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学历案”的内涵与编制策略研究

2019-12-04 04:06邓宗祥叶娟
考试周刊 2019年80期
关键词:学历案物理教学

邓宗祥 叶娟

摘 要:学历案是指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真正学会知识的学习方案。“学历案”的编制框架由六大编写要素组成,并将整个教学分为课前准备、学习过程、学后反思三大环节。本文探讨结合物理学科的科学性、生活性、创新性的特点编写物理学历案,旨在对广大教师对物理学历案的编写和使用起到一定作用,将课堂交还给学生。

关键词:学历案;编制策略;物理教学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顺应时代发展,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重任迫在眉睫。课堂教学也随之改变,经历了从“学会”到“会学”这一质的改变。“学会”是深度学习的一种体现,将知识实现内化才是会学,

在实际教学中,将知识变换应用情景,学生便容易对此产生一种陌生感,很难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知识与认知结构处于一种分离态。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全依靠外界的干预,缺乏自主性,使自身的经验完全游离在规范体系之外。面临着这种“虚假学习”或“游离学习”,教师应促进学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进阶,“学历案”应运而生。

一、 物理学历案的内涵与价值

(一) 物理学历案内涵

物理学历案是在学历案的基础上的拓展,加上物理学科自身的特色,即以物理学知识为基础,站在学生立场,在学生和物理之间建构一座桥梁,从而使学生自主建构,并将“教—学—评”融为一体,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种学习方案。

(二) 物理学历案价值

1. 教——定位“教”与“学”

教师的教是有目的性、有指向性的,教师需要设计专业的方案,结合自身的物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专业地实施方案,最后评估方案实施的效果。传统的教案、导学案站在教师的角度,重“教”轻“学”,没有立足于学生。根据教学信息的转化和加工,信息经过了两次信息转换,第一次是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第二次是从学生的“学”到“学会”,教师必须关注信息的两次转换才能知道学生是否真正学会,这就是重“学”,学历案正是将这种“教师立场”转化为“学生角度”。

2. 学——关注“差”与“异”

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关注学生的两种水平,其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其二是学生可能到达的水平。两者都将主体放在了学生的身上,始终站在学生角度,关注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学历案以此为基础,提供有难度的教学资源,注重挖掘学生潜能。

班级授课制不免出现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学习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样。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学历案设置了不同难度的评价。此外,学历案还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反思,并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枢纽,不仅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肯定自己的进步,还让教师明白学历案还需改进的地方,在这种不断交流的过程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成长。

3. 评——落实“目标”与“评价”

课程改革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由关注知识到人的全面发展。此外,學历案将“教—学—评”一体化,使教学成为了计划、实施、反思的过程,即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要一致;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能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程度,即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要一致。

二、 中学物理学历案的编制策略

学历案要落实到中学,必须与各学科特色结合。物理是一门独特的自然科学学科,与社会生产、科技发展都密切相关,因此打造属于物理学科的学历案,还必须具备物理学科特色。

(一) 科学性

物理学自身的严谨性、实践性以及思维性是其科学性的体现。物理学历案培养的正是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能力,因此在编制时也要深思熟虑,环环相扣,突显知识点之间的逻辑。

在《眼睛与眼镜》学历案中,教师展示眼睛的结构,得到其与透镜之间的联系,此时老师可以下面的问题带入情景。“为什么近视眼的同学看不清远处的东西?”“为什么又有人看得清远处,相反却而看不见近处的东西?”以此引发学生思考,亲自动手模拟近视、远视和正常视力之间的关系,凸显了物理学历案是属于物理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案,教师设计课堂流程,起到引导与指导的作用,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

(二) 生活性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是生活中的科学,与身边的事物息息相关,不能让知识与生活相脱离,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在实践中彰显其内在的物理意义。

在《生活中的透镜》学历案中,学生已经知道照相机成像原理,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教师让学生动手制作照相机,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使照相机简易化。将事实性知识与现实意义联系起来,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力和探索自然世界的兴趣。

(三) 创新性

创新是以发散思维为起点,强调的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立体化。灌输式的课堂“培养”的是惯性思维,举一反三的示例过于单一,思维形成了定势。物理学科锻炼的是学生思维能力,因此物理学历案需要倾听学生,更不要一味地排斥反例,适当地运用反例更能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让学生面对物理问题时大胆猜想,在变式中思维,尝试不同的解决方式。

三、 中学物理“学历案”的编制——以《摩擦力》为例

学历案在编写时跟以往的教案、导学案等同中有异,是在教案、导学案基础上的升华。学历案具有特有的编写要素:

(1)主题与课时;

(2)学习目标;

(3)评价任务;

(4)学习过程;

(5)测与作业;

(6)课后反思。

根据编写要素和教学过程的特征,将学历案的结构分为三大部分:课前准备、学习过程、学后反思。

(一)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主要包括主题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三个部分。

主题与课时。即要说明教材、主题的出处、课时安排等。例如,学习主题:摩擦力。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2课时)。

学习目标。即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基于学情、教学资源,期望学生能够达到的水平,并且这种水平是可以测量与评价的。首先要基于课程标准,了解学情,将所学知识进行内涵和外延,既要形成认知结构,还要培养科学态度。

学习目标是对课程标准进一步的细化,其有基本要素可表示为“学习目标=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这一模式。以《摩擦力》一课为例,课标将本课的知识进行结构化,分为“认识摩擦力”“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现象”“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三个组块,分别对应着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学习目标:

1. 通过生活实例,感性体验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

2. 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从运动状态的角度判断静摩擦力的存在,辨析静摩擦力的方向与大小;

3. 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合理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评价任务。学生设置学习的情景、任务,使学生完成时的表现与预期水平一致。

(二)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包括学法建议、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三部分,是学习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需在一旁协助指导,并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编写,比如:表1展示了《摩擦力》一课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高中物理《摩擦力》一课的学习评价就分为了五个方面:参与程度、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 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一方面拓展课堂,将知识进行外延,促进学生学习迁移能力,另一方面更是启发学生独立建构知识体系,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以《摩擦力》一课为例,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摩擦力,如何减小有害摩擦,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试想如果我们的世界真的没有了摩擦力物体又将如何运动,曾经的那些物理规律是否还能适用。

作为教师同样应该思考,以学历案的方式學完这一小节,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无提高,在本节课中,收获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还有什么疑问。问题意识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是思维发展的生长点以此扩散。

四、 展望

对于处于碎片化学习的中学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在退化,中学的知识未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深层建构。学历案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的“评”融为一体。学历案是属于学生的方案,老师在课堂上处于协作的地位,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任务性的提示,让学生的学习环环相扣,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历案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真正“学会”,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起点有一定要求。在学历案应用的初期,学生一般还不具备独立完成整堂课的学习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选择相应的课堂形式也十分重要。对于以“考试”为导向的课堂环境,如果不让中学教师真实地理解到学历案的优势、特点,会让学历案在落实阶段就“变味”,成为考试的附属品,所以学历案的实施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教师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贺旭东,查丽红.注重学习经历 实现“真学习”——“学历案”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学,2017(13):15-17.

[2]崔允漷,尤小平.教学变革:从方案的专业化做起[J].当代教育科学,2017(9):3-6.

[3]尤小平.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7.

[4]董冬,马瑞,刘飞.学历案:指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习新载体——以“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设计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7(1):62-67.

[5]孙谦.“分享”课堂的权利——小学数学学历案带来的课堂变化[J].江苏教育,2018(9):12-14.

作者简介:邓宗祥,叶娟,天津市,天津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学历案物理教学
语文“学历案”:走向联动一致的语文教学设计
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增长点
“学历案”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学历案”学习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学历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习文本
关于“比较法”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