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养成教育

2019-12-04 04:06刘露露
考试周刊 2019年80期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养成教育培养方法

摘 要: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型,幼儿期养成教育的培养不仅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养成教育的理论研究对于我们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重大的意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习得,要结合幼儿园的常规教育、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以及家园之间的配合,从每一环节抓起,才能收获有效的成果。本文对幼儿养成教育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进行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养成教育;陶行知思想;常见的问题;培养方法

养成教育,一直被中外大教育家所关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成功是一种习惯》一书中说:“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他将行为、习惯、性格与命运联系在一起。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陶行知先生说道:“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以解放上层的性能,才能从事于高级的思虑追求。否则必定要困于日用破碎,而不能够向上飞跃。”养成教育是一种过程比较漫长的教育,单独依靠学校的教育是不能够完成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相互配合、补充和推进。

一、 幼儿养成教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单一的说教培养方式

说到养成教育,当代的家长和老师缺乏一些相关经验,在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时大部分都会使用的一种方式就是说教,就是指通过语言或者大道理对孩子进行“洗脑”,把一些行为习惯的准则不经筛选地传授给孩子。这种方式,不仅对孩子独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帮助,也从侧面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超出了幼儿阶段孩子的接受范围。

(二) 片面化的注重知识

养成教育是一种过程比较漫长的教育,说到教育就离不开知识的传授。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对养成教育的认知以及情感体验的产生等有利于幼儿阶段养成教育的开展。受到一些老旧观念的影响,家长或教师在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时,还存在一些片面化的注重知识理论传授的现象。很多人认为孩子对行为习惯知识的学习就是养成教育,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养成教育的效果也就不够显著。

(三) 不到位的家园配合

随着幼儿教育的推进和发展,家长对家园配合的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存在各个方面的原因,家园配合的效果并不明显,养成教育的开展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一方面,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能够和同伴友好相处,主动分享,愿意自主劳动,懂得乐于助人;另一方面,孩子回到家就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木头人”,所有的事情都等着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来做,依赖心理比较强。这种现象的产生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父母和老师未能做好交流与沟通工作,家长未能做到“放手”。

二、 幼儿养成教育的方法

(一)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根据《3-6岁儿童发展指南》对孩子在园的一日活动进行合理安排,晨检体锻、集体教学、游戏活动相互交替,做到动静相结合。要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生活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着手。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孩子每天来园要做的事情有:晨检、如厕、盥洗、游戏、进餐、午睡等,这些孩子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看似简单却是进行养成教育最好的资源。在幼儿期的孩子会产生各种心理特点,这个形成过程常有明显的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性,这一特点在3~6岁幼儿期刚刚形成,所以对这一阶段的幼儿进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时,要特别注重养成教育内容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如小班孩子年龄小,在学习穿脱衣服时,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将穿脱衣服的动作要领编成一首儿歌,帮助孩子学会穿脱衣服的方法。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是学会了穿脱衣服,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感受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进行简单的劳动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阶段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指南》中也指出幼儿能够帮助同伴或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简单的劳动等。因此在日常的活动中,教师应适当地对孩子进行引导,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照顾自然角的植物、打扫教室、搬动桌椅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且也使孩子获得劳动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良好的劳动习惯也是良好的自理能力的表现,在一日的生活常规教育中,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例如:在孩子入园时自己排队晨检,区域游戏中自己整理玩具;进餐时,自己拿取饭菜,独立进餐等。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教育过程中,遵循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互相渗透,互相协调。

(二) 师幼合作制定合理的行为准则

刚入园的孩子对于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很陌生,特别是对幼儿园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定”更是不能理解和执行。因此结合《3-6岁儿童发展指南》,在日常的活動中我们注重根据孩子的行为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准则。比如:刚入园的孩子,他们对集体生活中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每次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总是有的孩子在玩玩具,有的孩子在喝水,还有的孩子在教室跑来跑去,对老师发出的上课的指令完全忽视。由于每个孩子都是从无约束的家庭来到幼儿园,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能够理解。作为老师,这时我采用的是使用琴声吸引孩子的关注,让孩子从自己的世界回归到老师的视线中。孩子们听到琴声都很自觉地坐在小椅子上,期待老师的下一个活动。这时,我就趁机对孩子说:你们真棒!紧接着就和小朋友一起制定了这样的班级规则:自由活动时听到琴声要马上回到小椅子上坐好。再比如:中大班的孩子在游戏中会主动发现新的问题,老师就可以与孩子讨论,或者引导孩子与同伴相互讨论,制定每个区域的游戏规则。这样,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就会越来越强,因为这些行为规范不仅仅来自老师,也有孩子们的参与。规则的制定让孩子真正参与进来,突出了孩子的主导地位,孩子也愿意主动、自觉地遵守规则,真正实现从“知道”到“做到”。

(三) 以日常活动为载体进行养成教育

3~6岁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养成教育要积极有效地开展,必须重视孩子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以及一日活动的安排。所以幼儿园对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应该做到一系列,有规划有准则。所有的活动应该有教育目的,为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习得而服务。

1. 正面教导,耐心引导。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正面鼓励教育,要有耐心地引导幼儿,更要注意循序渐进。3~6岁的孩子自控力相对比较弱,在日常的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老师不能一味地去批评孩子否定孩子,这样对孩子良好习惯的习得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或者教学活动,丰富孩子的认知,懂得道理,知道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一次次的肯定和改进,让孩子得到进步。

2. 积极鼓励,持之以恒。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时一日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的积极鼓励和持之以恒。在日常的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来“放大”孩子的良好行为。“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这句话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是非常有效的,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很好的助推作用。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当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出现时,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除了言语上的表扬,“物质”上的奖励也不能少,对于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物质奖励,比如小奖状、小文具等物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既要有精神鼓励又要有物质奖励,两者缺一不可。

3. 树立榜样,言传身教。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比较喜欢模仿,因此在日常的活动中,首先我们应该抓住孩子的良好行为做榜样。比如:有的孩子爱劳动,能够帮助老师整理玩具,摆放桌椅。我们就抓住这一点,让其他孩子发现爱劳动孩子的身上的闪光点,进而进行模仿学习,习得良好行为习惯。其次可以用老师自身的好行为好习惯去影响孩子,幼儿阶段的每个孩子都愿意主动学习老师的言语和行为。如果老师自己都没有很好的行为习惯,怎么去要求孩子,引导孩子。比如:有的老师吃饭时比较挑食,不能做到“光盘”,所以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在进餐活动中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让孩子做到不挑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言传身教。

(四) 家园合作,要求一致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保持幼儿园教育、家园之间教育、孩子家庭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让孩子在日常活动中不知所措,不知道哪种行为习惯是正确的,哪种行为是错误的?应该听老师的,还是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通过入学前的家访、电访、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知道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配合养成教育的开展。另外在日常的活动中,通过班级微信群和家长园地等,让家长学习养成教育的教育方法,做到家园一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作为家长在家中应该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自我服务意识,帮助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等,比如买菜、倒垃圾等等。

三、 结论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关注观察和鼓励孩子养成的一些细节或一个习惯,一个习惯是在反复教育和练习中一步步的形成。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习得的良好习惯得到巩固。另外也要注重家园之间的配合,幼儿的养成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密切配合。只有这样,养成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孩子才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幼儿园阶段的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从他人约束到自我约束,学会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四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4]樊人利.游戲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J].学前教育研究,2014.

[5]李清兰.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赤子(中旬),2013.

[6]顾兰芳.游戏精神,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之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

[7]刘海艳.试论如何利用模仿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J].学周刊,2014.

作者简介:刘露露,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幼儿园。

猜你喜欢
陶行知思想养成教育培养方法
渗透行知思想做好班主任工作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