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文化之都

2019-12-06 07:38许初鸣
闽南风 2019年11期
关键词:凯旋门塞纳河埃菲尔铁塔

许初鸣

未到巴黎之前,我就看过许多巴黎的图片,在心中对巴黎的模样不知已经“创造”了多少次,可以说这是一座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然而真正来到巴黎,站在塞纳河畔,抬头仰望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环顾周围鳞次栉比的欧陆传统建筑,我还是被这个世界首屈一指的文化之都深深震撼了。

巴黎横跨塞纳河两岸,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城市长期发展中一直保留过去的印记,某些街道的布局历史悠久,也保留了统一的风格。市中心很难看到高楼大厦,绝大部分是四五层的的欧式建筑,却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全世界无数游人,被公认为“无与伦比的城市”。

巴黎标志性的建筑就是眼前这座世人皆知、被称为埃菲尔铁塔的钢铁巨人。这个巨人形体稳健、线条流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浅褐色的身躯显得那样雄伟高大而又风姿绰约。它傲然屹立,又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埃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是当时为迎接世界博览会而建的,以设计人法国著名建筑工程师的名字命名。埃菲尔铁塔连同其顶端天线高325米,用掉9000吨钢铁,12000个部件用259万只铆钉连接,设计草图就有5300多张。塔身在57米、115米和276米处分别设有一个平台,其中第一、二个平台设有餐厅,第三个则设有观景台。铁塔处处严丝合缝,精密无瑕,展示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水平。

当年巴黎在筹办世博会,同时也准备隆重纪念法国1789年大革命100周年,要建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征集到的设计方案上百个,埃菲尔的方案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他曾设计过法国赠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主架,已经有很大的名气。不过,当他的大胆设计公布时,遭到包括著名作家莫泊桑、小仲马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反对和嘲讽。他们认为建这么一座铁塔与巴黎的城市风格不协调,会损害法兰西的厚重历史和灿烂艺术。但巴黎市政府和埃菲尔等人坚持不懈,从1887年到1889年用两年多时间最后建成。埃菲尔的努力终于得到认可,现在来参观游览埃菲尔铁塔的游客平均每天在1万人以上。建筑投资早在建成后的第一年就收回了,现在它不知给巴黎、给法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塔下有一尊埃菲尔半身铜像,埃菲尔与埃菲尔铁塔一样永存。塔下有许多人在卖埃菲尔铁塔造型纪念品,埃菲尔铁塔不单纯是一座建筑,它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件富于美感的艺术品。人们不禁感叹:看来很多事情正确与否要让时间来做出判断。

如果说埃菲尔铁塔是巴黎工业文明的伟大象征,那么巴黎圣母院则是巴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今年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主体建筑发生严重火灾,令人不胜唏嘘。我只能庆幸在这之前我去过。

早年读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还多次观看其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应该说对这座“石头的交响乐”并不陌生,但身临其境、亲眼目睹时还是那样抑制不住激动。巴黎圣母院矗立在巴黎的发祥地西岱岛,位于巴黎的市中心,塞纳河从其旁缓缓流过,见证了它几个世纪的岁月沧桑。教堂全部采用石材建造,身躯伟岸,装饰精致,巨大的拱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高大的壁柱和精雕细刻的束带纵横交错,横看觉得是三个层面相叠,竖看则是三个部分相连,既自成篇章又浑然一体。仰望教堂,70米高的立面显得那样的高耸挺拔、辉煌壮丽、庄严和谐。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有一种向蓝天升腾的感觉,有几分神秘、几分崇敬。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始建于1163年,到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这座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壇、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至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它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教堂内严谨肃穆,几乎没有什么装饰。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给人以神秘感,这里仿佛成为“与上帝对话”的地方。

进入巴黎圣母院不需要门票,但前往参观的游客很多,需要排很长的队。通过桃形大门进入长130米、宽50米可容纳9000人聚集的厅堂,里面正在做弥撒。管风琴发出庄严沉缓的乐音,身披白色长袍的牧师浑厚有力的布道声在厅堂中激荡回响,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扉。厅堂座椅后排还有一些空位,我和游伴也坐了下来,安安静静地感受一下那庄重肃穆的氛围。高大的圆拱穹顶下,彩绘、浮雕、雕像、花窗、石柱都无比的辉煌与精致,两侧柔和的幽幽烛光相连成片,让人心生敬畏,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似乎有什么话要倾诉。不知不觉中,雨果小说杰作又在脑海中一页页翻开来。

教堂前面有一个大广场,因为这里是市中心,而且教堂所在的西岱岛是巴黎历史开始的地方,巴黎这个名字就来自最早在这里生活的巴黎西人,所以广场上有一个城市原点标志物,是巴黎也是法国丈量全国各地里程时所使用的起测点。这个标志物有点像地下水井盖,八角形,要不是导游提醒,我们都不会注意。巴黎原点标志物建于1924年10月10日,后来其他国家许多城市也设立城市原点标志物。北京市原点即“中国公路零公里点”标志物位于天安门广场,建于2006年9月24日,我多次到天安门广场,但却没注意到。这次到巴黎圣母院游览无意中顺带增长了有关城市原点的知识,觉得很有意思。我在巴黎圣母院广场停留了很久,还绕巴黎圣母院一圈,从不同角度拍摄这座驰名世界的建筑,才依依不舍地和游伴一起离开。

在游览了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后,我们来到巴黎另一个必到景点,位于戴高乐广场中央环岛上、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的凯旋门。欧洲共有100多座凯旋门,巴黎的这座凯旋门是最大的,1806年8月15日开建,1836年7月29日竣工。

凯旋门高50米,宽45米,厚22米。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和96场胜战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中心拱门高36.6米,宽14.6米。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抵抗》《和平》。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由著名雕刻家弗朗索瓦·吕德设计的《出征》,表现的是法国志愿军1793年为反对奥地利和普鲁士军队入侵而出征的场面。在振臂高呼、戴着翅膀的自由女神的指引下,志愿军正在向前冲锋,每个人都迸发出势不可挡的力量,表现了法国人在大革命时期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正如一曲奏响的法国国歌《马赛曲》,因此这尊浮雕又名《马赛曲》。凯旋门的正下方有无名战士墓,墓地上嵌着红色的墓志:“这里安息的是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墓前设有长明灯,每天晚上都准时举行一次拨旺火焰的仪式。

凯旋门建成后,又环绕它建了一个圆形广场,市区香榭丽舍大街等12条重要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气势磅礴,就像明星发出的灿烂光芒,因此这个广场又称明星广场或星形广场。这种设计已成为欧洲大城市格局的一个典范。在凯旋门圆形广场上,我们看到巴黎市民自发组织的街头表演,有放声歌唱的,有拉手风琴的,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水泄不通,让我们见识了浪漫的法国人的生活情趣。

卢浮宫是巴黎四大标志性的建筑之一,也是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的艺术品宝库,位于塞纳河右岸(北岸),总占地面积近20公顷,是一个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式建筑群,收藏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品等40万件,有近200个展厅,共分6大部分展出,但真正展出的不到其收藏品的三分之一,如绘画收藏品有1.5万件,展出的只有2000件。其中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被称为镇馆三宝。我们参观的时间有四个小时,比起其他旅游团算是长的了,但艺术珍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也只是走马观花式地看了部分展厅、部分展品,所幸的是镇馆三宝都看到了。我曾经买过、读过许多外国美术作品集和相关辞典,对镇馆三宝算是比较了解和熟悉,所以在总体浏览的基础上重点寻找、鉴赏镇馆之宝。

断臂维纳斯是世界家喻户晓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约2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于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是一尊手臂残缺的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法国重金收买后陈列在卢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以其绝世魅力震动了世界,从此,“断臂维纳斯”就著称于世,成为爱与美的象征。

达·芬奇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是馆藏所有绘画作品中最引人瞩目的。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画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更奇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蒙娜丽莎》被镶在墙壁内,受到特别的保护,但观众还是可以没有任何障碍地欣赏,只是参观的人太多,因此在画前逗留的时间不能太长。

胜利女神石雕像椭圆的脸,笔直的鼻梁,丰满的前额,稍翘的嘴角,润滑的下巴。神情端庄、娴静、凝重,体形修长,左腿微曲,显露了曲线的起伏节奏,虽然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英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呼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强化了前进的态势。

卢浮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这个金字塔形的建筑与原有的卢浮宫建筑在一起,使这座驰名世界的艺术珍品宝库既有古典味,又有现代感,可谓是珠联璧合。

其实,巴黎的名胜不止这四座经典建筑,可以说巴黎处处是景,在市区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受到这座文化之都的独特魅力。巴黎是欧洲的文化中心,是时尚之都、浪漫之都、艺术之都。世界有什么新时尚往往从巴黎开始,然后才扩散到全球。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是世界公认的美术最高学府,绘画精华荟萃于此。巴黎是世界绘画史上重要流派印象派的发源地,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蜚声世界。巴黎拥有50多个剧场,200多个电影院,15个音乐厅,300个公园。在街上行走,到处可以看到博物馆、影剧院、花园、喷泉和雕塑。巴黎人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形式文雅,艺术气氛很浓。这里的“街头艺术”十分活跃,城市西北部的泰尔特尔艺术广场是世界闻名的露天画廊,每天都有不少画家在这里即席作画出售。在市中心广场,青年学生和市民经常自带乐器举行音乐会,表演各种节目。我们在戴高乐广场就见证了巴黎的“街头艺术”。朱自清旅法后曾说:“从前人说‘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气,巴黎人谁身上大概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吧。”巴黎人雅,因为他们“几乎像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艺术气,自然而然就雅起来了”。此言不虚。

在巴黎游览除了步行或者乘车穿街串巷外,还有两种极好的方式可供选择,一个是泛舟塞纳河,还有一个是登上蒙帕纳斯大厦。我和游伴是兩种方式都尝试了。

塞纳河游船日日巡游在巴黎的母亲河上,见证着这座浪漫之都每天上演的浪漫故事。在游船上,可以赏尽两岸风情,品味巴黎味道。我在世界许多城市城中河坐过游船,但都没有在塞纳河泛舟来得惬意。巴黎市区塞纳河上有30多座形态各异的桥梁,河两岸有多姿多彩的美丽建筑。其中亚力山大三世桥格外引人注目,这座桥是1900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表示亲善而赠送的礼物,以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力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桥将香榭丽舍大街和荣军院广场连接起来,全长107米,宽40米,只有一个桥拱,桥身的一面塑有俄国圣彼得堡的城徽以及象征涅瓦河睡神的雕塑,另一面则是象征巴黎与塞纳河成长历史的两个侏儒。桥的两端还各有两根立柱以及象征工业与商业的两匹奔腾的骏马。桥的每一个入口都耸立着高高的角柱,柱上是镀铜骑士群雕像。

河两岸除了可以从水上欣赏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巴黎最著名景点外,还可以看到波旁宫、荣军院和奥赛美术馆等经典建筑。波旁宫是一座具有260多年历史的古典建筑。这座半圆形大厦规模雄伟,北门12根大圆石柱组成的宽阔柱廊,承托着一个通体浮雕的三角形横楣,柱廊下的30级台阶两侧有6尊雕像。荣军院是十七世纪法国的建筑杰作,原用于安置伤残军人。院内有收藏从中世纪的刀枪至今最现代化的武器的兵器博物馆。奥赛美术馆五层楼高的拱顶和巨大精美黄金挂钟特别引人注目,这个馆收藏的美术作品数以万计,其中包括高更、卢梭、塞尚、德加、雷诺阿、马奈等著名画家的作品。

塞纳河两岸分明是让人目不暇接的欧陆经典建筑的画廊。我们从埃菲尔铁塔附近的一个码头登船,逆流而上经过西岱岛,然后返回出发码头。一个半小时里饱览了巴黎美丽的异域风情,让人如在梦幻中。

如果说泛舟塞纳河是从低处欣赏巴黎风光,那么登顶蒙帕纳斯大厦则是从高处俯瞰巴黎全景。蒙帕纳斯大厦建于1972年,共59层,高210米,是巴黎市区除埃菲尔铁塔外最高的建筑,也是市区唯一的一座摩天大楼,因为它与巴黎的城市风格极不协调而备受批评。巴黎人认为这是整个巴黎最丑的建筑,但是作为巴黎城市风貌的观景台,它却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巴黎人说大楼顶端提供全巴黎最美的视野,因为那是全巴黎唯一看不见那栋大楼的地方。我们乘欧洲最快的升降梯只需38秒钟就到达距地面196米的高空,将全巴黎的绚丽美景尽收眼底。

游览过巴黎以后,文化之都的美好印象深深烙在脑中,无法抹去。一个城市是否成为名城,不在于规模大小,更不在于有多少摩天大楼,重要的在于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浓郁的文化韵味,也就是要有文化的软实力。

猜你喜欢
凯旋门塞纳河埃菲尔铁塔
锈迹斑斑 埃菲尔铁塔要“整容”
浑身雪白的士兵
“被包裹的凯旋门”向公众开放
巴黎市长儿子游400公里证明塞纳河不脏
世界各地的凯旋门
你知道“凯旋门”的来历吗?
夕阳下的塞纳河
安排塞纳河岸浴缸泡澡,宜家挨批
阿丽亚娜5火箭模型和埃菲尔铁塔比肩而立