演唱、创意表演、创编实践、绘画表现等不同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丰富自我的诗歌学习情感,感悟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妙趣。

第三学段

第十组 送别

第十一组 思乡

第十二组 惜时

第十三组 边塞

第十四组 爱国

高段教材的古诗哲理性和故事性强,符合五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文本篇幅稍长些,内容多元化。通过多元化学习方法进行诵读,创新性的自我表达,提高文学品鉴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创造力。

三、 课程实施:探寻策略教学相长,开拓途径实施课程

(一) 探寻古诗分类教学策略

1. 遵循古诗教学的基本规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了诗歌的学习要求,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四个关键词:诵读诗文,把握诗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

(1)反复诵读,疏通大意

课程教学目标要求“通过音调、韵律、快慢节奏等感受作者的思想心理和创作真谛”,诵读是感悟的重要途径,也是自我理解情感的表达和释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运用多种方式诵读,在品味诗句、想象画面、体悟诗情的过程中,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读出自己个性的思考。

(2)链接诗句,建象润言

随着古诗词学习的不断深入,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学习和理解,想象古诗词描绘的真实场景和表达的真实情感,进而和作者合二为一。因此我们要从诵读诗文入手,关联学生生活体验,在想象画面、体悟诗情的基础上,激活画面和诗句的认知链接。画面的构造建立,润泽了语言的情味诗意,对诗文的品味促进了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

(3)查找资料,提供支架

我国的古诗词在创作中经常喜欢“引经据典”,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要善于自主进行资料检索和知识积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晓例举故事的真实意义,作为学生对古诗情境体悟的“支架”,从资料中寻找丰满“故事”的情节,体验诗情。

2. 呈现分类教学的价值取向

(1)内容编排:单元组诗

将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组诗词放在一块,如将送别类、童趣类、季节类等组成相应的教学单元,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段里完成学习。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选择,更为学生习得互文、比照、连接等阅读方法,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

(2)主要策略:比较提炼

古诗词在分类比较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比较方法来进行。可以同类比较,总结出相关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也可以异类比较,总结出不同诗歌风格之间的关联性。学生深入学习古诗的动力是在对比品读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在诗句的对比辨析中、在意象的品味体悟中,诗句有了明亮的色彩,有了温暖的情感,有了鲜活的生命……如学习“送别”组诗,就可以提炼出诗歌中“柳”字,体会“柳”“留”谐音,“柳”的意象中寄托了作者不舍之情。学生透过诗文表面进入诗文背后,深刻体悟其情意,使得诗文诵读富有鲜明的个性,富有震撼的力量,古诗的诵读变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了。

(3)组织形式:落实“学程”

教学应该指向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古诗词分类比较的教学,无论是比较总结、归纳规律,还是知识拓展、不断丰富积累,都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发性的学习活动组织。比较归纳中,教师要将学习问题转化為有目标、可操作的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同伴合作,深化理解,将思路、策略转化成阅读智能,有效落实学习进程。

(二) 拓展古诗课程实施途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我校课外还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送学习古诗,比如围绕语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创造,把古诗创编实践活动融入语文课堂。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清明》等课文,让学生独立创作古诗,自主根据古诗大意进行表演,收获丰硕成果。此外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学唱古诗歌曲,利用学校公众号交流、展示学生佳作,微信推送古诗篇章,推出古诗微课。

总之,小学古诗词分类教学要基于儿童的视野和心理出发,以儿童的所思所想为基础,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李亮.让活泼泼的儿童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成长[J].小学语文教师,2017:127.

[2]芮琼,倪鸣.以“学”为中心的小学古诗词分类教学[J].小学语文教师,2017:128.

作者简介:刘月珍,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诚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