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将科技手段融入机务安全风险管理

2019-12-06 06:22张冬生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19期
关键词:科技管理机务安全风险

张冬生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交通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铁路运输行业必须勇担“交通强国、铁路现行”的历史使命,作為机务系统,更应走在铁路行业的最前方。当今的各行各业的优势发展均以科技手段为强音,机务系统更应顺应时代潮流,融入高端科技,为交通强国增光添彩。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是前提,夯实管理基础是保障,创新管理模式是关键。要做好回头看工作,取其精华,去其不足。要充分利用新思想、新方法探究高科技管理模式,依托科技、创建系统,充分体现及时性、高效性、可控性和简约性。

关键词:安全管理;机务;安全风险;科技管理

中图分类号:U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9-0206-02

0 引言

机务系统科技化和大数据分析现已成为保障铁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机务系统安全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优化生产组织和业务流程,促进标准化作业和诚信管理,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必由之路。特别是作为国家经济的大动脉,新时期的铁路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更高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已成为铁路发展的必经之路。特别是机务基层单位管理跨度广、难度大,应对各种问题措施、方法等需要决策者、管理人员首先要未雨绸缪,全面考量并及时准确的接收到生产环节的重要信息和有针对性的提出最优解决方案。作为机务段,在机务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远甚于其他各部门。因为安全风险繁杂不易控制,尽管智者千虑,但总有一失。只有从管理实际需求出发,努力探究并高质量地利用好科技手段,才能有效地防范各个环节中安全风险的出现。

多年来铁路机务部门已经构建了一批相对成熟的应用系统,融入了大量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机务段内部的网络通道建设也相对完善,机务专业的业务水平、分析制度、考核措施及相关的技术标准也在稳步提高,对作业人员的管理要求不断更新,各类新型的行车安全装备也趋于高端化。但针对管理人员的检查记录、现场控制、管控方法、痕迹管理仍采用过去常规性的传统性的管理模式。单就机务安全风险管控来说,机务部门的安全风险十分繁杂,并且有着易发多变的特点,稍有不慎就会演变为安全隐患甚至产生安全问题。这不仅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安全风险管控的不易性。但在传统的安全风险的管控中,大多情况下主要体现在口头上、文件中、固定的管理系统里,管控方式大多也为手工记录、网页勾选风险项点、口头提示等相对原始、呆板的模式。针对干部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有无弄虚作假行为,风险的管控是否落到实处等情况,也仅凭后续的台账来查看。就管理本身而言,这种现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安全风险的管控有着持续的、长期的、细致的、全天候的特点,还有着干部要认认真真履责、踏踏实实尽责的硬性要求。但安全风险依然会因为条件具备而演变成了安全问题的特性。因此,管理人员很容易产生管理疲劳,管理的真实性和落实力也就有待考究了。通过深入探究能控制住管理人员所带来的管理风险的方法除各类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个人的履责意识以外,更应利用好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的管理,让管理轻松化、全面化、简约化、高效化。针对上述要求,我段制定了“安全风险精准管控机制”,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管理成为我段管理方式的主流。

2017年北京局集团公司下发《机务系统关于建立安全风险项点精准管控机制的通知》(京铁机电〔2017〕1219号)和《机务处安全风险项点精准管控机制》(京机函〔2017〕41号)两个文件,我段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了《怀柔北机务段关于建立安全风险项点精准管控机制》管理办法。我们有如下的具体做法。

1 贯穿主线、确定总体管控思路

为了确保安全风险精准管控最终达到管控精准、不留死角,我们结合了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多次组织专题会,反复讨论、整合意见,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深入推进管理工作的三条主线:

(1)做好安全风险精准管控项目排查、控制等工作,要有魄力、有力度,从发现风险到精准控制,力求做到及时性、准确性和高效性。(2)做好段每个区域、岗点、线路等方面的精准把脉,要让每个管控人员树立起“心中有安全,头脑铸安全,行动保安全”的意识,让安全贯穿始终,让安全一脉相承。(3)做好按机务段当前实际情况来确定重要管控项目、区域、岗位、线路等工作,注重外部环境变化、生产要素改变等风险因素的精准定位,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2 发现问题、将管理升级

如何让安全风险管控机制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作用,真正服务于安全生产,我们确立了“如何实现对干部现场办公情况精准管控”这一课题,通过多次组织专题研讨,结合现有科技研发了“安全风险项点精准管控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技防手段,不但实现了对管理人员精准管控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还实现了“足不出户”全段安全风险控制“尽收眼底”的目标。

3 依托科技、创建系统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该系统由手机APP及PC端组成,操作流程及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3.1 手机APP端操作办法及主要功能

手机端主要用于采集干部精准管控详细信息、推送个人风险管控项目及量化标准。它的主要功能特点是:(1)确保账号唯一性。每名管理干部都有单独的账号和密码,每人的账号只能在一部手机上登陆,登陆后即完成与手机绑定,从源头上杜绝作弊行为,保证任务的真实性。(2)对管控项目及量化任务能够随时掌握。每位管理人员的管控项目、量化任务完成情况均可达到实时更新,更加直观、及时地让管控完成情况展现在管理人员眼前,保证了任务更新的即时性。(3)对管控过程进行记录。一是在建立任务时,要求使用者设定管控区域或线路计划;二是在任务开始前和任务过程中进行自拍留痕,自拍后系统将对拍照地点定位,后台将根据本人设定计划在定位地图中划定区域,如出现管控人员实际定位点不在其设定范围内系统将变红报警;三是管控过程中要求管理者根据实际检查情况随时选择管控项点,并可针对性的添加问题详情、现场照片、问题人员,保证管控任务的准确性。(4)为后续查看提供便利。管理人员完成的任务详细内容将在APP内永久保存,为后续追责、写实提供依据。并且还对管理人员的发牌情况同样记录,及时反馈至PC端,保证了管控任务的可追溯性。(5)在建立添乘任务时,该系统实现了与LAIS实时连接,只需管理者输入机车号,就可查看本次添乘列车及乘务员信息,减少了大量繁杂的手动操作,大大提高了软件使用的便利性。

3.2 PC端操作办法及主要功能

管理干部在手机端每完成一次管控任務操作后,PC端就会形成一条记录信息,通过对管理者管控信息的收集,系统可自动对大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便于上级管理者及时查看、监督。目前,我们的PC端可以实现如下具体功能:

(1)系统可按照每个部门管控项点、管理区域和线路按月进行统计、分析,未达到标准的在统计界面均以红色标注,并且每个项点、区域、线路的检查次数、发牌情况、检查时间、检查部门人员均可做到精准统计。这样各部门就可通过每月的数据统计,查看本部门和个人的检查覆盖情况,确定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有效防止了检查不均衡,覆盖不全的问题发生,保证了段整体工作的均衡性。(2)本系统对现场检查持续时间进行了严格规定,系统自动统计每项任务进行的时间,管控时间过短的任务将在系统内一目了然。并且在添乘和现场检查过程中每个时间点管理人员在什么位置均可在地图上显示,保证了我段管控人员管控过程的完整性。(3)系统将每项可查询词条设置为标签,并可利用标签对我段管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本系统不但记录每名管理者的管控信息,还将我段作业者也录入其中,管理人员在管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直接归到作业者名下。因此在今后的检查中就可达到发现问题点到点,“谁发现问题、发现谁的问题”一目了然。在统计过程中管理者还可通过本系统反馈的数据对作业者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输入“管控人员、班组或部门”就可查看此管控单位的检查量化覆盖率、检查区域覆盖率等数据;输入“作业者”就可查看此作业者常发生的问题及对其管控的人员信息。管理者就可从多方面考虑合理安排任务,根据作业者实际情况合理配班,有效将人为造成的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实现了安全风险管控精准到人。(4)系统利用百分制对每名管理人员的履责情况进行打分,按照合理的评分标准,每月可自动生成履责成绩单,并与管理干部及指导司机的绩效工资相挂钩,保证了精准管控系统的有力性。(5)系统操作简单,无论是手机APP还是PC端,均不需要输入大量文字,通过点击就可实现大部分操作,十分便捷,在数据更新方面更是达到了零延时,PC端的任何操作均可在手机端实时更新,避免了因数据延时造成的管控不及时,保证了PC端到手机端的高效性。(6)系统还对所有管理人员的权限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各部门仅可查看、修改本部门的部分信息,在此基础上每个部门还设立了精准管控管理员,日常由管理员在PC端进行项点、量化的分劈修改和查看工作,并及时向部门管理者进行反馈,管理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一步措施。并按照周期对管理人员的管控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查找出段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体现了精准管控的延伸性。

4 挖掘潜力、创新管理

通过对精准管控系统的运用,整个机务段变为了一个集中联动的整体,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管理过程有据可查,管理手段日益创新,管理效率不断升级,切实解决了以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系统还有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不断升级,不断优化进步,适应发展脚步。

由此可见,机务系统信息化的全面提速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它是机务部门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保障,是加快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剂。当前铁路设备建设、管理水平、业务能力等发展必要条件,均可通过信息化建设变得更加便捷、更加高效。信息化的应用现已涵盖了铁路运输的各个环节,信息化建设必将会成为铁路交通的神经系统,连接到我们铁路每一个环节,定会让铁路发展高歌猛进。

猜你喜欢
科技管理机务安全风险
机务联系电路设计实例分析
机务管理模式下提高货车列尾装置作业效率的研究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
浅谈县级供电局电力调度管理和安全风险的控制
机务检修质量管理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车辆机务技术管理保障运输安全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