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2019-12-05 02:43周小波
科技风 2019年31期
关键词:职业意识中职语文职业教育

周小波

摘 要: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职业教学中,语文都应该成为所有学科的基础。但职业学校语文与义务教育语文不同之处在于职业学校语文除了承载着了人文性还兼具职业性。作文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者,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下文笔者就从中职语文与学生职业意识两个维度出发,解析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学生职业责任意识。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职语文;职业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中职教育不仅肩负着高素质人才培养重责,同时也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社会劳动则职业要求和社会责任感越来越高,学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场所,自然要肩负起这一重责,在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同时,还必须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职业社会责任意识就是未来社会需要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其主要指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中承担的责任,对他人的关怀和义务,这种职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证企业快速稳定发展。也正是因为此,培养具有职业社会责任意识的人才已然成为中职学校教育关注的重点。

1 调整教学目标,培养浓郁的职业意识

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方向,关乎着教学质量。中职语文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不同,其内容更倾向于职业化,制定教学目标不急你需要关注语文学科教学大纲要求,也应该结合不同专业的职业要求适当的调整教学目标,将语文教学和学生专业素质结合起来,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习得的知识以多元的形式呈现出来,丰满语文知识的专业价值,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比如,美术专业、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就应该侧重对学生感性认知和抽象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表达能力和读写听说能力训练;再比如计算专业、财会专业、商贸专业、法学专业就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理性思维和具象思维发展,日常教学中重点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要求学生严谨行事,严于律己;再比如数控专业、机电加工等专业,其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也要求学生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将自我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让意识转变为行为,以行为检测学生的学习现状,开展理论+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2 创新教学载体,提升隐性的职业技能

当然,有效的教学载体也可以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大多比较缺乏深度,很少真正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知识,教学形式也相对单一,职业色彩更是比较单薄。而在倡导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责任意识的今天,中职语文也必须改革,不断创新信息载体、活动载体,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处理,改变传统教学形式,不断突出语文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比如,“应用文”的教学,尽可能为学生构建一个仿真职业环境,提高学生应用文的职业服务意识,譬如模拟开展招聘会,提高学生对“求职信”理解和应用能力;适当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计划总结或者个人述职阐述,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总结”的写作方法;至于“写景文”相关教学,则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呈现更多丰富的图景,让学生介绍这些图景,可以模拟导游的形式给他人推荐这些景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关于“说明文”的教学,同样可以采用模拟解说的形式进行,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说明对象解说活动;“论证文”则更简单,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赛,如此一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3 丰富教学内容,积淀必需的职业文化

学生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建立在一定的实践和文化环境之中的,学习语文就是为了给学营造这样一个文化环境,搭建一个实践平台,让职业文化覆盖更广,让中职语文教学更具有历史传承性,更突显社会效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应该不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扩大语文知识的外延性、深化语文知识的内涵,结合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增设语文与专业学科的共性,从而增加语文教学的职业性,为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观念和正确的职业行为做好指引。

比如,教学《论语》时,我们可以适当补充“孔门祖训”相关内容,宣扬“为官者要忠君爱民,经商者要童叟无欺,务农者要勤俭耐劳,为工者要精益求精,为学者专心求道”等传统的职业文化,以此来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制约不正当的职业行为。当然,如此教学也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去伪求真、去粗求精,让学生站在新时代的角度理解和诠释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且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再创造,将其加工成自身所需要的知识。这种传统文化在学生被功利化蒙蔽时可以唤醒学生的职业理念,重新将学生拉回正道。

4 结语

综上所述,所谓职业责任意识通俗讲可以理解为学生的职业素养,这是学生步入社会所必须的素养之一。作为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者,我们应该利用语文本身的人文特性,以文化之力来助推学生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素养,建立起良好的职业责任意识,成为更好的社会服务者和创造者。

参考文献:

[1]王卫昌.浅谈如何有效整合中职语文教学和职业核心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07).

[2]蔡稀.谈与时俱进的中职语文教学与时代主旋律之融合——将“工匠精神”融会贯通于中职语文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7(33).

猜你喜欢
职业意识中职语文职业教育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